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直观性语言信息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筆者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发现:不少高中学生尽管他们能识别和掌握了一定量识别词、短语、句子、语法等直观语言信息,然而随着阅读量增大及阅读速度加快,其英语阅读有效性却未见提高。这一现象正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就从非直观性语言信息对提高英语阅读有效性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高中生阅读英语阅读有效性。
  【关键词】直观语言信息 非直观性语言信息 有效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05-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尤其在高三阶段,随着限时阅读训练量的大增,我们愈来愈发现不少学生的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并未提高和阅读的有效性未见增强。譬如,今年安庆市二模的一道阅读理解题如下:
  Chinese Jump Rope is a challenging game played by anyone anywhere. The simple rules test the skill and coordination (协调) of all players.
  RULES
  A jumper jumps until a jumping mistake is made.
  A mistake can be made if a jumper jumps "out" instead of "in".
  A mistake is also made if a jumper touches the rope incorrectly in the game.
  After making a mistake, the jumper trades positions with an ender. The jumper start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game on the next turn. Every Chinese Jump Rope game begins with the rope held in basic position.
  ENDERS
  Face each other and step inside the rope.
  Place the rope around the ankles.
  Step back until the rope is stretched.
  Two parallel (平行的) jumping lines, about 12 inches (30 cm) apart, are stretched between the enders.
  The jumper stands outside the rope, ready to play.
  "IN"
  Jump both feet inside the rope.
  “ON"
  Jump both feet on top of the rope. The left foot lands on the left rope;, the right foot lands on the
  right rope.
  "OUT"
  Jump both feet from the middle to the outside of the rope. Feet land together on one side.
  "SIDE OUT"
  Jump over both ropes from one side. Both feet land togeth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pe.
  "SIDE-TO-SIDE"
  Jump quickly side-to-side. Both feet start "out" from one side of the ropes.
  Jump side: The left foot lands outside the left rope. The right foot lands inside the rope.
  Jump side again quickly: The left foot lands inside the rope. The right foot lands outside the
  right rope.
  Jumpers call the steps out loud while jumping. Calling helps the jumpers remember the "pattern" of the jumps!
  Practice "jumping steps" with these simple jumping games!
  72. If you are an ender, you should __.
  A. stand outside of the rope B. jump over both ropes from one side
  C. control the ropes for the jumpers D. jump from the beginning after making a mistake
  73. The underlined word stretched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 __.   A. made longer by pulling B. made under one's feet
  C. taken off over one's head D. changed in order to get a good preparation
  74. Why do the jumpers call the steps out loud while jumping?
  A. To teach the jumpers how to jump rope.
  B. To make the jumpers jump as quickly as they can.
  C. To help the jumpers to be ready to play.
  D. To remind the jumpers of the "pattern" of the jumps.
  75.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__.
  A. make advertisements B. provide facts C. give some advice D. compare opinions
  对与上面的这道模拟题,150位高三学生的限时解答的正答率低的令人不敢相信是高中毕业生的所为:72题正答率是:23.6%;73题正答率是:19.7%;74题正答率是:38.5%;75题正答率是:32.3% 。对与这样的结果,经过调查发现:1.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词汇几乎没障碍,就是看不懂。2.作为E篇的阅读理解题,不少学生感觉时间不够用。3.女生的正答率明显高与男生。
  其实,这篇文章就是介绍如何进行Chinese Jump Rope(中国式跳绳),其阅读量和理解的难易度来看,只能算中等,但高三学生的限时解答的正答率如此低,令人深思。分析原因:关键在于学生不能把直观语言信息(Visual—linguistic information)和非直观性语言信息(non visual—linguistic information)结合起来;而更重要的是,决大多数学生的非直观性语言信息的匮乏:多数男生没做过这样的游戏,相反,决大多数女生玩过这样的游戏,甚至,不少女生内容没看完就能教好地完成这篇阅读任务。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游戏,女生的非直观性語言信息量远远高于男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10年级和11年级(即高一,高二)分别达到20万和30万词以上。即相当于每天要求学生读五篇阅读文章。对阅读的质量也提高了,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特别是非直观性语言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高中学生尽管他们能识别和掌握了一定量识别词、短语、句子、语法等直观语言信息(Visual—linguistic information),然而随着阅读量增大及阅读速度加快,其英语阅读有效性却未见提高,阅读的质量更难保正。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了英语阅读有效性,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我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研究发现:学生只注重识别和掌握了一定量识别词、短语、句子、语法等直观语言信息(Visual—linguistic information),根本无法提高了英语阅读有效性,因而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也就无法保证;而只有在掌握大量的直观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大量的直观语言信息的输入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有效性。
