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资源分配实践中,同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等伦理学原则因不能提供判断和选择多种特殊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较弱。相较之下,“相关原则”的实践意义更为鲜明。
分配的相关原则是指,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应考虑到合乎目的的相关性因素,不能把外在标准作为分配依据。这是因为“从来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分配的单一标准或一套相互联系的标准。功绩、资格、出身和血统、友谊、需求、自由交换、政治忠诚、民主决策等等,每一个都有它的位置,都与许多别的标准不那么和谐地共存,并被竞争集团所利用,彼此之间混淆在一起”。如在推荐上大学时,学生的出身、父母经济、社会状况、民族等等都不是相关性强的因素,而学生智力、能力、知识等因素才是相关性强的因素。这时,我们如果把上大学作为商品来买卖,人们必然会谴责这种行为,因为上大学这种特定社会物品的意义排除了出售和购买的可能,应当根据智力、知识、能力而非财富来选拔。可能有些东西是财富可以买到的,但这个东西不行。
再如,学生品德在评定“精神文明先进标兵”中是主要标准;学业成绩在推荐上大学时是主要标准,这时,金钱和出身作为标准都不合适。所以在处理教育分配问题时,要求我们把与分配有关的因素加以具体化,进行适当处理。学校在推荐学生上大学时,成绩和需求或许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时,我们就需要仔细考虑哪一种因素更能够体现教育的公平,否则,教育不公正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摘编自:卜玉华《学校资源分配中“相关原则”的实践意义及其限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4期
分配的相关原则是指,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应考虑到合乎目的的相关性因素,不能把外在标准作为分配依据。这是因为“从来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分配的单一标准或一套相互联系的标准。功绩、资格、出身和血统、友谊、需求、自由交换、政治忠诚、民主决策等等,每一个都有它的位置,都与许多别的标准不那么和谐地共存,并被竞争集团所利用,彼此之间混淆在一起”。如在推荐上大学时,学生的出身、父母经济、社会状况、民族等等都不是相关性强的因素,而学生智力、能力、知识等因素才是相关性强的因素。这时,我们如果把上大学作为商品来买卖,人们必然会谴责这种行为,因为上大学这种特定社会物品的意义排除了出售和购买的可能,应当根据智力、知识、能力而非财富来选拔。可能有些东西是财富可以买到的,但这个东西不行。
再如,学生品德在评定“精神文明先进标兵”中是主要标准;学业成绩在推荐上大学时是主要标准,这时,金钱和出身作为标准都不合适。所以在处理教育分配问题时,要求我们把与分配有关的因素加以具体化,进行适当处理。学校在推荐学生上大学时,成绩和需求或许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时,我们就需要仔细考虑哪一种因素更能够体现教育的公平,否则,教育不公正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摘编自:卜玉华《学校资源分配中“相关原则”的实践意义及其限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