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看航展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珠海航展,要说全新的武器装备,确实不多。谁让最近几年我国军方、国防企业的公开力度、透明度越来越高呢。基本上每年,广大军迷们都能通过一些演习、防务展、成果展,看到一些最新的国产兵器。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有必然的周期,不可能年年都出全新的、跨越式的产品型号。但现代武器装备已经非常讲求两个关键词,“系统”和“改进”。因此笔者这次参观展品,就干脆精下心来,一步一步地仔细看、来回看。一是从变化细节中看到新的改进提高。即便老式装备,也有新的亮点。二是不孤立单个地看,而是根据多种装备之间的关联,把它们“揪”到一起,系统集合地欣赏。同类、同型产品放到一起后,能看出不少有意思的信息。
  下面我们就转着圈地先看几款明星展品——看看它,回想回想它的以前,再看看与它相关配套的展品、伙伴,最后回头看看它们的同行、对手。
  进入8号兵器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前方一个大家伙——AR3型多管火箭炮。笔者斗胆地认为:这个叫法不对,因为它已经不是“火箭炮”了,而是——

反舰钻地打装甲统统打包一起发


  原因主要在它前面摆的那排弹药上。首先,还叫“火箭”炮已经不太对,因为它可以发射TL-7B型反舰导弹(就是那个灰色圆头的)。这家伙本身就是巡航导弹,除了助推段采用火箭发动机,后面的主要飞行阶段已经是涡喷,跟火箭无关。从这方面说,AR3已经变身为一辆反舰导弹发射车,或者说巡航导弹发射车。
AR3型多管火箭武器系统,这次背的是两个大型发射箱,车体前摆放的除了火箭弹,还有反舰导弹和大型远程制导火箭弹

  所以第二,叫“炮”也不对了。而且即便排除反舰导弹,它发射的火箭弹也早已不再普通。前面两发300毫米火箭弹和随后一发370毫米火箭弹,都是带制导装置的,命中精度足以接近各种空地导弹、制导炸弹,最大射程也从几十千米提高到两百多,甚至超过三百千米。而且最后那个粗大的白色家伙,是“火龙”480A型750毫米制导火箭弹,射程更是不用说了。
  看它的外形,是不是有点像美国MLRS火箭炮系统发射的ATACMS“陆军战术弹道导弹”?美国在2013年启动了“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制导火箭弹”研发项目,主要内容是为MLRS研制更新型的弹药,用远程精确火箭弹代替ATACMS战术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至少300千米,目标是499千米。他们还要引入巡飞弹,甚至地空导弹,让过去的MLRS系列火箭炮,变身为一车多能的武器系統、全能杀手。
  中国兵器的AR3,在这方面走到了美国的前面。因为这次展示的弹药中,就已经包含了远程制导火箭弹、巡航导弹,以及巡飞弹,“飞龙”60。这款巡飞弹没放在火箭炮旁,是否能从AR3发射,记者没有得到确切答案。不过在技术上肯定不是难题。这次AR3展示的重点,显然也是发射“火龙”480、TL-7B这类远程弹药,因此只背了两个大型发射箱,没有像以往那样是300毫米或370毫米的发射管。
“飞龙”60型巡飞弹

  而在它左边的SR5多管火箭炮,虽然还背着和以前一样的多管发射箱,装122毫米、220毫米的火箭弹,但车体前摆放的弹药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我和大哥一样,也是能打导弹、超远程弹的!”
  从前往后绿色的依次是:“火龙”40型122毫米制导火箭弹,“火龙”40A型122毫米制导火箭末敏弹(注意后三个字),“神龙”60型220毫米末制导火箭弹。它们仨以前都露过面。然后灰色白头的,C705,最大射程140千米的反舰导弹。最后,“神龙”300型610毫米末制导火箭弹,俨然是缩短版的“火龙”480,恐怕只在射程、威力上比“火龙”480稍小一点。走进看看模型的头部,里面显然还有导引头。据说能精确打击面目标,至于是地面目标还是海面目标,那就……兵器馆的宣传相当低调,没有直接提供最大射程等性能参数,也没有把一些明摆的特点作为特殊卖点来宣传,比如高超音速飞行、天顶攻击等等。
  不只是SR5与AR3,它俩的小弟SR7,搞不好也具备类似的能力。四轮轻型底盘,一个与SR5类似的122毫米20管发射箱,机动性比美国的“海玛斯”还强。虽然从发射箱长度看,SR7未必能发射C705、“神龙”300,但专门为它研制更短款的反舰导弹、超远程火箭弹,也非难事。
  就算不成,给SR7小弟配其它高性能弹药,还是毫无问题的。比如在SR5前面那排弹药里,我们能看到一个挂降落伞的小家伙,就是“火龙”40A型制导火箭弹携带的战斗部,末敏弹。
  这是一种专门打坦克、装甲车辆的子弹药。因此SR7尽管个头小,作战威力照样不俗,十几秒的一次齐射就可以攻击50个装甲目标。在兵器馆里走一圈,你会在很多地方,看到这个——

