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个深夜。
  结束一天打仗般生活的我,早已疲惫不堪。洗完澡后,墙上的时钟无情地指向十一点半。我对自己说:“小白猪,你辛苦了。”伸手去拉窗帘,准备睡觉。
  天空中有几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我惊喜地揉揉眼睛,兴奋得像个孩子。
  “一颗、两颗……五颗!哇!有五颗星星!”我趴在窗前,目不转睛,好像下一秒它们就会消失,睡意一扫而光。我一会儿从正面看,一会儿把头往左偏一点儿看,一会儿把头往右偏一点儿看,嘴里不停发出“哇”的赞叹声。
  我忽然发现,夜空中有一颗星星最闪亮、最耀眼;当我换一个角度再看,又发现它并不是最闪亮的,最闪亮的反而是它旁边的那一颗。
  渐渐地我的双眼模糊了,许久没有流过眼泪的我,忍不住哭了出来。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自己是最差的那一个——身边的同学、朋友,一个个都相当优秀,他们要么成绩好,要么才艺多;而我,永远是衬托他们的丑小鸭……好多时候,我心里十分委屈,可我说不出来,也不知道能跟谁说,所以习惯了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在同学们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傻傻的“二货”……
  此刻我明白了,或许现在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而从那一个角度欣赏我的人,也一定会为我而喝彩。
  这一切都是星星告诉我的,是它们给予了我祝福。
  这个不一样的夜晚将久久留存于我心中,伴随那几颗星星,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一)  早上好。  (二)  最近,我总会在早上六点左右,收到一条短信。  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短信。  发短信的人向我描述她这一天的生活,比如,摸到枪了;买了一条新裙子;看见一个金发帅哥,他的眼睛如水般清澈……  我问她:“你不担心浪费五毛钱一条的短信费呀?”  她没有回答,继续说着柜子里的枪;说着借宿主人家里的老爹以前是一个军人;说着数学老师希望她转班,因为她的数学成绩太好了……  我看着短信
有许多记忆璨若繁花,可是有一朵却格外洁白,久经岁月而不凋,在记忆深处闪着耀眼的光芒。那是两张笑脸,两张布满了岁月痕迹却依旧纯洁天真的笑脸,那即是我外婆和姥姥(注:南方将外婆的妈妈称为“姥姥”)的笑脸。  那年夏天,我买了一个复读机,带到乡下外婆家。姥姥已经八十多岁了,从没见过如此“神奇”的东西。我不厌其烦地为她讲解如何使用,可她还是一头雾水。我干脆对她说:“这东西就是可以录下你说的话,然后反复播放
小道上的枫叶红了,随风飘落。枫树下,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在散步。母亲走在前面,女儿踉踉跄跄地跟在后面。不一会儿,女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起来。而她的母亲蹲下来,摇晃着手中的棒棒糖,说:“慢慢来,妈妈在这儿等你。”于是,她站起来,擦干眼泪,几步跨到母亲身旁。  那年她三岁,学会了坚强。  她讨厌白色病床,讨厌长针管,却还是住进了医院——她病了,发高烧,已经昏迷了三天,母亲默默在旁守候。第三晚她醒了,
“一串葡萄拿到手,你是选择先吃好的,还是选择先吃坏的呢?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还有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表面上看第一种人应该是乐观之人,第二种人应该是悲观之人,事实却刚好相反,因为第二种人还有希望,而第一种人只剩下回忆。”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联想到另外一个故事:考试前夕,两个学生,一个贪图玩乐,把复习抛到九霄云外;另一个刻苦复
苏夏站在大大的落地窗边,窗外正下着倾盆大雨,窗缝间吹来的冷风激起了她的回忆,思绪仿佛穿过了千山万水,停在了15岁那一年……  也是这样秋末冬初的季节,寒风夹带着大雨。苏夏夸张地戴了顶大红色帽子,裹了条大红围巾,还穿了她那双大红皮鞋,活脱脱如一团火在走路。苏夏完全无视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大摇大摆地走进楼道间。  楼道尽头的光荣榜处,围了不少男女,似乎又该是什么新闻了。苏夏也好奇,推开了一个初一的小个子
时至香港回归20周年,遥想回归当天,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所有的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随后,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有了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和融合。香港电视剧在内地所掀起的那种前所未有的热潮,也因今天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而成为不可企及的历史片段。  简单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视剧的黄金时期,明星云集
看似平凡的小草却有着令人钦佩的生命力。  白居易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正是小草精神的真实写照。我身边就有一位具有小草精神的人,她叫黄海花。  黄海花是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白石村八组村民,在她小时候她的父亲就在矿难中不幸身亡,她的母亲改嫁他乡,她成了一名孤儿。大龄未婚的小叔收养了她,但迫于经济困难,小叔不得不外出打工,她便一个人留守在家,独自生活。  一间早已残破不堪的房子便是小海
我相信这是一种安排。  2009年夏末,读惯英美文学作品的我,坐在明亮宽敞的大学图书馆里,偶然在经常翻阅的报纸副刊版面上发现一个全新专栏——专栏名叫“留学中国”,作者名唤高濑太郎——初听之下就知道,他是从与中国遥遥相望的日本漂洋过海而来,仿佛还携着太平洋咸湿的海风,吹散开长夏的最后一丝灼热。  高濑太郎娴熟地使用中文,书尽五味杂陈的生活随想,不造作不虚伪,尽管琐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绪真实而自
春雨就这么下着,不疲倦地下着,淡灰色的天幕,显得多么的凄凉与荒寂。几天了,只容我在窗边望着飞鸟匆匆离去落寞的背影,有人说,飞鸟飞过的天空一定会留下痕迹的,可痕迹呢?天空依旧单调,空气中只留下惆怅与哀伤。    记忆里最美的弧度    不知过了多久,我还是会记得那种香草味,浅浅的,夹着类似于薄荷的清香。  她转学了,没有说再见和保重,一个人悄悄的,背起那又大又长的白色背包,与她爸妈走了。后来才知道她
每天早上醒来时,派特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颜月,每天晚上裹上被子睡觉时,他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和她道一声晚安。某个抽屉的角落里,藏着他一直没舍得用的颜月随手给他的湿纸巾。  大部分时间,派特很享受这种少年情怀。尽管他明白他所迷恋的不过是被自己赋予了光环的颜月,但他并不想用“幼稚”这个词来粗暴地定义这种情感。少年派特的心就像刚刚解冻的春水,有着奔流的天性,与其胡乱冲撞,不如找一条河道专一地流下去或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