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作用,介绍了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出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效率和成绩,近而大幅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英语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9-01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却估计不足,很少考虑情感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促进英语教学。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的理论依据
情感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作为教学任务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表明,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性的友好关系,教师要充分地关注、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倾注情感,为学生营造温馨、友爱的学习氛围。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打破传统英语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初中生对于理解和爱的需要,要深刻贯彻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学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这样不仅会使英语教学成果取得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会培养出拥有积极健康心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英语学习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尤其明显。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英语学习是一种对语言的学习,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对语言学习有不良影响。对情感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就是要培养和鼓励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克服或抑制消极情感。另一方面,英语并非母语,在缺乏有利的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进入初中以后,英语学习开始系统化,这使得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下降。因此,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从而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尤其进入初二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多数学生的成绩会有所下降,此时学生会产生焦虑、沮丧等不良情感,久而久之会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其意志力。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健康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关注情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
(一)要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件事的情形,它的特征,它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和外界相关事务的联系,就难以把握其中规律,做起事来会无从下手,最终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感受他们的爱好和烦恼。情感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断断续续,学生需要持续的接受教师的爱心灌溉,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温馨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一种有力的情感教育,滋润学生的心田,進而激励他们学习。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进行德育渗透。
如果教师不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而是照本宣科,毫无情感,那么学生势必处于一种封闭压抑的状态。这样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趣味材料,尽量将一些抽象的、枯燥的学习活动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不断向学生呈现教学信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真、善、美的思想教育。
(三)课堂教学中避免“灌输式”情感教育。
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问:Doyouloveit?学生回答:Ofcourse!试问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吗?这种灌输式的情感教育往往缺乏实际效果。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靠教师的一种教学意向:把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关注,当做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教学行为,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再加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这样的情感教育才会持续,才不会事半功倍。
(四)以诚至信,用爱教学,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没有轻松愉快可言,更无兴趣可谈。另外,目前许多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在英语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丧失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就不自信,产生焦虑感。若外语学习反复给学生带来焦虑,则焦虑可能变成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一旦焦虑形成一种品质,就会对外语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教师必须重视感情投资,理解,同情,仁爱,善良,永远是一首诗。中学外语教师千万别吝惜“Verygood”、“Excellent”等评语,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学生也应该意识到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只有不断的总结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才能够弥补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通过情感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初中课堂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的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不断引导初中英语教学向着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玉.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J].新课程论坛.2010(15)
[2]黄振存.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0(5)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第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英语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9-01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却估计不足,很少考虑情感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促进英语教学。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的理论依据
情感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作为教学任务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表明,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性的友好关系,教师要充分地关注、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倾注情感,为学生营造温馨、友爱的学习氛围。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打破传统英语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初中生对于理解和爱的需要,要深刻贯彻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学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这样不仅会使英语教学成果取得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会培养出拥有积极健康心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英语学习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尤其明显。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英语学习是一种对语言的学习,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对语言学习有不良影响。对情感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就是要培养和鼓励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克服或抑制消极情感。另一方面,英语并非母语,在缺乏有利的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进入初中以后,英语学习开始系统化,这使得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下降。因此,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从而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尤其进入初二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多数学生的成绩会有所下降,此时学生会产生焦虑、沮丧等不良情感,久而久之会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其意志力。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健康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关注情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
(一)要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件事的情形,它的特征,它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和外界相关事务的联系,就难以把握其中规律,做起事来会无从下手,最终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感受他们的爱好和烦恼。情感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断断续续,学生需要持续的接受教师的爱心灌溉,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温馨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一种有力的情感教育,滋润学生的心田,進而激励他们学习。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进行德育渗透。
如果教师不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而是照本宣科,毫无情感,那么学生势必处于一种封闭压抑的状态。这样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趣味材料,尽量将一些抽象的、枯燥的学习活动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不断向学生呈现教学信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真、善、美的思想教育。
(三)课堂教学中避免“灌输式”情感教育。
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问:Doyouloveit?学生回答:Ofcourse!试问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吗?这种灌输式的情感教育往往缺乏实际效果。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靠教师的一种教学意向:把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关注,当做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教学行为,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再加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这样的情感教育才会持续,才不会事半功倍。
(四)以诚至信,用爱教学,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没有轻松愉快可言,更无兴趣可谈。另外,目前许多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在英语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丧失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就不自信,产生焦虑感。若外语学习反复给学生带来焦虑,则焦虑可能变成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一旦焦虑形成一种品质,就会对外语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教师必须重视感情投资,理解,同情,仁爱,善良,永远是一首诗。中学外语教师千万别吝惜“Verygood”、“Excellent”等评语,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学生也应该意识到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只有不断的总结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才能够弥补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通过情感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初中课堂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的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不断引导初中英语教学向着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玉.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J].新课程论坛.2010(15)
[2]黄振存.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0(5)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