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形式。现阶段,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品已经逐渐的完善,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深入研究以及实施,积极的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应用。本文就重点介绍了预制装配式的重要特点以及分析和阐述对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结构特点;建筑领域
1、序言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潮流。为了满足新的建筑产品的功能需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以及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建筑企业将现场的施工生产转变为工厂的集体生产,工业化进程逐渐在建筑行业普遍展开。预制装配式结构不仅能够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快施工速度和施工工业化的进程,还能够满足客户对建筑的多方面的需要,促进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与进步。
2、预制装配式建筑分类
2.1依据装配式程度不同
2.1.1半装配式建筑
半装配式建筑是在加工厂集中预制建筑结构中的部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可以与施工现场的承重结构构件进行直接的浇筑形成整体性的建筑结构。
2.1.2全装配式建筑
全装配式建筑则指的是建筑结构中所有的结构构件都是由加工厂集中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成型。
2.2依据建筑材质的不同
2.2.1木结构
木结构是我国一种比较传统的结构形式。现如今,随着生产的进步,木结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旅游产业当中,同时也在高品质的别墅住宅中被广泛建造。
2.2.2轻型钢结构
轻钢式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以轻型钢板为建筑材料,根据螺栓把各部分的轻型钢结构连接成整体结构体系。
2.2.3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混凝土结构根据受力性能不同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三种体系。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特点
3.1安全性能高、节约材料
预制构件是通过工厂进行批量的生产,可以加强施工的标准化,工业化以及集成化的程度,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增强整体建筑结构的产品质量。由于对构件的加工精细程度以及各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程度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施工技术的安全性能优越,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计并且遵守施工规范,施工人员需要保证相应的临边安全防护要到位、可靠,并且还不会影响到施工的精度和质量。另外还需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并且还需要经过相应的现场交底工作。
1、预制装配式住宅钢筋用量偏少,但构件预埋件偏高。综合计算,预制装配式住宅钢材用量略有节省。预制装配式住宅总钢材加工能耗节约优势不明显。若提高构配件标准化水平和構件厂钢模板周转次数,可有效降低预制装配式住宅钢材消耗量。
2、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周转次数高的钢模板替代木模板,同时叠合板起到模板作用,较大程度节约了木模板。如提高构件预制率会更大幅度地节省木材。
3、预制装配式住宅采用蒸汽养护,水用量控制严谨,比现浇模式节约水资源。
4、砂浆消耗。预制装配式建筑不需要砂浆及粘结材料。若提高外墙预制率,可进一步节省此类材料用量。
5、保温材料消耗。预制装配式建筑夹心保温材料寿命远高于现浇建筑;同时,外保温板材较薄,可有效节约保温板用量。
3.2施工管理优越性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构件是在室内进行加工生产的,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减少现场模板和劳动力的使用。预制装配式施工需要专业的构件预制工厂,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运输队以及配套的安装机械,需要相关企业方案设计、项目开发、到制作构件、运输、现场测量、吊装、连接等各道工序需要较高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技术的运用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控,才能够充分发挥装配式施工的优越性。
3.3可实现复杂新颖的外墙和多功能的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是根据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依据不同的要求选取合理的钢模板的形式,能够较为便利的加工出复杂并且新颖的结构构件和外墙。通过与不同的建筑材料进行组合,可以获得多功能和形式多样的建筑结构。并且,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选取建筑结构的功能区和内、外墙功能需求,设计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建筑形式。
3.4节约时间、减少成本
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结构构件是在加工工厂中预制生产的,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装配建筑。因此减少了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的时间,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施工跳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预制加工厂建厂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高,硬件的投入较大,并且要求高工业化和生产化,对技术和软件方面的需求同样要求很高。并且,由于运输的预制构件较为完整,导致运输成本价格不菲,吊装施工的成本比较昂贵。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前期的投入成本比较高,不过随着建筑结构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再通过对构件的回收、加工利用,不仅不会增加企业对建筑的整体投资,还会节约企业投入的费用,并且能够增加建筑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
3.5施工难度大
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在对预制板进行制作时,构件每个边的甩茬连接钢筋的数量以及施工位置应保持一致,从而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比较高。当然,施工难度大主要是由于需要保证构件之间的连接精确,从而确保工作人员必须在预制楼板甩茬连接钢筋的设计完成后与施工单位进行最后的交底工作,这样才能够比较合理的确定甩茬连接钢筋的位置和数量。此外,施工的难点是在施工过程的时候固定件的位置与机电管线的走向需要相互配合才能防止固定件在安装过程中不损坏机电管线,在该过程中结构构件的种类比较多且种类较为相似,容易导致各构件出现混淆的现象。假如施工人员不能够精细的进行施工,进而会导致施工质量不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3.6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施工技术主要是指预制装配式结构住宅的施工需要某些核心的施工技术作为其整体施工环节的支持。众所周知我国上世纪70、80年代所采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往往会因为其构件生产工艺粗糙而导致安装施工效果无法令人满意。除此之外,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往往还包括了相应的抗震技术和防裂技术,从而能够使得结构的连接强度足够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另外,在对于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墙板内的暗梁、楼板往往多采取叠合的形式,因此对于钢筋进行绑扎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其结构强度。