四处飘扬的小明星


  火箭炮旁的PLZ5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车前摆的一溜炮弹里,也有这个小家伙。仔细观察各处摆放的末敏弹,会发现它们有点区别:有的在后部多了几片弧形的小片。到智能弹药展区,能直接看到两种末敏弹并排挂着展示,更容易找到答案。
  带弧形小片的是给155毫米炮弹用的。末敏弹从炮弹外壳里抛出后,要张开这些小片来减慢自旋速度,然后才能开伞、旋转、漂落、扫描,发现和攻击目标。而迫击炮、火箭弹发射的120毫米末敏弹,不需要这些小片。
  兵器馆的左右展区都有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迫榴炮,室外空军展区的运20旁也有空降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应该都能发射带末敏弹的120毫米迫弹。这能大大提高空降兵的火力打击能力。
  如果你从兵器馆的智能弹药区接着往展馆中心转回去,还会在几架多轴旋翼无人机旁再次看到这个打伞的小家伙(见下图)。原来它被直接挂到无人机下,作为“炸弹”投放。和无人机挂载导弹相比,这相当于把所有挂载重量都给了战斗部,攻击威力自然是没得说。虽然射程不远,但在城市战中,“旋翼无人机 末敏弹”的搭配,显然要比“固定翼无人机 导弹”的搭配更适用。
  除了这几个地方,战斗机投放的子母弹、布撒器,巡飞弹的战斗部,都可以用它作为子弹药。
  成熟装备“混搭”,形成新的组合,也是新兵器的诞生方式之一。这也造就了——

大八轮的大家族


  珠海航展的兵器馆里摆满了各型战车,轮式履带式的,卡车全地形车的。不过最常见的底盘还是大八轮,也就是8×8的。这次航展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近距离细看我国的大八轮底盘,找出它们的区别特征。
  进馆后沿右侧走到头,就会看到外圈三辆大八轮,对着内圈三辆大八轮,是8×8底盘最集中的展示区。通过仔细参观和询问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这些底盘来自两个厂家。
是VN1D裝甲车
与VN1D装甲车同系列底盘的VN36侦察指挥车、VN32A侦察车

  外圈的一辆VN1D装甲车前,摆放了一溜小模型,体现出该系列底盘的强大适装能力。
  最基础的是一个炮塔上配备30毫米机关炮,还有“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我军的09式步兵战车就是这样,其出口型被称为VN1。给它换个稍微大点的炮塔,而且炮塔内装桅杆式光电装置,就成了VE32A型侦察车。VN1D对面就摆着它的实车。车旁还摆了三脚架的光电设备和战场雷达,用于下车侦察、指示。在8×8的底盘上装122毫米榴弹炮,已经正式列装我军,代替老式的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还有装甲抢救车,已经在抗战胜利大阅兵上亮过相。以上车辆采用的都是基本上完全相同的底盘——8×8,发动机前置,后方有较大的空间用于载人或安装炮塔。
  在这个底盘的基础上加高后部车体,就能提供更加舒适的空间,方便运送更多步兵,或者伤员。于是有了机枪塔的VN1D,配升降桅杆和无人机的VE36侦察指挥车,以及医疗救护车等。
  摆在VN1D和小模型们旁边的ST-1突击炮,底盘内部就有变化了——发动机后置,炮塔装在中部,前后重量更均衡。617厂在最初研制大八轮底盘时,就考虑了发动机前置、后置两种布局,以适应不同上装的需要,同时把零部件通用率保持在很高水平。这也是该系列8×8底盘被我军各军兵种大范围采用,发展出40多种变型车的重要基础。
  大八轮底盘的新“红箭”10系统,在8号展馆右侧占据了单独一片空间,足见其也是重点展品之一。以前我们见到的“红箭”10,还是履带式底盘。这次有了轮式底盘的新型号,也在意料之中。因为“红箭”10光纤制导导弹的多用途性很高,自身重量也不大,而8×8底盘的适装性很好,已经变身过架桥车、扫雷车等重量级车型。过去的“红箭”10和轮式步战车,大家交换地混搭一下,很easy。
  摆在“红箭”10B导弹旁的穿深靶板,令人印象深刻。八块装甲板组成,目测厚度至少1.5米以上,可见其威力惊人。不过在笔者看来,该导弹的尺寸要比一旁的“红箭”9等其他兄弟们都大,穿这么深应该的。因此最有威力的应该是“光纤”“多用途”。有报道说,该弹最大射程达到了10千米,这说明我国的光纤制导技术已经开始向远程化发展。“红箭”10在理论上可以变身为潜空导弹,改变潜艇只能躲避反潜直升机的被动局面。
VN1D
VP10。车首正面和下方装甲板的倾斜位置、角度,两车有所不同,VN1的总体上更简单点。侧面下方的轮廓线,则是VP10的更简单平整。

