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后现代主义手法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极具代表性的意识流作家,其代表作之一的《喧哗与骚动》基于四个独立的视角分别对不同视角下所看待的现实进行了描绘,使小说在主题、情节、主人公和语言这四方面都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从侧面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本文将从《喧哗与骚动》中主题、情节、主人公和语言这四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来对其创作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充分的探讨。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一、引言
  所谓后代主义是西方基于反传统而出现的一种思潮,由于其在叙事上反传统宏大叙事和逻辑推理,因此其并没有固定的概念。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基于四个主要人物独立视角充分反映了不同视角下客观现实存在的差异性,且小组在主题、情节、主人公和语言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不确定性,而这与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思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充分深入的探讨对加深对小说内涵特征的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期,其在叙事上反传统宏大叙事和逻辑推理,主张敘事碎片化以及非理性化,而在理念上质疑传统理性、统一性和客观性等概念。从客观角度而言,后现代主义由于反传统理性主义,提倡非主流方式,所以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印象与认识。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充分运用后现代主义手法,叙述相应的情节与事实,其具体如下:
  1.主题不确定
  相比较于其他传统小说,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并无明确的表达主旨,而是通过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以及女佣迪尔西的侧面补充,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进行叙述,其内容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和婚姻等诸多方面。不同的读者解读这些内容,获取他们认为正确的思想,其优势在于不仅为读者们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又可以结合自身感受来推导众多主题,譬如南方贵族体制的瓦解、种族主义、人性泯灭等。正是这样不确定的思想主题,凸显了后现代主义的强烈反叛,进而给予读者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节不确定
  传统小说讲究逻辑紧密、上下连贯,但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却有所不同,尤其在情节安排方面,作者将现在与过去进行混杂,完全遵从人物的意识发展来安排故事情节。所以,该小说中的情节并非按照时间顺序,而且未合乎读者的正常思维逻辑而展开的。就时间角度来说,其情节是不满足逻辑要求的,存在某种情节不确定性。尽管这种不确定性不太符合时间顺序,但却符合小说人物的心理特征,从而使读者可以透彻地对其内心活动进行分析。
  3.主人公不确定
  《喧哗与骚动》基于四位人物视角的写作方式使得读者在实际的阅读中并无法对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明确。虽然从悲剧主人公的定义来看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与之相符合,但这个家族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承认它,这显然与悲剧主人公的形象并不符合。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康普生的三儿子班吉是主人公,因为小说的题目与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且其在整部小说中是关键的见证者。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康普生女儿凯蒂在小说中最具影响力因此是主人公。就小说本身来看,不难看出作者在写作是给予了凯蒂非常大的关注,且小说中最为核心的情感也以凯蒂为重,可以说关于凯蒂的故事部分成为了其他故事之间衔接最为重要的纽带。然而,对凯蒂的描述大多都是从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的视角进行间接描述并为通过直接对其故事进行阐述,这就给小说的主人公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4.语言不确定
  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手法的小说,作者在创作时都十分重视小说语言的打造,因此在这一创作手法下,《喧哗与骚动》又增添的一分语言的不确定,主要表现为小说的语言风格会随着角色、情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比如小说中基于班吉视角对故事的描绘,作者所采用的语言就相对的较为精炼与简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说中地班吉的介绍表明了其是一个白痴,因此班吉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自身的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通过对小说中班吉视角下的故事进行统计也可发现,这部分的词汇都非常的简单,这同时也是对班吉这一人物特征最直接的表现。又比如小说中基于昆丁视角对故事的描绘,作者则采用了相对较为复杂的语言形式,这样的语言运用方式将昆丁这一角色在小说中内心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其在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一篇文章自身价值的特显往往取决于其独创性,而威廉·福克纳之所以能成为美国极具代表性的作家,正是因为其作品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艺术特征。对其代表作之一的《喧哗与骚动》中主题、情节、主人公和语言所具备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作品中对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此外,小说融合了四位主人公视角及现在与过去和将来等穿插表达的方式是小说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的趋向性,而需要读者对故事进行自行的结合来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情感的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小说所蕴含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黎明,江智利.不确定性:《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外国语文. 2011(06).
  [2]刘静,张向超.探究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写实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3).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在英语文学的翻译工作中,译者会对英语句子结构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改造”,以满足中国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便捷度。基于此,本文从“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主动句”两种结构转换角度入手,围绕其中的有施动者被动句、无施动者被动句、主谓结构主动句、泛指人称主动句、“是……的”结构主动句进行了分析,意在通过《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研究出英语文学文本汉译的结构转换方法。  关键词:施动者;主动句;阅读体
会议
会议
摘 要: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或者说汉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一非常古典的领域,也日益趋于全球化。本文以儒家思想以及佛学思想为导向,研究了“汉学”对日本文化的浸润,并系统研究了“汉学”对于日本文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汉学”;日本文化;日本文学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郭文勇(1989.10-),男,汉族,山西晋城人,河北北方学院助教;
《包法利夫人》中通过三位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勾勒出几类女性的悲剧,而这种悲剧绝非特例,在文学及现实世界,都有这三种典型悲剧女性形象.本文立足对包法利夫人们人物形象及悲
该文简要介绍了湖南电网经济调度节能降损工作的措施和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节能降损工作的设想。
邹县2×600MW机组,是中国首次2台600MW达标机组,他的建成与投产,与推进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密不可分,可以说,他是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