4、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4.1外挂板固定施工
在进行外挂板固定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在吊点设置的时候进行仔细计算,进而能够更好的确定吊点的位置、数量并且能够保证承载能力的要求。另外,在进行外挂板固定施工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按照定位线的位置来检测墙板的定位,当出现检测程度不够准确时,应该及时的查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当进行外挂板固定施工时,工作人員需要对墙面的垂直度进行仔细的检测,假如在检测过程中出现高低差,应该及时的调整顶托使高低差位于规定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保障施工水平的质量,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4.2粗略安装
在进行粗略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用螺栓将预制墙板的斜支撑杆安装在预制墙板及现浇板上的螺栓连接件上,并且在这—过程中对其合理的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在进行粗略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将斜撑固定点标注在楼面上,而在下层机电布管时需避让开斜撑固定点,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固定斜撑时膨胀螺栓将机电管线打穿。另外,在安装连接件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注重避免紧固螺栓拧得太紧,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造成相邻板面接缝错位,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4.3保证挂板稳定性
在保证挂板稳定性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确定外挂板和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且保证连接点能够承受可靠的外荷载。另外,为了加强外挂板的稳定性,工作人员还应该将对拉螺栓设置在外挂板侧面的预埋套筒中,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在保证挂板稳定性的时候需要选用特有的连接构件和连接方式对预制板进行连接。在此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注意保证预制板接缝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该达到相应的要求。
4.4内隔墙板吊装施工
在内隔墙板吊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内隔墙板全部为非承重墙,因此这意味着施工人员在吊装前应当注重弹好控制线。除此之外,在内隔墙板吊装施工的过程中墙板就位前,操作人员不宜靠近,并且确保构件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在内隔墙板吊装施工的过程中,当隔
墙板就位时施工人员应当注重用撬棍对构件位置进行校正,并且通过斜撑对构件垂直度进行调整,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结语:
预制装配式结构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一次重大的巨变,也是国家提倡工业化建筑的重要方式。现如今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已经在大城市广泛的使用。为了加快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我国的发展,需要国家大力的推广装配式结构的应用,鼓励建筑企业对装配式结构的选用。各企业应该积极地攻克技术上的难点,增加设计和施工上的经验,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将会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向着便捷、环保、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方向迅速发展。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结构特点;建筑领域
1、序言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潮流。为了满足新的建筑产品的功能需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以及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建筑企业将现场的施工生产转变为工厂的集体生产,工业化进程逐渐在建筑行业普遍展开。预制装配式结构不仅能够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快施工速度和施工工业化的进程,还能够满足客户对建筑的多方面的需要,促进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与进步。
2、预制装配式建筑分类
2.1依据装配式程度不同
2.1.1半装配式建筑
半装配式建筑是在加工厂集中预制建筑结构中的部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可以与施工现场的承重结构构件进行直接的浇筑形成整体性的建筑结构。
2.1.2全装配式建筑
全装配式建筑则指的是建筑结构中所有的结构构件都是由加工厂集中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成型。
2.2依据建筑材质的不同
2.2.1木结构
木结构是我国一种比较传统的结构形式。现如今,随着生产的进步,木结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旅游产业当中,同时也在高品质的别墅住宅中被广泛建造。
2.2.2轻型钢结构
轻钢式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以轻型钢板为建筑材料,根据螺栓把各部分的轻型钢结构连接成整体结构体系。
2.2.3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混凝土结构根据受力性能不同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三种体系。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特点
3.1安全性能高、节约材料
预制构件是通过工厂进行批量的生产,可以加强施工的标准化,工业化以及集成化的程度,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增强整体建筑结构的产品质量。由于对构件的加工精细程度以及各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程度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施工技术的安全性能优越,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计并且遵守施工规范,施工人员需要保证相应的临边安全防护要到位、可靠,并且还不会影响到施工的精度和质量。另外还需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并且还需要经过相应的现场交底工作。
1、预制装配式住宅钢筋用量偏少,但构件预埋件偏高。综合计算,预制装配式住宅钢材用量略有节省。预制装配式住宅总钢材加工能耗节约优势不明显。若提高构配件标准化水平和構件厂钢模板周转次数,可有效降低预制装配式住宅钢材消耗量。
2、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周转次数高的钢模板替代木模板,同时叠合板起到模板作用,较大程度节约了木模板。如提高构件预制率会更大幅度地节省木材。
3、预制装配式住宅采用蒸汽养护,水用量控制严谨,比现浇模式节约水资源。
4、砂浆消耗。预制装配式建筑不需要砂浆及粘结材料。若提高外墙预制率,可进一步节省此类材料用量。
5、保温材料消耗。预制装配式建筑夹心保温材料寿命远高于现浇建筑;同时,外保温板材较薄,可有效节约保温板用量。
3.2施工管理优越性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构件是在室内进行加工生产的,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减少现场模板和劳动力的使用。预制装配式施工需要专业的构件预制工厂,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运输队以及配套的安装机械,需要相关企业方案设计、项目开发、到制作构件、运输、现场测量、吊装、连接等各道工序需要较高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技术的运用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控,才能够充分发挥装配式施工的优越性。