  回头继续说大八轮。在ST-1突击炮的右边,另一个大八轮,VP10装甲车,前脸、侧身就和VN1家族不太一样。走进看看两车的轮胎后面,可以发现悬挂方式不同。这个底盘是铁马集团的。现场技术人员介绍,VP10的底盘和左边的VN1系列,分别属于轻型和中型轮式战车,VP10在宽度上也窄了十几厘米。武器配备上,一个是机枪塔,一个是机关炮的顶置武器站。这种通用化底盘的上装,只要在重量许可范围内,都可以灵活更换。地面动态展示中表演的VN1,就是一个更加“高大上”的顶置武器站。
  转过身看这次航展前就引起关注的SH11轮式榴弹炮,也就是大八轮155,可以发现它的车体前脸和VP10有很高的相似度。它们也确实来自一家,但为了搭载155毫米榴弹炮的大炮塔,车体被加宽不少,高度也降低了,提高稳定性。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VN1和它的兄弟(后部加高或发动机后置),与不同的炮塔、车载设备搭档,给用户提供了丰富选择;如果还想轻一点,可以选它的表弟,VP10;如果要搭载重型武备,可以选它的小表弟,就像SH11。
  在兵器馆左侧的兵器装备集团展区,还有两辆大八轮:CS/SA5型自行高炮(炮塔上是6管30毫米加特林炮加4枚便携式防空导弹),CS/AA型40毫米埋头弹突击炮系统。它们的8×8底盘又是另一种样式,不过也是铁马集团的产品。

  这些大八轮底盘,组成了中国兵器一个庞大的8×8轮式装甲底盘家族。我们将来肯定能看到它们顶着其它更多样式的武器、炮塔、上装,活跃在我军各支部队。
  SH11是这次航展的明星兵器之一,展前就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它的单独介绍,不少媒体已经做过,笔者就不再赘述,而是看看整个——

火炮军团看面不看点。打面又打點


  现在的兵器,都不是单打独斗的,必须有相应的弹药、平台、侦察情报、后勤维护系统相配合。在珠海航展上看中国火炮,也得满场转几圈才能看全。因为与它们配套的,有高性能的制导炮弹,还有前出侦察、指示目标的无人机,大多摆放在不同地方。
  在AR3火箭发射车的后方,就是一片无人平台展区。前面提到的挂载末敏弹的无人机、蜂群,就在这一片。紧挨着AR3车后,是为火炮军团服务的无人机群。
  两款个头最小的,都是为SM4型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系统配套的,“锐鹰”FX3和“锐鹰”FX6。后者头部有一个小型光电转塔,侦察观测目标时更灵活。它们都可以直接手抛发射升空。

