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季的口音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季栋梁,我一般都称呼老季。一是他比我年长些,叫老季是对他的尊重;二是我们算半个老乡,叫老季也算亲切。老季的故乡有好几个,甘肃出生,宁夏同心长大,在灵武工作多年,现在又居银川。大概连他自己也分不清哪里才是他的故乡。他算是名人,几个地方都在争。他也不表态,简历上一会儿甘肃,一会儿同心,一会儿银川的,随性填写,大概也是把几个地方都照顾到的意思。见了几个地方的人,也不厚不薄,都叫老乡,还能用当地方言交谈。这样一来,他说话的口音就有好几种。有时在人多的场合,各地的老乡都有,他的口音更是不断地变化。一个人变换着不同的口音说话,那样的场景,又好笑,又有趣。
  老季说话本来就诙谐有趣,张口段子,闭口故事。他似乎装着一肚子的故事,一肚子的笑料。不知是他编的,还是听来后加工的,反正是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每一个故事都能讲得有声有色,逗得人笑出眼泪来。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讲故事天赋,同样的故事,经他一讲,就有了不同的效果。有时候,他眯眯一笑,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他还没开讲,大家就乐了。那些故事,多与当下的现实有关,亦庄亦谐,嬉笑怒骂,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作家一般都口拙言讷,像老季这样会讲故事、能用不同的方言口音说话的,还真不多见。同样,能把诗歌、散文、小说各种文体都写得很好的作家也不多。
  老季最初写诗,诗歌作品在《星星》《绿风》等刊物上都发表了不少,但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引起关注的是他的散文。老季写了不少散文,也获得许多奖项,有些篇章还入选了中学课本。他出版过散文集《和木头说话》《人口手》《从会漏的路上回来》等,作家王剑冰在给他的散文集写的序言中说:“有人问,西部的散文家都有谁?我会随口而出‘宁夏有个季栋梁’。”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实际上也是很中肯的。老季的散文大多取材于宁夏南部农村生活,用平静的文字和细腻的笔触讲述劳作的艰辛,内心的苦痛,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
  但要据此就说,季栋梁是个诗人或散文家,就像是根据他说话的口音判断他的故乡一样,还是不准确的。季栋梁真正的文学成就还在小说上。
  季栋梁写小说也是口音混杂的,短篇、中篇、长篇都写,农村、城市、反腐、历史各种题材都写,以至于给评论家出了难题,无法给他归类。有位评论家说:“阅读了季栋梁的数十个中短篇小说之后,我竟然一时无法从理论上给他的创作找到一个基本的归属。如果按照一种较为纯粹的理论标准来衡量,他的小说,既不是乡土小说,也不是都市小说,既不是文化小说,也不是隐私小说,既不是家庭伦理小说,也不是社会心理小说。”我不知道这段话老季自己看到了没有,他要是看到的话,也许就自我调侃了:这个怂,看着像个男人,写的文章还骚情得很;看着在城里走着,穿的衣服又土了吧唧的;看着像个当官的,啥屁事都管不了。一句话,不是个啥正经货。老季是非常善于自黑、自我调侃的。他在自我调侃的时候,一般都用的是陕甘口音,生长地的方言,那是他最根本的口音和方言,也是他最根本的写作内容。
  实际上,从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寻找英雄的妻子》《军马祭》,以及后来的《吼夜》《麦戏》《偷娘》《老崔说事》,到最近引起很大反响的《上庄记》,老季小說的主脉络还是很清晰的,农村题材占据着很大的份额,而且,他最优秀的小说还是乡土叙事。
  这也与他的口音有关。对作家来说,口音不光提供了居住地的信息,更多提供的是一种文化背景和记忆图谱。而这,又影响着作家的写作方向和写作风格。很难想象,让一个说着吴侬软语的作家,去写西部大漠的作品;或者让一个西北汉子,写出江南水乡的氤氲之气来。
  老季这个壮实的西北汉子,尽管开玩笑、讲段子的时候风趣幽默、油腔滑调,但写作的时候,却是严肃的、写实的,很多作品都直面当下的现实生活,直面农村、农民、教育、留守儿童等问题,有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怀。这是作家的良知所在,也是作家真正留给世界的口音。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园地处农村,历年的种植都是在园内的田园里进行的,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泥土种植的经验已经积累了不少,而沙子种植却还是一种新的尝试。让孩子们尝试用泥土和沙子对比种植的方式进行种植,既可以让他们了解相同的植物种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的过程、结果的异同,又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体验不一样的种植的乐趣,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 对比;种植;经历学习  《指南》中
