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声研究的误区和盲点之辨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gcz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读完《八论高晓声》,觉得王彬彬对高晓声非凡的文学才华的评价最为形象精彩,他说:“一个好的小说家要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毒眼’,还要有一双表现生活的‘毒手’。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是谓有‘毒眼’;能把用‘毒眼’观察到的东西精确、深刻、充分地表现出来,是谓有‘毒手。……而高晓声则是既有‘毒眼’又有‘毒手’的小说家。”①王彬彬也许没有想到,他对高晓声的这种评价也完全适合评价他自己。在文学批评界,他是一个既有独特的审美眼光,又有能把独特发现的东西作出独特表现的学者。
  王彬彬治学为文独出心裁、别开生面,孟繁华以补拟授奖词的形式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
  王彬彬的专栏《栏杆拍遍》,以对文史的通识能力,对材料的考据辨识功夫,以老辣睿智的春秋笔法和独特文本,令人拍案惊奇。会心乍有得,抚己还成叹。他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无所不能栏杆拍遍。他的思想、情怀、认知等,道人所未道。在边缘处看天下,在风云中论短长。见识与材料在正史之余又在历史之中,他是当今随笔世界的独特存在、一大景观。②
  尽管此处赞誉的是王彬彬在《钟山》杂志开设的《栏杆拍遍》专栏发表的文章,亦可视为对他整个创作风格的精准表述。
  王彬彬足踏文史两界,文中有史,史中有文,相得益彰,其乐融融。近几年,因编纂《高晓声研究资料》的机缘,他得以系统地研读了现有的评论文章,“总的感觉是,绝大多数文章谈的都是‘思想’,留意到高晓声语言意识、修辞艺术者,少而又少。”③心存不满,便启动“毒眼”观察,竟然发现高晓声研究还存在不少的误区和盲点,于是又启动“毒手”,写成一篇篇文章,之后将这些评论文章“捉置一处”,结集为《八论高晓声》,把这个在很多学者看来几乎题无剩义的研究对象彻底盘活,开出新境,实为高晓声研究的重要贡献。
  二
  先辨析高晓声研究的误区。王彬彬发现高晓声研究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二。一是在许多人看来,《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代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农民在“极左思潮泛滥时期”所受苦难的一面;《陈奂生上城》代表着高晓声揭示农民精神局限的一面,代表着高晓声继承鲁迅传统、对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面。其实,在高晓声全部小说创作中,更多的作品,其主要内涵在这二者之外。高晓声有许多取材于“文革”或以“新时期初期”为背景的小说,其主要内涵也并不能以为农民“叹苦经”或揭示农民精神局限来概括。比如《钱包》《鱼钓》《飞磨》等所谓的“哲理小说”,淡化时代背景,表现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是一篇有洞见的文章,王彬彬发现,导致人们对高晓声小说产生误解的,不仅只有《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这两篇小说,更有高晓声为这两篇小说写的创作谈。一般来说,作家总是希望读者尽可能准确、深入地理解作品,而他们自己就作品发表的创作谈,自然有引导人们理解作品之意。而高晓声则是一个不希望人们把《“漏斗户”主》《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一类小说理解得太准确太深入的作家,因此,他的创作谈一定意义上是在有意地误导读者。其策略:“写小说,有时只能模糊一点,评论也是如此,某些地方只能模糊一点。虽然是正面阐发,但点清点明了会戳眼睛,尽管现今民主空气还好,但下面基层的领导会不舒服,意见很大。丑恶的东西你给它包包扎扎,然后戳上一个洞,让臭气透出来,别人闻得到,知道里面是臭东西,效果是一样的。点明反而不如模糊些好。”④
  为何如此?复出后的高晓声,一直心有余悸。他要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二十多年间在农村的所见、所感、所思,他要替农民“叹苦经”,他要揭示几十年间农民所受的苦难,从而控诉造成农民苦难深重的政治路线的荒谬,但又担心因文获祸,担心自身的灾难刚去又复返。这样,高晓声便必须选择一种方式,他希望这种方式既能保证作品的安全和他自身的安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抒发自己的积郁,表现几十年间的所见、所感、所思。而“包包扎扎”后再“戳上一个洞”,便是高晓声选择的方式。“包包扎扎”意在掩藏、遮盖真相,也是在为作品和自己裹上一层铠甲。“戳上一个洞”则是让心中的积郁、愤懑和几十年间的所见、所感、所思,通过这个洞得以表现。“包包扎扎”不只是用一些政治套话、一些意识形态话语缠缠裹裹,也包括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搞一点模糊”,还包括以创作谈、序言和后记一类方式误导读者。