  给PLZ5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套的无人机,“金雕”CR500,共轴双旋翼布局,左右还各挂4个发射筒,因此它还具备直接火力打击能力。它肯定也能为其它155毫米火炮提供目标侦察、指示,包括SH15车载炮、SH11轮式自行155,以及AH4型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
  当然,这里展出的各型无人机,都不是非得配属给某一种火炮武器系统。在统一的战场指挥系统协调下,多种无人机、多型火炮,将形成一个网状作战体系,灵活打击不同区域的不同目标。与它们配套的炮弹,也是多种制导方式、结构样式相互结合。中国兵器的155、122、120毫米炮弹,已经有了系列化的高性能炮弹,包括激光制导、卫星制导、子母弹等。既能攻击掩体、工事这样的点目标,也能打击坦克车队这样的面目标。   AR3作为射程更远的武器系统,配备的无人机也是飞得更远、更快的“锐鹰”FX500(参见下页图)。隐身外形,为了高速飞行而采用涡喷发动机,下方的光电转塔也是半埋式的。它显然是需要比较正规的跑道来起降。

  SR5火箭武器系统配备的无人机有两种。
  一种是无人直升机,“金雕”CR400,共轴双旋翼布局,起降方便。虽然机身不同,但和“金雕”CR500显然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另一种是“锐鹰”FX30/FX70,大翼展、双尾撑结构,续航时间肯定不小。前面的光电设备玻璃罩凸出在机身下方,机身下也没有起落架,因此它肯定不能直接落地回收。以它的尺寸和任务,也不可能像“锐鹰”FX500那样得到一条跑道。那怎么起降?

  展区另一边靠近制导炮弹展区,有辆专门的无人车发射回收车,上面就挂着“锐鹰”FX30/FX70。它通过一个发射轨,把无人机迅速弹射到起飞速度。回收时,车上展开伸缩臂,撑出一根绳索,无人机直接撞向绳索并用翼稍的小勾挂住。
  因此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火炮的作战能力,得全场全面地看。
  接着聊无人机的发射车。在10号馆的中国船舶重工展区,也有一套类似的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的外形差别较大,弹射、回收装置的细节也有不少区别,但基本思路都一样。这也是本次航展的一个特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说“百家”有点夸张,但同样的武器系统、弹药、平台,很多家单位都在研制,包括军工企业、民企,有竞争也有合作,早已形成一种风气——

你演我秀 各展风采


  现在对于国产兵器,关注的重点不在于我们中国“有没有”,而是“有多少”。因此笔者在关注几个明星兵器后,花了更多时间去寻找同类产品,看看我国在一些新式武器的研发上,已经是什么样的“盛况”。

  8号兵器馆内,展区分为左右两边,分别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就是“南團”、“北团”)的产品。在这里就能找到很多“南征北战”的国产兵器。
  按照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历史,战车、大口径火炮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兵器工业集团,轻武器主要在兵器装备集团。但双方在这些领域还是有了一些交集。比如单兵武器上,兵器工业集团展示了40毫米空炸榴弹系统、93毫米多功能火箭弹。装备集团的93毫米火箭弹系统,重点是单兵弹道修正火箭弹、掠飞攻顶火箭弹,技术水平高一截。不过兵器工业集团的40毫米空炸榴弹,成套成系——既有从老式的40火上发射的,也有带捕弹器的枪榴弹,还有通过LG5A型自动榴弹发射器发射的。而且这个LG5A榴弹系统,在10号馆的湖南兵器展区,也有展示。湖南兵器和北团,两个军工企业之间显然有一些合作,也算是“南来北往”啊。
左边是兵器装备集团的93毫米火箭弹,右边是兵器工业集团的空炸榴弹系统和火箭弹

  火炮上,南团主推的是以“山猫”系列全地形车为底盘的轻型、高机动自行火炮,型号颇多。与上次参加航展相比,这次的“山猫”家族更加成熟、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比如上次参展的运输型,看着有点丑,明显是在基础底盘上简单加了个舱室,这次则漂亮多了。参加动态表演和静态展示的“山猫”107毫米自行火箭炮,也有明显不同——前者14根发射管,后者的车体后部更矮,发射器12根发射管,还有一套备份发射器,或者说备份弹。据介绍,现在的“山猫”底盘已经发展到第三代,6×6、8×8车型已经改用轮边电机,代替以前的链条传动方式,因此体积更小。
2016年航展上的一款“山猫”,和上面这次航展的相比,怎样?

