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对安乐死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基于2019年民意调查数据

来源 :人口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ang052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慢性病加速蔓延的背景下,提高生命末期的生活及死亡质量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文章利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数据,综合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理论与经验研究成果,以跨学科视野对中国公众对安乐死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众对安乐死认知度与赞同度均较高,其中公众为自身决定安乐死的赞同度最高,其次是为父辈决定实施安乐死,再次是为子辈决定实施安乐死,为朋友决定实施安乐死的赞同度最低;大多数人将安乐死看作是实现生命权利、提高死亡质量和维护生命尊严的重要内容,癌症晚期患者在患者本人或家属申请下,由医生施行消极安乐死或人道而又柔和的积极安乐死行为更被认可;不同特征的群体对安乐死态度有较大差异,相比女性,男性更赞同安乐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更赞同安乐死,与排斥死亡的人相比,接受死亡的人群更赞同安乐死.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安乐死概念体系的深入研究、制度建设以及政府、学校等单位开展优死教育,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等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在近几年放开生育政策的情况下生育率仍不断下降,这与我国家庭生育支持政策的不足不无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普遍面临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提高、生育率低迷的情
【摘要】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和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埋头苦学上,忽视了与他人的互动,而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就是打破僵化的教学氛围的一次尝试。本文从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出发,探究该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互动 高中英语 教学模式 运用策略  引言  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