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空间从哪来,是否可以超万亿元?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大家都在期待减税,但现实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出现大幅下降,这其实制约了我们减税的能力。
  2018年10、11两月,我国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增速均出现了负增长。虽然在过去2年的4季度,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也曾出现过负增长,但都是出现在11月以后,2018年则是提前到10月份。而上一次税收增速在10月份出现负增长,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
  而且从税收的结构来看。11月的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下降1.2%,国内消费税收入同比下降71.3%,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0.4%,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17.3%。四大主要税种全部出现出现负增长,说明财政收入面临了巨大的减收压力。
  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反映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中与增值税相关的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5.4%。上一次类似低增速也是出现在2008年。与消费税相关的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8.1%,为2003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而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10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至3.6%,位于过去3年的最低位水平附近。
  如果财政也没有钱,靠什么来减税呢?我们认为有3种方式可以支撑减税:
  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对应,因此第一种减税方式是压缩财政支出。政府的财政支出通常包括经济建设、行政支出、医疗社保、教育、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项目。我们发现,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当中用于经济建设和行政支出的比例过大,存在压缩空间。
  我国事实上存在着较多的财政供养人员,仅以窄口径的公务员数量而论,2016年底我国仅有719万人左右,但按照2008年披露的公务员与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估算,2016年我国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接近4300万人,平均每百万美元GDP供养财政人员3.8人,约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
  2019年,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估计会达到22万亿元,如果能够减少5%的经济建设或者行政支出,就可以释放超万亿元的资金用于减税。
  第二种方式,推进国企混改,出售国有资产。根据《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1017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合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亿元,负债总额118.5万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50.3万亿元。
  综合来看,加总一般企业的国有资本及权益、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之后,2017年我国国有净资产总额约为87万亿元。如果能够进一步推进国企混改,例如出售国有企业部分股权,哪怕仅仅是出售国有净资产的1%,就可以筹资近1万亿元用于减税。
  如果既不想减少财政支出、又不想出售资产,那么还有第三种减税的方式,就是政府举债来减税。
  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府债务率还不高,具备短期上升的空间。目前中国的国债和地方债总余额为32.7万亿元,按照2018年预计约90万亿元GDP测算,政府债务率为36%,但这只是公开的政府显性债务。
  实际上我国存在规模庞大的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不合规的操作或者变相举债产生的。我们测算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30万亿元左右,但这部分债务严格来说并不能都算成是政府债务。假定政府和市场各承担一半责任,那么我国政府的总债务水平约为48万亿元,约为GDP的53%。而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17年中国政府债务率约为47%,和我们测算的大致相当。
  因此,按照中国50%左右的政府债务率,目前依然远低于美国的97%、日本的100%,欧元区的87%。这就意味着我们也具备举债来减税的能力。
  如果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能够落地。那么未来中國经济将有望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
其他文献
北京 北冰洋汽水  北冰洋汽水最早投产于1951年,一上市就受到了北京人民的喜爱。巅峰时期,北京北冰洋汽水公司的产值突破了1亿元,净利润高达1300万元。  后来,北冰洋与百事可乐合资,不料却被对方夺取了公司控制权,继而被雪藏停产。2011年11月,在北京义利食品公司的运营下,北冰洋汽水重整旗鼓,在销售淡季并且很少做宣传的情况下,当月卖出了200多万瓶。如今,再次崛起的北冰洋汽水,一年能卖出600
资源型城市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已形成了较大的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但资源已接近枯竭,原有的资源产业优势丧失。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加速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对实现产业优化和经济
本文通过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分析了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考察了技术创新能力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R&D经
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国有林区严重的就业压力,这将直接造成国有林区的就业困境。对黑龙江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