  “包包扎扎”和误导造成误读、误解,误解造成误区。《李顺大造屋》及创作谈《〈李顺大造屋〉始末》最典型地体现了“包包扎扎”和误导功能。《李顺大造屋》发表后,有人指责它是“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小说,这足以让高晓声心惊肉跳。在这种情况下,高晓声不得不发表《〈李顺大造屋〉始末》,对作品和自己进行新一轮的“包扎”。他提醒人们注意小说的第一部分,因为第一部分写李顺大一家在“解放以前”的惨状,而这惨剧因房子而起。而李顺大造屋的思想,只有到了解放以后才能产生。在直接阐释了第一部分的政治意义后,高晓声用算账的方式说明,李顺大三十年的造屋史,如果不是1958年后的四年违反经济规律,如果不是1966后的十年浩劫,李顺大一家的房屋早就造起来了。“这番‘包扎’意在强调,小说《李顺大造屋》非但不是在反思,相反,倒是在歌颂社会主义制度,只不过是在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批判了错误路线统治的那‘两个时期共十四年’:歌颂是主要方面,批判则是次要方面。”⑤
  这一既合乎情理又合乎事实的辨析,完全归功于王彬彬超常“毒眼”之發现。其发现一经生成,就可帮助读者在真与假、实与虚、深与浅之中精确地理解高晓声及其小说的真实意图。
  二是许多高晓声的研究者,都以为高晓声从1958年3月10日被遣送回乡到1979年3月23日重返南京的21年里,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与文学彻底绝缘了。王彬彬说这实在是个误解,他为高晓声细细地算了一笔账:1958—1962年,高晓声是真正的务农者;1962—1968年,高晓声到武进县三河口中学当教师,先是代课,很快转为正式教师。其间,他创作了三四个短篇小说和一部十多万字的小长篇;1968—1970年,高晓声被押往三河口梧岗大队劳教,心灵手巧的他不仅各种农活干得好,而且还是捕鱼捞虾的行家里手,还精通木匠、瓦匠、竹匠等多种乡村匠人的手艺,深获乡民们的喜欢,以至于三年后他离开姚家头村时,村民们都舍不得他走;1970—1972年,高晓声从梧岗大队回到三河口中学,虽然有正式教师身份,但不能正式上课,只能在学校当勤杂工;1972—1979年,高晓声被公社从中学借调到菌肥厂从事技术工作,大概从1978年秋冬开始,他预感到自己早晚要重返文坛,便称病在家,躲在阁楼上埋头写作,就连吃饭也由老婆和孩子给他送上去,一口气写了七八个短篇小说。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高晓声在被遣送回乡的21年间,是仍然有工资的。   王彬彬说高晓声是个用算盘写作的作家,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用算盘写作的批评家?
  三
  再辨析高晓声研究的盲点。误导和误解造成认识的误区,而盲点则是由轻视、漠视、忽视和遮蔽造成认识的盲区。误区是认识发生扭曲之结果,盲点则是视而不见,是认识被屏蔽之结果。高晓声研究存在的盲点,在王彬彬的“毒眼”直逼之下纷纷现出真相。
  位于首篇的《高晓声:用算盘写作的作家》,实乃一篇奇文。一看见这个题目,就知道我要读到一篇好文章了,读后的感觉比预期更好。这是典型的王彬彬式的文章视角、文章题目,也只有王彬彬才能发现这么“毒眼”的视角,这么幽默的题目,试想,偌大文坛,谁会这样写文章?唯有王彬彬。
  高晓声善于揭示农民心理,他准确体察、把握农民心理中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即那些最能体现农民精神特征的东西。诸多评论文章对此作了連篇累牍又多是同语反复的论述,王彬彬显然不满意这些评论,他出手了。他发现,高晓声小说中的人物,“总在算账、总在算细账、总在算小账,可谓是中国农民的一种惯常的心理活动。贫穷,这是中国农民代代相传的生活状态。这使得精打细算,成为中国农民代代相传的一种精神特征。”中国农民在继承了祖祖辈辈接力棒一般传递下来的贫穷的同时,也继承了祖祖辈辈接力棒一般传递下来的精打细算的本领。“在高晓声小说中,总有一把小算盘在响着。某种意义上,不妨说高晓声是一个用算盘写作的作家。”⑥高晓声小说几乎都写到了算账,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小说,总是在“摆账目,讲道理”。算账,甚至成为高晓声小说的一种结构性因素。他通常以算账的方式引出话题,又以算账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还以算账的方式让故事达到高潮。像《“漏斗户”主》《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就是一串又一串的账目完成故事的讲述的。也就是在这种有条有理的算账中,李顺大、陈奂生等人物生动、鲜明、丰富起来。
