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再探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乙醇”的教学为例,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下策略:利用学案,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开展实验,参与深度学习;有效设问,引导深度思考;丰富素材,拓展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有效教学;乙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1-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15
  一、问题的提出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而与深度学习相对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1]。
  许多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浅层学习。一次在进行苯的结构的教学时,笔者利用化学史带领学生们从分子式入手,通过提出问题、科学假设、实验探究、修正假设的探究方法,了解苯的结构。课下,一位同学问道:书上不是给出了苯的结构吗?干嘛还要这样去推?多浪费时间?这位同学代表了一类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去想为什么的学生。为什么他们只满足于浅层的学习呢?其一,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习的内容比较浅显,通过一定的机械重复和强化记忆,就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学生已经习惯了浅层学习。其二,一些考试的试题过于侧重记忆性知识的考查,或者考查的范围过小,或试题的大量重复,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学生背选项、背题目的情况。其三,一些高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简单,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只浮于表面,接受的是被动地灌输。这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如何促使学生从浅层学习进入深度学习?近期,笔者执教了一堂公开课“乙醇”。这节课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采取各种策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活动,对深度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了探索。
  二、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1. 利用学案,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
  在本堂课中,授课老师设计了一份学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从乙醇的来源、用途、分子组成和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谈谈你所知道的乙醇。乙醇的用途学生最为熟悉,可讲出很多;乙醇的来源有:生活中酒的酿造和工业制乙醇;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在学习乙烯时已经知道利用加成反应乙烯水化法制乙醇,所以能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而乙醇的物理性质由生活经验就能得出;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学生马上就能想到燃烧,并能够书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这份学案,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也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取新知——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醇与钠的反应、了解官能团羟基决定了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进而对乙醇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构建知识体系。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情境教学的倡导者Brown,Collin,Duguid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2]
  本堂课设置了多个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思维。
  情景一:[引入]以前我们遇到奇葩的事情,会说“我晕!”,现在遇到奇葩的事,我们会说“我也是醉了!”古诗词中也有“醉卧沙场!”、“千杯不醉”。
  尤其是“我也是醉了”,立刻使学生精神抖擞,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二:人为什么会醉呢?展示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示意图。
  通过情景二,学生了解到原来乙醇会在人体内氧化为乙醛,是乙醛的大量积蓄导致我们醉的,在心中我们不禁会想乙醇是怎样转化为乙醛的呢?
  情景三:动画演示: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机理。
  乙醇是怎么转化为乙醛的呢?虽然通过实验,知道反应的条件,知道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但乙醇的断键机理是这里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利用动画演示,可以直观地看到微观结构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乙醇是怎么变成乙醛的。
  情景四:银制的长命锁变暗了、变黑了,怎样能使它变得光亮呢?
  从生活中乙醇在人体中的代谢,了解了乙醇催化氧化的原理后,我们又能运用所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次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对所学进行了阶段性的检验。
  情景五:交警是如何检验是否酒驾的呢?结合图片展示用重铬酸钾检验时颜色的变化。
  了解乙醇具有还原性,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后,通过拓展实验,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说明乙醇也能被强氧化剂氧化。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学生就能自己解释生活中的这一情景,体会到学有所用。
  情景六:百度百科中了解到:苯巴比妥是一种长效的镇静催眠剂,可以由乙醇钠制备。
  查阅资料,是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网络给了人们更加便捷的渠道。有问题找百度。
  情景七: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请结合金属钠可以存在煤油中思考,钠和乙醇反应时断键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深度了解乙醇和钠反应的断键机理,给予情景“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为分析氢气中氢原子的来源,提供了事实依据。
  3. 开展实验,参与深度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事实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在本堂课中,授课老师开展了两种形式的实验:(1)分组实验。实验1:模拟乙醇转化为乙醛的过程。实验2:模拟检验是否酒驾的原理。实验3:钠和乙醇的反应。(2)课外合作学习小组的实验微视频。实验4:检验乙醇和钠反应的气体。   新课程高中化学淡化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别,提倡随堂实验,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能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理念下,结合前三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较安全等特点,授课老师适时地组织为分组实验,让同学们都参与实验,动起手来,更近距离、真切地感受实验的魅力。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授课老师也作了适当的引导,明确学生的关注点。实验的微视频:检验乙醇和钠反应产生的气体。课外小组采用了针筒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将这一成果和大家分享。不仅解决了大家实验中的疑问“钠和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也为大家进行实验创新作了引领。
  4. 有效设问,引导深度思考
  如果说填写学案和开展实验,很好地关注了学生活动的深度参与,那么有效设问,则更能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以环节三:乙醇和钠的反应为例,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串,在不断深入的问题引领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问题一:乙醇和钠反应的实验现象,请关注:①钠入液体后的位置?②钠块形态是否变化?③其它现象?