3.3可实现复杂新颖的外墙和多功能的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是根据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依据不同的要求选取合理的钢模板的形式,能够较为便利的加工出复杂并且新颖的结构构件和外墙。通过与不同的建筑材料进行组合,可以获得多功能和形式多样的建筑结构。并且,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选取建筑结构的功能区和内、外墙功能需求,设计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建筑形式。
3.4节约时间、减少成本
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结构构件是在加工工厂中预制生产的,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装配建筑。因此减少了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的时间,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施工跳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预制加工厂建厂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高,硬件的投入较大,并且要求高工业化和生产化,对技术和软件方面的需求同样要求很高。并且,由于运输的预制构件较为完整,导致运输成本价格不菲,吊装施工的成本比较昂贵。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前期的投入成本比较高,不过随着建筑结构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再通过对构件的回收、加工利用,不仅不会增加企业对建筑的整体投资,还会节约企业投入的费用,并且能够增加建筑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
3.5施工难度大
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在对预制板进行制作时,构件每个边的甩茬连接钢筋的数量以及施工位置应保持一致,从而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比较高。当然,施工难度大主要是由于需要保证构件之间的连接精确,从而确保工作人员必须在预制楼板甩茬连接钢筋的设计完成后与施工单位进行最后的交底工作,这样才能够比较合理的确定甩茬连接钢筋的位置和数量。此外,施工的难点是在施工过程的时候固定件的位置与机电管线的走向需要相互配合才能防止固定件在安装过程中不损坏机电管线,在该过程中结构构件的种类比较多且种类较为相似,容易导致各构件出现混淆的现象。假如施工人员不能够精细的进行施工,进而会导致施工质量不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3.6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施工技术主要是指预制装配式结构住宅的施工需要某些核心的施工技术作为其整体施工环节的支持。众所周知我国上世纪70、80年代所采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往往会因为其构件生产工艺粗糙而导致安装施工效果无法令人满意。除此之外,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往往还包括了相应的抗震技术和防裂技术,从而能够使得结构的连接强度足够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另外,在对于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墙板内的暗梁、楼板往往多采取叠合的形式,因此对于钢筋进行绑扎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其结构强度。
4、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4.1外挂板固定施工
在进行外挂板固定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在吊点设置的时候进行仔细计算,进而能够更好的确定吊点的位置、数量并且能够保证承载能力的要求。另外,在进行外挂板固定施工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按照定位线的位置来检测墙板的定位,当出现检测程度不够准确时,应该及时的查询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当进行外挂板固定施工时,工作人員需要对墙面的垂直度进行仔细的检测,假如在检测过程中出现高低差,应该及时的调整顶托使高低差位于规定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保障施工水平的质量,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4.2粗略安装
在进行粗略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用螺栓将预制墙板的斜支撑杆安装在预制墙板及现浇板上的螺栓连接件上,并且在这—过程中对其合理的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在进行粗略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将斜撑固定点标注在楼面上,而在下层机电布管时需避让开斜撑固定点,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固定斜撑时膨胀螺栓将机电管线打穿。另外,在安装连接件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注重避免紧固螺栓拧得太紧,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造成相邻板面接缝错位,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4.3保证挂板稳定性
在保证挂板稳定性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确定外挂板和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且保证连接点能够承受可靠的外荷载。另外,为了加强外挂板的稳定性,工作人员还应该将对拉螺栓设置在外挂板侧面的预埋套筒中,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在保证挂板稳定性的时候需要选用特有的连接构件和连接方式对预制板进行连接。在此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注意保证预制板接缝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该达到相应的要求。
4.4内隔墙板吊装施工
在内隔墙板吊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内隔墙板全部为非承重墙,因此这意味着施工人员在吊装前应当注重弹好控制线。除此之外,在内隔墙板吊装施工的过程中墙板就位前,操作人员不宜靠近,并且确保构件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在内隔墙板吊装施工的过程中,当隔
墙板就位时施工人员应当注重用撬棍对构件位置进行校正,并且通过斜撑对构件垂直度进行调整,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领域应用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结语:
预制装配式结构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一次重大的巨变,也是国家提倡工业化建筑的重要方式。现如今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已经在大城市广泛的使用。为了加快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我国的发展,需要国家大力的推广装配式结构的应用,鼓励建筑企业对装配式结构的选用。各企业应该积极地攻克技术上的难点,增加设计和施工上的经验,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将会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向着便捷、环保、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方向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