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大多省市的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联系社会热点、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为背景,来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相关精神,以我国新疆地区为例谈谈高考区域地理的命题方向。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命题方向——以上述材料切入。考查新疆地理概况
新疆以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域特色和不断拓宽的投资、开发、发展空间决定了其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1.新疆地理概况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省区。东部和南部依次与甘肃、青海和西藏三省区相邻,东北与蒙古相邻,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新疆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与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天山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本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主要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唯一河流。湖泊有天池、博斯腾湖、艾丁湖等,其中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为我国陆地最低处。绿洲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阵地。
2.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对新疆的影响
(1)有利于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1999年,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中央专门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通过产业转移和政策扶持,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有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安全、能源、经济合作,同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新疆经济发展。
(2)为建立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可能。
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2014年1月1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新疆政协委员蒋平安代表民革新疆区委会提出新疆要积极推进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
蒋平安说,新疆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在新疆建立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能使新疆发挥前沿、载体、过渡带、桥头堡及重要受益区的作用,能吸引外资,增强竞争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三、典型例题
例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9为新疆雏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筒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对江苏的影响: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该题以我国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简图及其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为切人点,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风能、工业联系、工业区位等知识,同时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考查的是识记性知识,主要考查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功能密度”信息,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第(3)题,新疆和江苏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差异可从材料二中直接读出。
第(4)题,可从资金、产业升级、资源、市场等方面分析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相互协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5)题,可从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1)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干江苏;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例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36.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一库车一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解析]第(1)题考查塔里木盆地气候、植被等知识。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可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找原因。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理位置有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次与地形因素有关:三面环山,特别是西侧有高大的帕米尔高原,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
第(2)题,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胡泊、地下水补给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有冰川、积雪和地下水分布,地表湖泊很少发育。夏季气温高,冰川补给量最大;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秋季有地下水补给。
第(3)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第(4)题,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地区、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再由第(1)题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低,其制约因素主要就是水资源。
第(5)题,第一问考查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该区域优势因素主要集中在地形和水文两个方面。第二问考查城市服务范围。
[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较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应立足教材,着眼热点,抓住热点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准确把握考试方向,以有效备战高考。
本文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相关精神,以我国新疆地区为例谈谈高考区域地理的命题方向。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命题方向——以上述材料切入。考查新疆地理概况
新疆以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域特色和不断拓宽的投资、开发、发展空间决定了其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1.新疆地理概况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省区。东部和南部依次与甘肃、青海和西藏三省区相邻,东北与蒙古相邻,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新疆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与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天山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本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主要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唯一河流。湖泊有天池、博斯腾湖、艾丁湖等,其中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为我国陆地最低处。绿洲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阵地。
2.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对新疆的影响
(1)有利于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1999年,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中央专门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通过产业转移和政策扶持,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有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安全、能源、经济合作,同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新疆经济发展。
(2)为建立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可能。
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2014年1月1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新疆政协委员蒋平安代表民革新疆区委会提出新疆要积极推进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
蒋平安说,新疆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在新疆建立中国一中亚自由贸易区能使新疆发挥前沿、载体、过渡带、桥头堡及重要受益区的作用,能吸引外资,增强竞争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三、典型例题
例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9为新疆雏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筒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对江苏的影响: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该题以我国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简图及其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为切人点,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风能、工业联系、工业区位等知识,同时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考查的是识记性知识,主要考查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功能密度”信息,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第(3)题,新疆和江苏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差异可从材料二中直接读出。
第(4)题,可从资金、产业升级、资源、市场等方面分析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相互协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5)题,可从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1)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干江苏;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例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36.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一库车一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解析]第(1)题考查塔里木盆地气候、植被等知识。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可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找原因。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理位置有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次与地形因素有关:三面环山,特别是西侧有高大的帕米尔高原,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
第(2)题,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胡泊、地下水补给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有冰川、积雪和地下水分布,地表湖泊很少发育。夏季气温高,冰川补给量最大;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秋季有地下水补给。
第(3)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第(4)题,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地区、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再由第(1)题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低,其制约因素主要就是水资源。
第(5)题,第一问考查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该区域优势因素主要集中在地形和水文两个方面。第二问考查城市服务范围。
[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较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应立足教材,着眼热点,抓住热点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准确把握考试方向,以有效备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