  问题二:产生的气体会是什么呢?
  问题三: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请结合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思考钠和乙醇反应时断键的位置?
  问题四:钠也能和水反应产生氢气,那么钠和水反应的时候是如何断键的?
  问题五:结合钠和水反应时的现象,请比较水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与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哪个更加活泼?
  利用上述五个问题,透过现象思考反应的本质(断键机理),并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有机物基团间的影响。
  5. 丰富素材,拓展深度学习
  本节课中,环节二:乙醇的氧化反应。完成乙醇的催化氧化后,马上提问:乙醇能被氧气氧化,那么它能被更强的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吗?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发现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和乙醇的反应现象不明显,所以改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接下来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乙醇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然后应用:交警检验酒驾的原理。这一环节是苏教版教材上没有的,这里进行了拓展。
  在我们的教材上经常有拓展视野、资料卡等栏目,其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深度学习的拓展应该有:知识的拓展、方法的拓展、思维的拓展。上述拓展环节,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这样的强氧化剂氧化。而且认识到原来有机物也同样可以利用无机物中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解决问题,实现思维的拓展。
  三、课后反思
  课后,听课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讨论。认为在这样的设计下,课堂生动、深入,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不再是单纯地记忆,本节课有很好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应该充分“以生为本”,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批判性。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首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理解生活,然后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利用学案,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开展实验,参与深度学习;有效设问,引导深度思考;丰富素材,拓展深度学习。另外,最后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应该从学生深度学习的角度来进行。多布置一些能激发学习思维能力的作业,少布置一些纯记忆类型的作业。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学不仅仅是课堂的功夫,课前、课后都应做好、做足功课,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珏.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5,(9):7
  [2] Brown JS,CollinA,Duguid P. Educational Research,1989,18(1):32-34
其他文献
How to live a happy life? Here are some key points1 that you might find useful.  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以下是一些你可能会觉得有用的要点。  Share2 love and joy with others in need. It can bring hap-piness to your heart. You could
My ideal school is cool and wonderful.  We have only six classes every day. We have Chinese, Maths, English and some other lessons. School starts at 8:00 a.m., so we don’t need to get up too early. Sc
Hello!My name is Zhang Yuxin. My dream home is very beautiful. It is near the sea. It has an area of 300 square meters. It has two floors.  On the first floor, there is a kitchen, a dining room and a
摘要:以“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为例,探讨了以问题引导实验教学的方案设计,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状况,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精心安排问题序列,充分预见、恰当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合作实验,展示交流,发现问题,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解决;化学实验;氢氧化铝  文章编号
“As you can see, a hurricane is coming here toward Orlando Florida,” the newscaster2 had said. At that time, my sister was pregnant3 with my niece. When my cousins and I heard that there was a hurrica
摘要:针对初中化学纸笔测评中存在的课时分配不清、习题系统性不足、学生完成效率不高,以及忽视习惯的养成等现状,提出了将学习目标细化为三个不同阶段和水平层次的设想,即:学前诊断与强化的基础性目标、课堂学习与内化的形成性目标、学段整理与固化的稳定性目标,简称目标达成的“三段层架”结构,并以“单质与化合物”的测评设计为例,介绍了体现阶段层次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目标;阶段性;层次性  文章编
摘要:通过对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时,特别是进行中学化学课本中的探究活动时,学困生的特征行为,来分析一般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结合探究活动来研究学生变为学困生的原因,寻找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学优生;学困生;行为;态度;实验探究;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2-0017-02 中图分
摘要: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虽改编力度不是很大,但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更能有效体现出知识的逻辑顺序,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和认知规律,文中内容的叙述更为严谨、缜密,更加尊重事实,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后续发展等特点。  关键词:新教材;调整;学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6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My dream home is a white house, because white is my favorite color. And it makes my home look cool and clean. The house is on a beach and it has over 20 rooms. It also has a garden. I like the garden
出生日期:2005年11月29日  爱好:跳舞、英语  座右銘: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就读学校班级: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外国语学校七(16)班  指导老师:陈传光  Snoopy is my favourite pet dog. He is the coolest dog in the world. He has a big head, small eyes and white fur.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