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话题,尽管教师在写作课上努力尝试,把写作理论讲得头头是道,把下水范文写得妙笔生花,但学生写起来还是立意肤浅,内容空洞,甚至无话可说。如何彻底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唯有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才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因为,创新是开启成功作文的金钥匙。
笔者在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采用“积累—表达—创新”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这是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
1 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从侧面反映了作文积累材料的重要性。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何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1.1 从自然和生活中积累语文教学提倡回归自然和回归生活,这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源泉。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开花落,月儿的阴晴圆缺;社会中的奇闻异事,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要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多关心社会,学会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描述出所见,叙写出所闻,抒发出所感,天天坚持,日积月累,写作素材就会日渐丰富起来。
1.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这是学生增长学识,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古圣先贤的至理箴言,当代大师的哲理锦句,催人泪下的生活琐事,警示世人的历史教训,摘抄下来熟记于心,写作时自然能迁移到文章中,从而使文章处处彰显文学气息。
2 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口头作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1 限时演讲要求学生在每节课的前三四分钟进行演讲,一节一人,轮流进行,内容依据学校德育主题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自定小标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演讲学生必须在课前写好演讲稿,演讲时要口齿清楚,观点鲜明,姿态大方。演讲后由同学打分,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做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奏效。
2.2 随机训练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的大小灵活安排口语表达训练,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说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或复述所学课文,对一些景物或人物进行描写或刻画,对特定情境下的事件抒发感慨或见解等。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及时做出点评,以帮助学生提高说技。
在反复训练中,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明显提升,多名学生在近几学期的校级演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 指导学生写作创新作文
3.1 运用发散思维作文思维与表达是作文教学的两大关键,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写话题作文,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而话题作文成败的首要因素是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有目的地从某一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多角度思考;要多为学生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尽情张扬,敢于独树一帜。
在一次以“路”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先让学生说出由这一话题想到的与“路”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思考一会儿之后,很快说出道路、思路、门路等。接着引导学生再往下说,由道路可引出的题目有“路的故事”“奋进者之路”“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等;由思路可引出的题目有“人要学会逆向思维”“一道证明题给我带来的思考”“山重水复忽有路”等:由门路可想到的题目有“尝试、探索、实践出真知”“成功的启示”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学会发散思维,作文写起来就会文思泉涌,不再捉襟见肘。
3.2 运用想象思维作文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哪怕想象得荒谬怪诞,也会不同程度地起到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学完《孔乙己》一文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后会怎样呢?他的命运何去何从呢?他以后还会来酒店吗?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从不同方面构想主人公的命运,既丰富了文章的主题,又为成功的写作奠定思维基础。
3.3 运用创造性思维作文创造性思维是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很多的文题是以前涉及过的,但不同的学龄段写作不同,所以需从更高的层次上写好。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小学就写记叙文《祭扫烈士墓》,到初中后还写,因而表达要求就要有所提高,除字数变多之外,还要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地议论和抒情。更值得关注的是,文题不能再老生常谈,而应推陈出新,使学生感到新奇别致,引起写作兴趣。所以笔者要求学生自命文题,力求高标准,有新意。学生的文题果然精彩纷呈,如“烈士精神激励着我”“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烈士墓前随想”“前辈们,我想对您说”等。用这些题目写出来的作文,融合了以往的经验成果,又标新立异,情理感人,效果很理想。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学校中学部)
笔者在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采用“积累—表达—创新”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这是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
1 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从侧面反映了作文积累材料的重要性。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何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1.1 从自然和生活中积累语文教学提倡回归自然和回归生活,这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源泉。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开花落,月儿的阴晴圆缺;社会中的奇闻异事,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要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多关心社会,学会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描述出所见,叙写出所闻,抒发出所感,天天坚持,日积月累,写作素材就会日渐丰富起来。
1.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这是学生增长学识,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古圣先贤的至理箴言,当代大师的哲理锦句,催人泪下的生活琐事,警示世人的历史教训,摘抄下来熟记于心,写作时自然能迁移到文章中,从而使文章处处彰显文学气息。
2 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口头作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1 限时演讲要求学生在每节课的前三四分钟进行演讲,一节一人,轮流进行,内容依据学校德育主题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自定小标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演讲学生必须在课前写好演讲稿,演讲时要口齿清楚,观点鲜明,姿态大方。演讲后由同学打分,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做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奏效。
2.2 随机训练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的大小灵活安排口语表达训练,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说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或复述所学课文,对一些景物或人物进行描写或刻画,对特定情境下的事件抒发感慨或见解等。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及时做出点评,以帮助学生提高说技。
在反复训练中,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明显提升,多名学生在近几学期的校级演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 指导学生写作创新作文
3.1 运用发散思维作文思维与表达是作文教学的两大关键,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写话题作文,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而话题作文成败的首要因素是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有目的地从某一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多角度思考;要多为学生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尽情张扬,敢于独树一帜。
在一次以“路”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先让学生说出由这一话题想到的与“路”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思考一会儿之后,很快说出道路、思路、门路等。接着引导学生再往下说,由道路可引出的题目有“路的故事”“奋进者之路”“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等;由思路可引出的题目有“人要学会逆向思维”“一道证明题给我带来的思考”“山重水复忽有路”等:由门路可想到的题目有“尝试、探索、实践出真知”“成功的启示”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学会发散思维,作文写起来就会文思泉涌,不再捉襟见肘。
3.2 运用想象思维作文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哪怕想象得荒谬怪诞,也会不同程度地起到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学完《孔乙己》一文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后会怎样呢?他的命运何去何从呢?他以后还会来酒店吗?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从不同方面构想主人公的命运,既丰富了文章的主题,又为成功的写作奠定思维基础。
3.3 运用创造性思维作文创造性思维是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很多的文题是以前涉及过的,但不同的学龄段写作不同,所以需从更高的层次上写好。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小学就写记叙文《祭扫烈士墓》,到初中后还写,因而表达要求就要有所提高,除字数变多之外,还要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地议论和抒情。更值得关注的是,文题不能再老生常谈,而应推陈出新,使学生感到新奇别致,引起写作兴趣。所以笔者要求学生自命文题,力求高标准,有新意。学生的文题果然精彩纷呈,如“烈士精神激励着我”“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烈士墓前随想”“前辈们,我想对您说”等。用这些题目写出来的作文,融合了以往的经验成果,又标新立异,情理感人,效果很理想。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学校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