  以“山猫”为底盘的自动装填120毫米迫击炮,也被兵器装备集团装到了一辆6×6底盘上,形成VN9型自行迫击炮。而兵器工业集团也展出了一款SM4型120自行迫击炮,同样是6×6底盘。120毫米迫击炮,在整个身管火炮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于是南北两大兵工企业都上手了。
“山猫”系列可说是这次参展最大的“军团”,静态展示的变型车有13辆,动态表演的有8辆,一起开上场后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底盘有4轮、6轮、8轮,变型车既有搭载82毫米速射迫击炮、107毫米火箭炮、120毫米迫榴炮的,也有配备转管机枪的运输型,携带光电设备的侦察指挥型,驮着转管23毫米机关炮和导弹的防空型,运送伤员的救护型
以“山貓”为底盘的自行迫击炮。后部安装的120毫米迫击炮也被装到6×6轮式底盘上。它配备了半自动装填系统,装填手只需把炮弹放在炮管上方的托架上,减轻了体力负荷

  与火炮密切配合的炮弹,南北两集团都展出了多种型号,而且以激光半主动制导、卫星制导炮弹为主。但在设计上,两家有各自的特点。兵器工业集团的都是以气动舵面控制弹道修正,兵器装备集团的则有脉冲火箭发动机修正的。后者的修正精度不如气动舵面,但尺寸重量小,更容易装到小型炮弹上。
  因此对于客户来说,从81毫米到155毫米的炮弹,122毫米到300毫米甚至更大口径的火箭弹,都有多种制导型号可供选择,已形成完整的精确火力打击体系。笔者唯一没有见到的是107毫米制导火箭弹,如能配备给“山猫”自行火箭炮,可以让它的12发火箭弹具备更强打击力,解决伞兵在火力和重量上的矛盾。
  空地弹药上,两个集团都是成套、成系列的产品。大的有10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小的有50、25千克激光制导炸弹,给武装直升机、无人机提供了充足的火力。而且在250、100千克级的炸弹上,两个集团都提供了多种制导组件,有价格相对便宜的捷联稳定平台的,也有视场大的自稳定平台的。
  现在火热的无人机、无人车,南北两个兵器集团都是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立体展示。除了与火炮系统配套的侦察型无人机,双方都有携带空地弹药、自动榴弹发射器、机枪的无人机,能直接飞临敌阵攻击。无人车,也是遥控排爆型、自动跟随的班组支援型,都有。有不少型号,还是刚刚参加过“跨越险阻-2018”无人平台挑战赛的。总之是大家都拿出了新品绝活,秀一秀本领,展一展风采。
陈列在“枭龙”战斗机旁的两种500千克布撒器,左边是兵器工业集团的GB500A,右边是兵器装备集团的YJ-6,都配备了折叠翼来提高射程,弹体外形也很接近
81毫米卫星制导迫弹
兵器工业集团的制导炮弹,包括155毫米卫星制导炮弹,内装两枚末敏弹的155毫米子母弹,以及122毫米炮弹、120毫米迫弹和坦克炮射导弹。
兵器装备集团的制导炮弹,包括120毫米迫弹、105和155毫米炮弹。
兵器工业集团的GB25、GB50制导炸弹,陈列在武直-10旁。
兵器装备集团的50千克和25千克激光制导炸弹,右边还有一枚10千克杀伤爆破炸弹
兵器工业集团的GB250A型增程卫星制导炸弹,常规炸弹上直接加装折叠翼,突出的是便捷、成本。
兵器装备集团的YL-14型100千克滑翔制导炸弹,更突出轻型化,适用于无人机
两个集团无人车都涵盖了排爆、伴随支援、战斗等型号。相对而言,南团的展品更便携,北团的则突出承载、火力和防护
同类产品甚至同门兄弟同场秀的情况,在各个展区都有。比如能對抗隐身飞机的雷达,上面是空军展区的609情报雷达,下面是中国电科展区的JY-27A远程警戒引导雷达。两者都采用了相控阵体制,但在技术、结构细节上有明显差异,适用的情况也略有不同。室内展区,中国电科(CETC)、中国电子(CEC)、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单位也展出了多型雷达,从机动式的远程预警、低空补盲,到机载火控雷达等等,不仅型号多,同型同类产品也很多
三一重工的无人战车,他们还有更小的排爆型、侦察型无人车。10号馆里这样的无人车很多,虽然细看起来和军用战车的味道总是有点差别,但基本的“军人气质”还是有了