  高晓声研究中最大的盲点,是对高晓声最看重的语言偏偏缺乏关注。高晓声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修辞意识的作家,也确定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高晓声认为,写文章,最基本的功夫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果语言文字的功夫不行,思想、形象、气氛,等等,都无从谈起。1989年,他在致一位研究者的信中说:“一个作家的观点、技巧、生活,等等,都极难形成独特的格局,能够形成独特的格局的最主要的素质是语言。我自信我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至于其他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东西,许多作家都可以有。”⑦高晓声非常看重自己在语言上的苦心经营,认为自己真正值得称道的贡献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但在研究者中,对高晓声在修辞上的追求,语言上的造诣,注意得并不够。鉴于此,王彬彬拨开盲点深入进去,写出了《高晓声小说的修辞艺术初论》《高晓声的几种遣词造句法》《细读高晓声》,对高晓声独特的修辞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论述。高晓声在修辞艺术方面的造诣令他击节称赞:高晓声善于运用民间俗语,尤其善于运用那种很粗俗的语言,使小说表现出一种“粗俗美”;这种实话实说——以大白话方式说出生活中的某些真实的语言最具幽默的效果,若实话又是废话的话,则更具有幽默的美学意味。高晓声体察人物微妙的心理,善于以恰当的语言表现这种微妙的心理。高晓声的叙述语言,十分注意句子的长短搭配,认为全是长句,容易显得呆板沉闷;全是短句,则容易给人以零碎感,难以形成气势;长短参差,则规整中有变化,端庄中杂流丽。在叙述过程中,高晓声往往散体中杂着骈偶,还常常交错地押脚韵,使语言特别富有音乐美。在修辞手法上,高晓声也独具匠心,顺势借意、仿用翻造、正词歪用、歪词正用、大词小用,以及在数字上的“虚假的精确”,是他常用的修辞手法。
  顺便提及,王彬彬也是一个非常看重语言且具有很高语言造诣的学者,他在《八论高晓声·自序》中力论语言是文学的根本,“思想认识也好,人物形象也好,都离不开语言。思想认识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人物形象是运用语言塑造的。一个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认识的特色,其实就是用以表达这种思想认识的语言的特色。……同样,一个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色,其实就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的特色。”他对语言如此偏爱,以至于作出这样的断言: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并以此命题作文,阐述他的文学观。比如欣赏小说,他将欣赏分为三层相互递进的层次:欣赏故事是最低的层次,欣赏思想是较高的层次,而欣赏语言才是最高层次⑧。
  话是对的,理也说得通,我却从中嗅到一丝偏见的味道。偏见人人有,还是刘若愚先生说得好:“一个批评家如果没有偏见,就等于没有文学趣味。”我补一句:一个批评家如果没有偏见,就等于没有创新立异的勇气和能力。对于王彬彬,偏见又算什么呢?有限度的偏见有时正是他通往创见的最佳途径。在这点上,他与西方现代学术传统倒是很相像。
  读《八论高晓声》,最终的评价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此书一出,当视为高晓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注释:
  ①④⑤⑥王彬彬:《八论高晓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4页,第159页,第171页,第7页。
  ②孟繁华:《做一个诚恳真实的批评家——王彬彬和他的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4期,第6-7页。
  ③王彬彬:《八论高晓声·自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⑦见钱中文《忆高晓声》,转引自王彬彬《八论高晓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0页。
  ⑧王彬彬:《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4期,第21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蒋林欣
其他文献
夜凉如水,城里都还热闹着,大道上灯火涌动,小路上也燃着喜悦的火苗。  宁静大院里,四方木桌上,几盒月饼聆听着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融化了年龄,融化了烦绪。月饼是巧克力馅的,切割成九枚方方正正的小饼,意寓“久久”。月饼看上去滑腻腻的,入口却是清甜中夹杂着一丝苦涩,就如分散各地的亲友重新聚在一起,喜悦大过了心酸。月饼上纹着两条模样相似朝向相反的锦鲤,里面裹着红豆,采用日式烘焙,外面焦酥的一层,并抹
昨晚看电视看入迷了,竟把“背书”忘得一干二净。今天下午好不容易把古诗攻下来,傍晚时学校里空荡荡的,已经没有几个同学和老师了。  我从六年级(6)班教室外匆匆走过,看见教室门没有关,也没有在意。走了一段路,觉得不对头,回头一看,那教室一片辉煌,四只日光灯在大放光明。  我心里有些发毛:四只日光灯如果开一夜的话,说不定有几只会烧坏的;再说,电视里不常常在告诫我们“能源有限”吗?这分明是在浪费能源呀。 
