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室结解剖消融及其对His束起搏参数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房室结解剖位置消融及其对His束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 入选房室结消融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8例,其中7例既往接受了His束起搏,仅行房室结消融(单一消融组),21例同时进行了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室结消融联合His束起搏(联合手术组).三维标测系统下标测His束、冠状窦口及三尖瓣环,在构建出的Koch三角区域进行消融,实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His束起搏.3个月后程控起搏器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房室结解剖消融均实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消融时间(170.3±14.7)s,术中消融未对H is束电极参数产生影响.联合手术组透视时间(7.3±2.7)min,手术时间(102.6±14.9)min.单一消融组透视时间(1.7±0.7)min,手术时间(36.6±5.4)min.术后3个月程控均完全H is束起搏,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H is束电极参数均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室结解剖消融是安全可行及高效的,且对His束起搏参数未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在心房颤动中的调控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表明miRNA-1、miRNA-328、miRNA-499、miRNA-208参与心房电重构,miRNA-26、miRNA-133、miRNA-21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初始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指数(I)的节律机制及意义.方法 先期从8000多份动态心电图中建立了阵发性房颤病例及与之相匹配的对照病例数据
目的 通过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CD4+、CD8+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及特点,探讨PD-1所参与的免疫调控功能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新
目的 评价导管消融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电解剖基质及射频消融.方法 分析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速消融病例,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心房,结合
经冠状动脉起搏(TCP)技术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深入,TCP逐渐重回人们视野当中,TCP新的应用方向: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临时起搏;②心肌存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