  在以民企为主的10号馆内,展出的无人机、无人车更是五花八门。虽不像8号馆的“正规军”那么威猛震撼,但这些“民兵”的亮点不亚于前者。这也是本次航展的一个特点——

融合贯通齐创新


  无人平台,现在参与热情最高的还就是“民兵”。当然,这不是说“正规军”热情不高,而是他们的精力主要在一些高端无人平台上,并且受保密制度所限,说得少。于是成本低、数量多的中小型无人平台,特别是用于排爆、反恐等中低烈度战场环境的无人机、无人车,民企们出品的更多,公开的信息更丰富,而且新想法、新点子很多。
  比如系留无人机,有多家民企在研制。底盘有采用“猛士”高机动车的,也有采用方舱式卡车,或者自研的大中型无人车的。无人机布局,大多是多轴旋翼型,但也有类似CH-47“支努干”的串列双旋翼,甚至长得像根棍。
  除了无人平台,民企们在不少新型武器上的研发步伐也相当快,最典型的就是单兵巡飞弹。
  高德军工作为现在参加军品研制的代表性民企,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强劲。他们以高德红外的技术、资金为基础,推出了多种红外制导武器,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这次他们甚至展出了一辆QN-506型战车,号称“新陆战之王”。炮塔上除了一门机关炮,两侧还有导弹发射箱,而且有大小两种发射管,装着QN-203型经济型多用途导弹和QN-502C型反坦克导弹。后者10月中旬在军事博物馆的“第四届军民融合成果展”上也曾展出,最大射程6千米。炮塔中部的升降桅杆上,是一套光电系统。绕到车体右前角,还会看到一架小型无人机,也是高德出品。你以为这就完事了?错。在炮塔后部左右两侧,有两个倾斜的发射口,里面各装了2枚S570巡飞弹。全车上下,至少有4枚巡飞弹、4枚反坦克导弹、20枚小型导弹!这火力,也难怪要起这么个外号。
中航智科技公司的TD11型无人机,圆柱体外形适合其它飞机携带。从高空投放后,它打开降落伞稳定姿态,然后展开旋翼,可在目标区上空悬停飞行30分钟。通过下方的光电转塔,能执行侦察、目标毁伤评估等任务。总体结构设计很有特点,适合改装到火箭弹内,变成炮射侦察弹。不过20千克的重量还需要降低
上边的四种单兵巡飞弹,分别是兵器工业集团的“飞龙”10,湖南兵器的JS-11,高德军工的S570、中天引控的ZT-5。中间的JS-11和S570 弹翼折叠方式一样,但头部光电设备不同。都是把螺旋桨装在尾部,可在数千米外巡逻飞行半小时左右
这个系列的无人机,外观上一大特点是采用串列双旋翼布局,飞行速度比多轴旋翼无人机更快。内部的动力装置上,它有三种选择——活塞式,涡轴,电动机。采用电动机时,它是系留飞行,由下方平台供电
高德军工的QN-506型战车,下面是战车上的J4B型无人机。笔者得到一份该机的宣传单,居然是俄语的,介绍它能在“山区、丛林和城市等复杂环境下”,利用10倍放大倍率的摄像头,提供战场监测图像,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0千米;无人机折叠后的尺寸不超过一张A4打印纸;能自动在车顶完成起降。姑且不论性能数据的高低,仅仅这份俄语版,就足以表明该企业在宣传攻势上是多么猛烈

  不过资深军迷很容易看出,这样的设计并不好。因为陆军战车从来都不会单打独斗,在一辆车上追求全面火力,一般都是失败的设计。虽然这三种制导弹药的特点、用途有些区别,现在依靠模块化、通用化技术,也完全能把三种弹药的火控系统集成为一套,但一辆车带这么多种弹药还是多余,增加了发射装置、装填维护的难度。至少应该在发射装置上再通用化一些,让一辆战车可以选择性地携带一两种弹药,这就够了,战斗时通过几辆车的相互配合来形成不同火力打击。
  不过这个展品,也许只是为了在有限的展区空间内,尽量多地集中展示公司的技术能力。高德在成像技术方面的实力,确实比较强。展出的GAM-100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展示的“红箭”12导弹相比,功能基本一样,弹体外形、结构有明显差别,最大射程、破甲深度稍小一些,2500米和800毫米。宣传资料上只笼统地说它是“图像制导”,但从现场的模拟训练设备看,显然也有红外导引头。上次在军博展出,宣传片还出现过“便携式复合成像寻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标题。
高德军工的GAM系列反坦克导弹,有便携式、车载式