  二、关于非直观性语言信息(non visual—linguistic information)
  按照史密斯(1985)的说法,为了理解语言,读者必需利用直观语言信息和非直观语言信息。史密斯说的直观性语言信息是指纸上的文字符号(词汇)— 眼睛能看得见的信息。而要使直观性语言信息有意义,阅读更有有效性,读者更需要有非直观性语言信息— 已储藏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随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直观性语言信息。非直观性语言信息包括对文章所用语言的结构和词汇的了解,对所论主题的了解,和一定的阅历(普通常识等)。
  三、理论依据
  交往法的观点(The Interactional View)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主要用来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语言学习者除了要懂得语法和词汇之外,还需要知道在各种场合中使用语言规则(非直观性语言信息)。例如,要知道故事和开玩笑有什么不同;参加葬礼时使用的语言有何不同;要知道与社会地位高低不同的人讲话时,如何变化知己的语言。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学习者应该知道句子层次以上和句子层次以下的结构和规则。这些语言规范和社会规范共同决定语言在社会环境中如何使用。
  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直观性语言信息)、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非直观性语言信息)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直观性语言信息)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非直观性语言信息)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四、非直观性语言信息思考与培养
  1.阅读是理解中的语言处理过程。广义的阅读过程指读者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将其转化为语义的过程,它涉及到读者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直观信息,结合长期记忆中所储存的非直观信息,使其产生与现实相符合的意义。阅读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识别,二是释义。识别就是确定字符的词义、句法结构和语句之间的关系(直观性语言信息),属于低层次的理解;释义就运用有关主题,文章的语境等非直观性语言知识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复原本文的意义,是高一层次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后期,K.S. Goodman, F. Smith主张“自上而下”理解模式,及读者首先利用有关世界的常识,语言知识和对主题的了解非直观性语言信息来理解整体意义,用语境来猜测生疏项目的意义,然后再仔细研究意义是如何表达的。这种观点认为非直观语言信息才是重要的。Chadbourn(1979)将其构图模式描绘如下: 过去的经历语言直觉与预想——书面语的选择性方面——意义——语音(如果有必要) 从这个图式看,这种方法强调语文重构,而不重视形式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和文章的交流是中心,读者把现有的主题知识、语言知识、兴趣、动机和对文章内容的态度都带入到这一交流过程中。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当前的直观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体验、预测、验证和确定,即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谜—证实”的过程,是一种“相应交流”的过程。而人工智能学家D·E·Rumelhart提出了第三种模式,即交替/互补模式。它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各种意义搜集活动相互发生作用,读者同时利用几种不同的信息源来理解文章,通过一个层面的知识弥补另一个层面知识的不足。即:阅读理解既是书面语言符号(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有效的阅读便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紧密联系,使读者大脑中的知识与文章之间达到最佳的相互作用。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阅读理解的本身不仅仅取决于语言知识,还在于读者有效地利用非直观语言信息。他们认为作者 几乎是同时利用各个层次上的知识和技能。识别直观语言信息之后,立即用非直观信息加以处理和理解。   2.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学过程。读者一开始接触的是作者选择的一串语言符号直观性语言信息,来代表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读者已有的非直观性语言信息决定着大脑理解直观性语言信息的难易程度。如,读一遍下面二段阅读材料,看哪段最容易:
  a)Reading involves looking at graphic symbols and formulating mentally the sounds and ideas they represent. Concepts of reading have changed greatly over the centuries.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especially, increased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defining and describing the reading process. Although specialists agree that reading process a complex organization of higher mental functions, they disagree about the exact nature of the process. Some experts, who regard language primarily as a code using symbols to represent sounds, view reading as simply the decoding of symbols into the sounds they stand for.
  b)Once the bell for class rings, we clean up our dresses, wipe off sweat, go back to the classroom and wait for the teacher。In class, we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 and take notes. If we have problems and cannot find the correct answers, we will rise up our hands and ask the teacher. When the teacher asks u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lesson, we will think about them carefully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ctively. Sometimes we don’t know the answers, we would listen to what the teacher explains carefully. Anyway we cannot waste a bit of time in class; otherwise we will not learn anything or pass the exam.
