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epwq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升小学可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教师所普遍思考的问题,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其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性 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主动探索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的本质,能够从一些科学现象联想到科学本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观念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想要顺利地完成科学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程资源。小学科学资源一旦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就会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方面会有很大的成效,其作用十分明显和突出。
  1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重要性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低年段起就应该开设科学课程。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意识和成才动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身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正是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去感受、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去解答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并在与身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长智慧、炼意志,学会探究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研究和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学会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去展开自己的想象。错过这一时机,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大受压抑,这对他一生的素质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个人的就业机会和能力,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未来社会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参与这个日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2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为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积极开发课堂生成资源
  小学科学课堂生成资源是在一定的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学生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稍纵即逝,是最为鲜活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准确、及时地捕捉这些生成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小学科学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我们特别在利用小学科学课堂生成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方面进行了研究:小学科学教师要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把握课堂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有利资源,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捕捉“即时兴趣”,切时指导;抓住“认知困难”,切机指导;关注“意外问题”,切实指导。这为小学科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
  2.2 明确教学目标
  评判任何课堂教学的首要标准,要看是否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设置明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于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重心,《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才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在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考虑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求知欲与生俱来,但是他们对如何正确地及客观地探究却缺乏经验。因此,要教会儿童一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技能,可称之为科学过程技能。一般来说,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重点培养观察、分类、推断、测量等基本过程技能;而高年级儿童可以更多地鼓励他们独立探究,注重培养确认变量、制表作图、假设、实验论证、分析结论等综合科学过程技能。同时,对于同一个过程技能,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2.3 强化情境教学的运用
  情境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时才是有效的,知识正是通过真实的活动和合作才产生的。故而,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认知,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情境的使用中,存在“生搬硬套”、“喧宾夺主”、“画蛇添足”、“虎头蛇尾”等误区。因
  此,小学科学教学必须注意根据实际调整、优化教学情境设计,还原教学情境的本真意蕴嗍。使教学情境能蕴含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学科问题,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以及弘扬科学的价值等。
  2.4 优化教学方式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儿童习得技能需要反复地模拟练习,儿童知识的获得需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具体的操作。耳闻易忘,目睹为实,躬亲则明。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积极构建能让儿童动手一动脑、亲自实践的教学活动,使儿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讲授教给学生。但是,也要避免另外一种倾向。在当前强调以探究为主导学习方式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的教师盲目地把讲授知识的时间缩得越来越短,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讨论,出现了一种避讳讲授的现象,这是对“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理念的误解。讲授法作为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本无所谓优劣,关键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适应,有的内容、课型还非讲授莫属。
  3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其教学有效性是每位小学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应从资源开发、目标设置、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做起。
  【参考文献】
  [1]温锦平.就地取材改进小学科学实验[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54-55.
  [2] 吴文兰.如何利用多媒體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5(1):7-8.
  [3]吴海侠.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53-154.
  [4]华引江.小学科学学科有效合作备课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刊.2009(20):244-245.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学围绕教”为主。课堂形式成了“教师讲,学生听
【摘 要】新课程改革重在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的学习能为己所用,学以致用。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变得异常困难。针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考试分数又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为此,本文,笔者就主要探究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提升 小学生 英语阅读 口语表达 策略  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
【摘要】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就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出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指出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图书馆管理 策略分析  伴随着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发展
【摘 要】小学阶段就培养起团队精神,将是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敢于竞争的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感情,在竞争中凝聚团队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常听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一群日本人是一条龙。”这话也许有些偏颇,然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世人对团队精
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省高校体育教师在2002年出版的50多种体育专业科学期刊中刊登的科研论文研究群体的著者、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地域分布.研究内容,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运动在世界各地的进行如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其中最具方向性的就是对人类创新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康有为曾说:“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江泽民也曾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意味着在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灵活变通,打破老派传统教育模式,突破常规的传输知识的方法,探索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