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阶段中,化学学科是具有一定的基础性。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培养学科素养的角度上来说,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使得学科内容和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这对于学生的以后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方法策略
新时代的来临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变革环境,这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们就更应该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学习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出努力,促进化学教育的进步。高中化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进行眼前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科学实践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化学理论教学,忽视化学实验操作
众所周知,高中教学的目标普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课业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学不外如是,这种教学目的的驱动下,学校都以分数为指向开展各个科目的教学实践工作。这就造成了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以高考大纲为教学主方向设计化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全面系统的给学生讲解与化学考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内容,而忽视了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因为在高考中化学实验并没有被纳入进去,在这种有所偏重的教学实践的导向下,学生成为了化学理论学习的佼佼者,却沦为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平平无奇者,这种“畸形”的化学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被定向了,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真正构建。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化學实验作为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思维拓展、视野打开、素养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中,老师缺乏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考量,让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出现了缺席。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正向引导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主动的承担起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重任。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师应当灵活地调整实验所涉及的内容
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时,有的学生由于化学实验的内容不太贴近生活,就对化学实验提不起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使用的语言,提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完成必修第二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有关实验时,涉及糖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当下的青年人比较注重外貌,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对身材都比较在意。糖和蛋白质恰恰又是影响人的身材的两个很重要的营养元素。教师可以以此为背景,在开展化学实验前,谈论糖和身材之间的关系,把这一话题作为调剂,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看实验,或者是亲自动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也更加认真。认真对待实验,学生就可以对实验有更加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可以得到提高。
(二)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以教师利用这一便利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讲到重难点,或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方便学生的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比如在介绍一些难度较大,或者危险程度比较高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大家演示化学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如何。让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方便学生的理解,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选一个代表出来答题代表小组观点,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课堂中,调节课堂氛围。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在旁边做好调度,有的小组可能效率高,质量也很好。但是有的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没什么人愿意去说话交流,所以教师就要去给小组成员们提一些建议,询问他们是否有要教师帮忙的地方。有的小组讨论半天没有结果,遇到了瓶颈,也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还要把控住小组讨论的时间,时间太长或者太短对讨论的效果都有影响。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注意,经调查可知学生不喜欢语速太慢的教师,因为语素太慢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学中要控制自己的语速,尽量有活力一些,对学生更有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重点的时候可以语速放慢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重复讲重点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这应该是重点要注意的学习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实际操作难度大、实验比较复杂、危险系数也较大的化学实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化学老师应当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尽量简化实验的步骤、降低实验的风险,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实验学习。而在改造实验的过程中,化学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慎重选择、对实验药品的种类以及用量做出慎重的考量,如此才能将实验的风险和可行性都控制在理想状态,从而为保障化学实验学习的更好开展。
在对实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学生在长期的思考和摸索当中,不仅完成了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其化学思维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建立。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尝试彻底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独自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需要掌握化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的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其自身的化学思维、实践能力都会得到强化。
在化学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目标,直接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据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更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借助整合教材内容、创建问题情境、分组互动、生活化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9(12):101.
[2]杨令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外交流,2019,26(44):186.
[3]李友慧.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52.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方法策略
新时代的来临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变革环境,这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们就更应该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学习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出努力,促进化学教育的进步。高中化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进行眼前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科学实践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化学理论教学,忽视化学实验操作
众所周知,高中教学的目标普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课业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学不外如是,这种教学目的的驱动下,学校都以分数为指向开展各个科目的教学实践工作。这就造成了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以高考大纲为教学主方向设计化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全面系统的给学生讲解与化学考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内容,而忽视了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因为在高考中化学实验并没有被纳入进去,在这种有所偏重的教学实践的导向下,学生成为了化学理论学习的佼佼者,却沦为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平平无奇者,这种“畸形”的化学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被定向了,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真正构建。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没有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化學实验作为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思维拓展、视野打开、素养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中,老师缺乏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考量,让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出现了缺席。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正向引导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主动的承担起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重任。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师应当灵活地调整实验所涉及的内容
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时,有的学生由于化学实验的内容不太贴近生活,就对化学实验提不起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使用的语言,提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完成必修第二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有关实验时,涉及糖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当下的青年人比较注重外貌,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对身材都比较在意。糖和蛋白质恰恰又是影响人的身材的两个很重要的营养元素。教师可以以此为背景,在开展化学实验前,谈论糖和身材之间的关系,把这一话题作为调剂,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看实验,或者是亲自动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也更加认真。认真对待实验,学生就可以对实验有更加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可以得到提高。
(二)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以教师利用这一便利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讲到重难点,或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方便学生的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比如在介绍一些难度较大,或者危险程度比较高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大家演示化学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如何。让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方便学生的理解,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选一个代表出来答题代表小组观点,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课堂中,调节课堂氛围。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在旁边做好调度,有的小组可能效率高,质量也很好。但是有的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没什么人愿意去说话交流,所以教师就要去给小组成员们提一些建议,询问他们是否有要教师帮忙的地方。有的小组讨论半天没有结果,遇到了瓶颈,也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还要把控住小组讨论的时间,时间太长或者太短对讨论的效果都有影响。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注意,经调查可知学生不喜欢语速太慢的教师,因为语素太慢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学中要控制自己的语速,尽量有活力一些,对学生更有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重点的时候可以语速放慢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重复讲重点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这应该是重点要注意的学习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实际操作难度大、实验比较复杂、危险系数也较大的化学实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化学老师应当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尽量简化实验的步骤、降低实验的风险,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实验学习。而在改造实验的过程中,化学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慎重选择、对实验药品的种类以及用量做出慎重的考量,如此才能将实验的风险和可行性都控制在理想状态,从而为保障化学实验学习的更好开展。
在对实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学生在长期的思考和摸索当中,不仅完成了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其化学思维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建立。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尝试彻底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独自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需要掌握化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的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其自身的化学思维、实践能力都会得到强化。
在化学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目标,直接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据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更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借助整合教材内容、创建问题情境、分组互动、生活化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9(12):101.
[2]杨令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外交流,2019,26(44):186.
[3]李友慧.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