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梗死58例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近年来收治的58例新生儿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新生儿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8例脑梗死患儿中52例为足月儿,6例为早产儿。缺血性梗死51例(占87.9%),出血性梗死7例(占12.1%)。围产期缺氧缺血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占46.6%)。惊厥是新生儿脑梗死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及病程中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占77.6%),其次为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及反应差。新生儿脑梗死最易累及大脑中动脉,且左侧多见。新生儿脑梗死急性期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不良的患儿中,梗死多累及深部灰质核团或波及多个脑叶。

结论

围产期缺氧是常见的高危因素。惊厥是最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不良预后的患儿中,梗死多累及深部灰质或范围较广。早期发现、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对于指导康复治疗、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中3β-羟基-Δ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进展。方法对经HSD3B7基因突变分析明确诊断的1例3β-羟基-Δ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并对2000年以来国外报道的51例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1)病例为3个月婴儿,自新生儿期出现胆汁淤积,血清生化:总胆红素110.7 μmol/L,直接胆红素74.5 μmol/L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 NP)的胸部CT征象、转归,并对NP病例常见炎性指标变化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对临床医师认识本病CT特点及时进行CT检查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NP的胸部CT征象,分析NP大叶肺实变及相关征象随病程进展出现的动态变化;比较NP组与24例非NP对照组的炎性指标差异。结果(1)NP组(30例)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正常儿童冠状动脉内径随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儿童冠状动脉内径随体表面积变化的动态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中国儿童,除外心脏及其他各系统疾病,最终选取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好且冠状动脉显示清晰的儿童共400名,男230名,女170名,年龄0 d~18岁,平均(6.43±4.45)岁,采用HP Sonos 5500彩色多普
期刊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 )和K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肺CT影像结果对32例单侧肺实变MPP患儿血清、患侧和健侧BALF中SP-A、SP-D与KL-6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32例MPP患儿患侧BALF中SP-A、SP-D和KL-6含量分别为[mg/L,M(IQR)]:243(90~468
期刊
目的观察发作性睡病与癫共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提高对此类共患病例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发作性睡病与癫共患患儿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及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结果,其中1例进行了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水平的检测。结果例1以癫性肌阵挛发作起病,半年后出现兴奋时猝倒和睡眠增多,多次MSLT阳性,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明显降低,诊断为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丙戊酸治疗后癫发作控制但嗜睡症状加重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