  除了反坦克导弹、经济型多用途导弹,高德集团还展出了一种微型导弹,QN-202。一个类似步枪的发射器,一个背包,很轻便。展会上这种微型导弹还有不少,长度都在半米内,弹径40毫米左右,重量1~2千克,最大射程2千米左右。至少从纸面数据上看,性能已经不弱于美国正在研制的“销钉”等微型导弹。
  其实这类微型导弹,军工企业也在研制,这次也通过无人机挂载等方式进行了展示。但相比于民企,他们的宣传很低调,往往是悄悄地摆在那、挂在那,就完事了,最多加个特别简单的说明牌。相比而言,10号、9号馆内的企业们宣传阵势很足。外面不给动态演示场地,就自己搭一个;装备不单摆在那儿,还有模特来演示。
高德集团的微型导弹
中天引控公司的微型导弹,配备在小型无人车上,比较好地解决它无法承受大后坐力,远程精确射击能力不足的缺点
中國兵器工业集团的“红箭”12E反坦克导弹
另一家公司的微型导弹。后面的B-12虽不算便携式的,但也很小巧:弹长700毫米,弹重4千克,能攻擊2千米内的空中目标,3千米内的地面目标

  最有趣的是湖南兵器展区。开展前笔者探访时看到一把狙击枪和榴弹发射器摆在一个台子上,转到前面时发现枪口是激光发射器。当时笔者还以为这是一套激光射击训练系统。开展后再次来看,却发现这里简直成了游乐场,一大群人在射击音效中玩得不亦乐乎。合着压根就是打游戏啊!喂喂,你们好歹也是成年人啊,而且是专业观众呢,这样是不是有点……不专业?也许是,但你不得不承认,这里的宣传氛围很热烈、很嗨,让人印象深刻。
  你也别以为10号、9号馆内专业的“军味”不浓。首先,这里的一些企业也是老军工了,比如湖南兵器,还有中船重工。后者就把76毫米舰炮搬到10轮装甲车底盘上,形成了一套自行高炮系统。两个馆内众多民企的展品,不仅涵盖了传统、现代兵器的很多类型,还有很多在兵器、航空馆内见不到的类型,充分体现出他们的敢想敢干、创新能力。
  因此通过这次航展,特别是透明度、创新性颇高的民企展品,能看到一些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比如说“有矛就有盾”。这次不管在哪个展馆,无人机随处可见,于是反制无人机也成为航展的展品之一。数量不多,但值得关注。它们大多是采用小型雷达、光电系统,或者加上电子侦察系统发现无人机,然后发射电波,干扰、压制其遥控信号、数据链。也有少数反制系统采用导弹、激光等予以硬杀伤。那么以后的无人机们,如何对抗这种压制,正常发挥自己的功能,将是个关键。特别是民企研制的无人机,电子对抗、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更多重视。笔者在近几年的采访中就发现,军民融合其实还有很多重要的具体、沟通工作要做。比如不少民企对军事作战、武器装备的特殊要求了解不多,在产品设计中难免留下一点隐患。有时某个致命的隐患,可能让他们的创新设计成果全都付之东流。反过来,军方对民企有了哪些独特的新技术,了解不深,就不容易及时勾画出创新的战术样式,来充分发挥这些新技术的威力,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成长空间。多交流多研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新技术、新战法相互促进、快速发展。
其他文献
潜艇,以其独特的隐蔽性和强大的攻击能力,成为茫茫大海中的“神秘杀手”,战略导弹核潜艇更是以几近无限的续航力和核威慑力,被誉为“水下杀手锏”。在美丽的黄海之滨青岛坐落着一所我军专门培养潜艇和防险救生专业人才的军校——海军潜艇学院。她伴随着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创建而创建,伴随着共和国水下钢铁长城的延伸而发展,在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席位。  翻开这所学院的学子风采录可以看到:数万余名潜艇和防救
普京视察俄军工企业民品生产时,与军工企业员工亲切交谈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俄总统叶利钦曾推出军工企业“军转民”计划(以下称戈叶军转民计划)。由于决策失误、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等原因均以失败而告终。  2016年4月,俄总统普京推出自己的军转民计划——军工企业“生产经营多样化”计划,以取戈叶时期的军转民计划。无论戈叶还是普京的军转民计划,都是希望把军工企业的技术转化成民品,以维持