  我们不难发现,二段文字中第二段容易理解。这是二段中的直观信息和非直观信息之间的关系造成的。从句法结构的复杂程度来说,第一段和第二段没有区别。第一段之所以难懂是因为有些语言学方面的专门术语,学生不太可能知道。所以他们对第二段的非直观信息(关于主题的知识)多与第一段。非直观信息愈多,就越是不用依赖直观信息。因此,非直观信息对读者理解文字材料十分重要。
  3.非直观语言信息培养。在激活学生的非直观语言信息方面,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阅读 ”(多夫,1988)。教师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可能具备哪些非直观语言信息。初学者非直观语言信息少,给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以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主题为基础,或者课文的背景是母语中的背景。这样,学习者就有可能利用其有限的非直观语言信息来帮助其理解。學生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的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和 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激活学生知识网络中这方面的知 识,使他们产生联想,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时,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和与学 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因为全新的信息是无法被加工的。由于新教材话题的广泛性,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一定熟悉 或仅部分熟悉,这正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此外,由于阅读是一个言语输入技能(receptive skill)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文章的阅读,阅读量越大,永久记忆中储 存的信息就越丰富,获取的信息越多。这样一来,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了直观语言信息知识和 非直观语言信息知识同时增长的过程,这正体现了语言的工具和媒介作用。学习者随着他们对世界,科学,地理,历史等的了解以及懂得关于不同的母语场合人们如何行事的文化知识,具有的非直观语言信息就越多;随着直观信息量增大,阅读英语速度加快,英语阅读有效性得以提高。
  五、结束语
  总之,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坚持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他们广泛阅读,培养兴趣,使其积累一定量的词汇、语法—直观语言信息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非直观语言信息,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英语阅读有效性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丁·韦德尔,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黎.“图式理论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4]李俊.“论21世纪英语阅读教学的定向问题”,《国外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析氧反应(OER)作为水分解反应的半反应,涉及质子耦合的4e-传递以及能垒较高的O-O键的形成过程,相对于阴极的析氢反应(HER)的2e-转移过程,能量消耗更多,被认为是提高水分解反应效率的瓶颈。寻找高效、稳定、廉价的OER催化剂来降低OER过电位,提高水分解效率,有利于水分解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本论文旨在优化提高铁钴基析氧催化剂的性能,简化催化剂制备步骤,减少能耗,以期能通过简易的方法得到性能优异的OER催化剂。本文以发展简易制备高性能催化析氧电极为目标,设计制备了多孔碳材料负载的铁钴基催化剂,钴离子负载
近年来,重金属离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动植物和人重金属感染和中毒的情况每况愈下,同时随着金属离子在体内的沉积富集会引发一系列病变,其中具有人类“头号杀手”的癌症是病情之一,所以对于重金属和体内癌细胞的检测尤为重要。荧光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强抗干扰能力,同时荧光量子产率高,消光系数大,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倍受研究者青睐。目前荧光探针方法在检测金属离子时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0.001nM,在实际水样和生物血液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荧光技术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有机荧光团聚集和光稳定性不足,
在超薄和延展性较好的光电设备应用中,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不仅拥有可发射性的亮态激子,还具有非常丰富的非发射性的暗态激子,其中暗态激子包括动量禁阻的间接激子和类似于三线态的自旋禁阻激子,并且在二维的光电设备中,当材料被光学或者电学激发后,所形成的激子中暗态激子也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有效捕获TMDs材料中的亮激子、暗激子并且充分理解激子的传输机制不仅是一种兴趣驱导也是一种技术挑战。在这里,我们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和超快瞬态反射光谱等光学测试手段发现在WSe2/MoT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11-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往往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就要结合这一基本规律进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有趣的真实情景,帮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促使他们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那么,该如何开展"情境教 学"呢?本文着重从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认为,考试只是一种必要的评价模式,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模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评价的重心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教育评价从重结果到重过程,这是现代教育评价在内容上的重大改革。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不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所以也就没有成功的体验和愉悦。在很大程度上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束缚了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帮助学生建立学生档案袋也是形成性评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理工科双语教学的两种基本模式,探讨了它们各自的利弊。通过对比、总结,文章还提出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即借助其他教辅工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课程体系分段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突破目前双语教学瓶颈的主要办法。  【关键词】双语教学 理工科 教学模式优化  【基金项目】厦门理工学院2015年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理工科双语教学团队”;厦门理工学院2014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JGGL
期刊
【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18-01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是很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一、用言传身教传递情感教育  老师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
期刊
在自然界中,C-C键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医用药物和有机材料中。伴随着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C-C键的构筑仍是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作为一种独特形成C-C键的方式,Minisci反应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构建C(sp2)-C(sp3)键的重要方法。传统上构筑C-C键的方法一般都使用了金属催化。但是随着大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如何使用无金属,更环保,更有效的方法来构筑C-C键已是众多有机化学工作者关注热门的课题。本论文从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以医用药物中广泛存在的两种含氮杂环为反应
【摘要】“慕课”(MOOCs)是信息化课程建设的一种。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趋势来看,“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率,二是有利于倒逼高校提高信息化课程的建设质量,三是有利于整合当下破碎化的课程资源。  【关键字】慕课 课程信息化建设 课程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本研究揭示汉语标题分为四类,英语论文标题分为五类;标题汉英翻译有三个原则:原则1: 尽量避免动词(包括动名词)的使用;原则2:非得使用动宾结构的时候,使用动名词短语;原则3:.避免在没有动词的标题中使用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研究发现,翻译汉语标题的好坏关键在于正确使用介词短语。  【基金项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  【关键词】论文 标题 翻译 三原则  【中图分类号】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