母亲种在窗下的丝瓜,藤蔓还在往上爬  还不打算开花。阔大的叶子想说些啥  再坚持一下?你好奇地多看了几眼  仿佛又看见去年满架的黄花  和垂落的大小不一的丝瓜  有些来不及摘下,老在了黄昏  暑热终于减了几分,在一场雨过后  你很容易就安静下来  你在捧读耶麦的《春花的葬礼》  读到蓝丁香、蜀葵和花楸  哦,你的手指也有清凉  这是星期六的下午时光  不远处的琴房飘出一首曲子  疑是女兒曾经弹过的
一个寒冷的冬日,雪花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把世界装点成一片混沌的白。只有一处还有点黑,那就是地上一行歪歪扭扭时深时浅的脚印。  王乡长因为下乡扶贫攻坚,一路瑟缩着,顶风冒雪下乡去。可巧,正赶上一个农户杀年猪,就被村长领去吃饭了。  虽然是下雪天,农家小院却并不平静。院里人来人往,屋顶炊烟袅袅,腾腾的热气从敞开的房门喷薄而出。  王鄉长见了,心里顿时有了暖意。他快步走进屋,屋里一铺大炕,散发着烤脸的热
在这里,我首先要说的是,因为在座诸位热情的参与和努力,今天我们才能如期相聚在这个地球上最令人向往的高地——青藏高原,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庆贺并将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事。朋友们,在此时此刻,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热烈的掌声来为我们这样一次伟大的聚会而喝彩呢?当然,作为东道主,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和本届国际诗歌节组委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朋友们表示最热忱地欢迎,同时还要向为本届诗歌节的主办付出了辛
一只玉米  来自月亮、血和大地的子宫,它的秉赋  有着浅白色的凡·高的黄  不,不只是他的,还要重一些,油彩  一定还是湿的。它有着向日葵的  头颅和思想,那沉重的十颗原初的  太阳干涸后,破碎成几百枚牙齿  ——哦,它需要全身包扎  黑红的、黏稠的血还是吐了出来  丝丝缕缕,披散在青衫外  你如果近看,会发现庄周、黑格尔  隐身里面,正用丝线补上他们哲学里所有的  漏洞。还有我,我是一条青虫,对
短篇小说:  山里的事情,《朔方》1991.9,入选《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短篇小说卷》  红河谷,《朔方》1992.11  錾子,《飞天》1997.12  追寻英雄的妻子,《朔方》1999.12,《小说月报》1999.8  头比石头硬,《长江文艺》2000.2  西海固其实离我们很近,《朔方》2001.5-6,《小说选刊》2001.7,入选《小说选刊》十年选本漓江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浮
一、凤还巢  我把钱递到姓钱的老汉手里,本以为他会万分感激我,请我到屋里坐一坐,哪怕倒上一杯白开水,也是他的心意。  谁知他正眼都没看我一眼,把钱攥在手里,转身就往屋里走。  “大爷,那钱是扶贫款,公家给的,麻烦你给我写个收条。”看他一脸的漠然,我臆想的感激场面,瞬间化成了担心。  “谁拿你的钱了,凭什么给你立字据?”  “大爷,你不能这样,做人得讲诚信,你这么大年纪,拿了钱怎么能说没拿呢……你不
暴雨过后。无数金币从天空洒下来  那些刚刚经受雷电惊吓的羊群  呆望日暮时分  尕海产下的一匹苍茫  落日向山头退去,给雄鹰腾出巨大的寂靜  牧人抽了狠狠一鞭子  抽疼草原深处的秋天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89年9月,现已发展成为煤、化、电、路、建筑建材、生态农业等产业多元互补、循环发展的大型现代能源化工企业。有生产矿井4对,总产能1600万吨;有年产260万吨焦炭、50万吨化产的煤化工园区; 总装机容量730MW的煤矸石电厂;年运输能力2000万吨、长50千米的铁路专用线;年产100万吨粉煤灰水泥厂和年产1亿块粉煤灰制砖厂。现有总资产268亿元,员工11000余人、党员1
一  这是一个姓水的民族。  像中国大地上的许多民族一样,他被叫作了水家,仿佛一个民族就是一个大大小小的家庭,水是他的大名,是他的符号,也是他的修辞。  我出生在他们中间,一直长至十四岁,看惯了他们的服饰,却听不懂他们的水话,学不会他们的水歌。我曾经离他们是如此近,一次次地与他们相逢在路上和场间,并肩看露天电影,坐在同一间教室朝夕相处。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晒着同样的太阳,头顶同样的星空,我却走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