【文题呈现】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路摒弃许多东西,比如嫉妒、自私、冷漠、怯懦、利欲……但也有许多东西千万不能缺失,正直、勇敢、诚信、善良、宽容,这些都是生命行囊中闪光的珍珠,谁把它们弄丢,谁的生命就会失去一份色彩。请以“别丢掉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先补全题目,然后自主立意,体裁不限,不得套作、仿作,字数在600字以上。  【病文展示】  别丢掉诚信  ◎杨玉  ①妈妈本来在镇上的“
【模拟金题】  人生就像一列向前奔驰的火车,窗外总有风景闪过。四季不断地交换,往事犹如一朵朵摇曳在红尘中的花,开一季,落一季。我们痴痴地坐在车窗边守望,花开的时候是画,花落的时候是诗。画里有最美的记忆,诗中有最大的牵挂……  请以“往事如花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不得抄袭,中心明确,文体鲜明,语言流畅。  【思路导引】  这是一个运用了比喻修辞的命题,属于回忆往事的“
摘要:本文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解密》英译本的“读者书评”信息为依据,对书评数量和星级评级数据进行统计,并对评论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旨在考察《解密》在海外普通读者中的接受状况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译介与传播的启示。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学作品,《解密》在西方普通读者群中的阅读量、关注度、接受度和好评度都普遍较高,真正走入了西方大众化的阅读群体。由书评可知,《解密》的故事情节、非类型小说特点以及叙述方式和风格
耶鲁大学的校长理查德·莱文十多年来一直奉行教授会治校、教授做主的法则,遵从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才奠定了如今耶鲁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名校的地位。  2009年,由于受到经融危机的冲击,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的价值一度从230亿美元降低到160亿美元,跌幅达30%。作为一所私立大学,耶鲁大学每年的财政预算为13亿美元,相当一部分来自捐赠基金,还有合约以及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等。其中,超过1.1亿美元将用于资助家
2016年10月13日,75岁的美国流行乐歌手、作曲家和诗人鲍勃·迪伦摘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这是继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最跨界的一次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鲍勃·迪伦获奖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音乐人折冠诺贝尔文学奖真的反常吗?请记住,鲍勃·迪伦不但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摇滚诗人。早在1996年和2006年,他就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是江南有名的歌伎,出身卑贱,却冰雪聪明,能歌善舞,琴棋书画,赋诗填词,出类拔萃。有一次她在镇海节度使李琦家宴上献唱了自己所作的《金缕衣》,意韵悠长,满席宾客惊为天人之作,李琦大悦,遂纳她为妾。  唐宪宗继位后,李琦起兵反叛,兵败被杀。杜秋娘入后宫为奴,充当歌舞姬。一次又是在表演了《金缕衣》之后,深深打动了宪宗,被封为秋妃
岳麓山是湖南著名游览胜地,风景诸多,爱晚亭就是其中之一 ,亭两侧有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弥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后来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改为“爱晚亭”。  湖北黄州赤壁有联: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看到此联自然会想到诸葛亮用计火烧曹操连营的故事,上联取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联引自曹操《短歌行》。  洞庭湖畔岳阳
五六只乌鸦,低飞在灰色的天空中  跟一群向上的麻雀错身而过。我只隐约听到  这些寡言少语的黑色绅士  站在高枝上平静的呼吸  继续低飞,盘旋  它们落在河滩上。这里一只,那里一只  水落石出的季节  河水流动的声音,与一颗心脏  持续的跳动,相持平  万物寂寥,由内而外温暖拔节的  是谷物和浆果。此刻,它们在草丛里寻找昆虫  并在流水中看见另一个自己  一模一样的眼神  以及一模一樣的惜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