汽车列车是指由牵引车和一辆或一辆以上的挂车组成的车组,是军用装备公路运输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完成其它运输方式不能或难以完成的超高、超宽、超长、有特定要求的物资运输,具有高效、低耗、及时、灵活、安全的特殊优点。近期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IDEX一2019国际防务展上,白俄罗斯展出了一辆载重量高达136吨的巨型汽车列车,能满足军用装备的运输要求。由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研制  白俄罗斯此次展
2018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与之配套的2019年至2023年度《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以下简称“新中期防”)。与过去相比,“新大纲”和“新中期防”具有更为浓重的外向性、进攻性和突破性,不仅严重偏离了和平宪法规定的和平主义发展路线,也远远超出了战后日本历届政府坚守的“专守防卫”政策,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由来:《防卫计划大纲》的前世今生
“泡沫下面是可怕激流”,不知应该怎样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讲出这样的句子。  凭心而论,出于对台湾精美军事杂志的偏爱,以为长期孤悬海外的台湾,必定像甲午战争前的日本,连小孩都会对造访的“定远”、“镇远”舰充满仇恨与畏惧,随之而来的军事知识或者发烧水平一定不低于导弹密度全球首位的以色列。最近看到台军专业研究机构“台湾国防管理学院资源管理及决策研究所”《以蒙地卡罗模拟进行机场跑道遭遇弹道导弹攻击之损害评估》
正准备起飞的F-35B隐身战机  一架F-35B隐身战机正在从“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埃塞克斯”号甲板上起飞。这架F-35B已经打开机背上的升力发动机进气口,主发动机尾喷口正在偏转倾斜向下。该机隶属于美军“复仇者”攻击中队。目前“埃塞克斯”号两栖打击小组和第13海軍陆战队远征部队正在第五舰队的防区进行部署,也是美军再次让F-35B接受实战考验。这架F-35B使用了一个机翼外挂点,但没有导弹上架,说明
“福尔班”号和“谢瓦利埃·保罗”号是法国海军“地平线”级驱逐舰的首舰和二号舰。“地平线”级驱逐舰全长151.6米、舰宽17.5米、吃水5.1米,满载排水量6700吨,武器系统包括6座8单元“席尔瓦”A50垂直发射装置(装16枚“紫菀”15和32枚“紫菀”30舰空导弹),2座76毫米舰炮,2座四联装MM40“飞鱼”Block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三联装324事米鱼雷发射管,2座六联装SADRAL近
F-100“超佩刀”是F-86的后续机型,它开启了喷气式战斗机的划代  近日,法国和德国宣布将于2019年启动“下一代战斗机”验证机设计,追寻未来战斗机的阵营中又多了一员。“六代机”,一个遥远又近在眼前的概念,心仪者甚多,然触及者寥寥。与五代机初生之时的低调内敛不同,六代机尚在襁褓之时就已名声大噪。可是,后者却不如前者来得“实在”。当年F-117首度亮相便完美演绎了五代机的梦幻轨迹,而六代机的概念
几秒钟内,数以千计的弹丸在空中组成密集的“火墙”,任何敢于穿越的战机都将成为废铁,这就是瑞士厄立孔·康特拉夫斯公司(现为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子公司)出品的35毫米高射炮所展示的威力。如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防空部队列装该炮,成为野战防空以及城市要地防空的主力,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口碑。该35炮也是极少数为台海两岸军方同时认可的明星武器,从台军率先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35牵引高炮及配套雷达
自2018年3月1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向媒体宣布“俄已经研制出一种航速超过潜艇、水面舰艇和鱼雷的深海洲际无人潜航器”的消息之后,一种被西方称为“末日武器”的“波塞冬”(“海神”的音译)型无人潜航器,终于浮出了水面。  随着“波塞冬”的正式披露,俄国内专家和媒体开始绞尽脑汁,寻觅“波塞冬”与苏联时期相似的设计方案,在相互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还原“波塞冬”的真实身份,以此证明苏联时期设计方案具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