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极力推行的一项政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英语教学创造了新的机遇,并呼唤更高效的英语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下面,笔者从“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新型课件,直观展现英语教学内容”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三个方面入手,就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黄奎,都江堰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室。
  笔者曾经深入我区多所学校听课,深感传统课堂教学之弊端。传统课堂中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都是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结合,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图像、视频来学习英语,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下面,笔者结合指导我区多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新型课件,直观展现英语教学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口语100”app手机平台(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平台),设计出更优秀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轻轻松松地集文字、图像于一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冲击,从而使学生更快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上3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单元的第一节课时,我区有老师喜欢用实物教学,这一方法当然也有一定效果。但其收集、搬运、保存还是略显繁琐。所以笔者建议老师运用“口语100”的课前5分钟功能展示学习用品,比如:eraser、pencil、pencil-sharpener、dictionary、pencil case 等(这些物品的图片是漫画式的,夸张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新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an……。然后把2个学生分为一组,用下面的句型进行对话:Is this your ……? Yes, it is. No, it isn’t/ it’s her/she ……。结果这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学习这节课的新单词时,接受建议的老师先播放图片,再播放英文(播放声音,不出现单词,以助于建立音、义联系,培养英语思维)。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添加英文,重复几遍后,把英文去掉,让学生在回忆图片的英文。这样,可以使学生把物体和英文及其含义对应好,比孤立地记忆单词,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情景,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没有情境的课堂必然是“死”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有限。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中练习英语对话(这些情境可以跟课标中提出的话题紧密结合)。比如,创设购物的情景,也可以播放具体的对话情景视频,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运用。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人教版七上2单元《This is my sister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在指导老师上公开课时,笔者运用Flash技术创设了一个情景:在一个公园中,lily 和mike 相遇,Mike 和他的姐姐在一起,Lily和她的爸爸在一起,之后,Lily 和 Mike 互相向對方介绍自己的家人。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情景,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对话,现代信息技术为创造情景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情景中可以更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对话练习。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使整节课都成为视频课,要明确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有其局限性。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各种信息技术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基是语言能力,听说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主要是运用录音机给学生播放听力,录音机播放时程序比较繁琐,调整录音机到具体的单元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的播放音频材料,而且不受课本的限制。经过了解、学习,我掌握了“阿波波英语学习软件”。该软件可以精准定位听力内容,引领学生反复模仿。我组织全区十多位爱好信息技术的英语老师一起行动,制作出了全部初中英语教材的阿波波课件。此外,我们还在网上下载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录音材料,供学生做听力练习。我们还花大量精力,精选BBC 广播片段以及无字幕的英文电影片段,来训练学生的听力。甚至鼓励学生按照视频中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来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把自己变成了信息技术的奴隶。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各种信息技术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敬雯,赵晓琛.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探索[J].英语教师,2017,17(06):64-67.
  [2]李文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探究[J].学周刊, 2017(21):153-154.
其他文献
1919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后,欣起了一股新诗创作的浪潮。从1919年到1923年间,共出版各类诗集17部。其中有朱自清的《雪朝》、冰心的《繁星》、康白情的《草儿》、汪静之的《蕙的风》、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红烛》。但有一位年轻的诗人和这些璀璨的巨星相比黯然失色,他就是卜弋云。1923年7月,17岁的他刚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并在粱溪图书馆出版他的爱情诗集《一片》。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天大
中学语文课文注释,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解释和说明,特别是文言文的注释,有助于培养学生凭借注释进行阅读的能力,正确理解进而深入掌握课文内容,“学习文言文的人,时常要通过注释来理解难词难句,注释是文言文阅读不可缺少的拐杖”。[1]注释的准确、简明、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重要的助读作用。教材的注释是一门科学,“教材注释也是教科书编写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给课文中某些词语作注是语文教科书编写中的一
博时基金:  对后市走势相对乐观  博时基金表示,下一阶段比较看好的行业板块主要是可选消费品,其中包括家电、汽车、纺织服装等。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在经济回升的情况下,可选消费品将有望随经济景气度好转,此类行业边际需求会有明显的改善;其次是上述行业多数企业均为国企,将有望受益于此轮的国企改革;其三是这类行业的龙头公司回报率长期可以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且此类行业很多股票目前估值仍然较低。基于以上三点来
8月16日日本发布的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已经超过日本,原因是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意外放缓。如果不出意外,那么中国全年GDP超过日本已成定局,仅次于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于是,关于中国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国际声音又开始出现。外交部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当前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和以前一样,其目的自然是重申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属性,认为GDP超越日本不具有中国国际责任发生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2016年全国卷Ⅱ的作文考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特点。试卷中给出的作文材料很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
莫泊桑的《项链》一直是中学语文传统名篇。鲁迅曾评价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的要求具有的高度。”《项链》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而又出人意料之外,它以丢失项链为分水岭,让主人公玛蒂尔德在重重對比中展现其精神蜕变历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小人物无法掌握的运命,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人性复苏之歌,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首先是现实与梦想的对比。小说
内容分析:本课时的设计侧重于文本的处理,同时也把文章的重点短语一并完成,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本文主要是讲述了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的出现,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以及简化字。  教学目标:  1.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2. Let students know the formatio
【摘要】网络的发展使知识和信息最大范围的传递和交换。信息化和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的结合,使英语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实现了共同体内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基于微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综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模式和该模式下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并提出了该领域内尚待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学习共同体;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余歌,琼台师范学院。  一、高校学生英语
【摘 要】道德判断力即正确判断社会现象、个(群)体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能力。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应聚力提升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判断的能力。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深入挖掘区域内文化场馆的教育资源,开发“场馆话题”,通过知、思、行三个步骤循序渐进,探索提升小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资源开发;道德判断力  【中图分类号】G4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可谓一语点明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那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若把这一要求推广到班级管理中,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翁、当家人。为此,班主任必须更新理念,关注班级中的每个成员,为其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班级自治能力。实践证明,信任、沟通、點拨、欣赏是帮助学生搞好班级自治的关键因素。  一、“信任”——班级自治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