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等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和技能.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固然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但这种形式不利于优等生拔尖,也不利于学困生进取,更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倡导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有利于他们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需要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我们戴窑中心小学借鉴了一些学校的经验,把性格、能力、成绩等存在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充分发挥其特长,小组内相互弥补、相互配合;每个小组在规模、成员性别、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基本是相同的,便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分组后,指派一个有指挥和引导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使小组有效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小组中各个成员的职责比较明确:谁主持小组讨论,谁记录,谁总结,谁代表本小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这些分工虽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培养合作学习意识,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努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性行为,成为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就可以,此时不需要采用合作学习;而对于较为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往往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不是很习惯.教学中教师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文不对题,乱讲一通;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唯恐讲错成为笑柄而坐享其成;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害怕出错,不敢讲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讲又显得不积极,于是他们就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这些现象都是要杜绝的.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学生要尊重小组其他成员,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自己有什么独特的想法要大胆地讲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害怕,讲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善于把别人的意见中有用的成分融入到自己的发言中,使结论越来越完善;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并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三、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必须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缺乏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低效率的,学生学不到想要的知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经常会无法做出判断而被一些错误的观点影响.长期下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就会丧失殆尽.
三、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
的作用
1.组织作用
合作学习的小组安排、学习内容的选择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的恰当组织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自主性很强的学习方式,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否则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就容易变成一种杂乱的、漫无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调控作用
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经常走题,有时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可能会出现全组的同学都束手无策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善意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有时可能引起误会,进而出现矛盾.当小组的成员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和矛盾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协调、商议,排除人为障碍,使成员间能共同合作,互相促进.
4.参与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从学生身上体会到思想的火花和创新的源泉.教师和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中融洽了感情,这种情感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5.评价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成员间的协作关系,等等.教师的鼓励,有如细雨润物无声.教师指出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有如路标和灯塔,指引学生向前进.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需要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我们戴窑中心小学借鉴了一些学校的经验,把性格、能力、成绩等存在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充分发挥其特长,小组内相互弥补、相互配合;每个小组在规模、成员性别、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基本是相同的,便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分组后,指派一个有指挥和引导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使小组有效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小组中各个成员的职责比较明确:谁主持小组讨论,谁记录,谁总结,谁代表本小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这些分工虽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培养合作学习意识,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努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性行为,成为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就可以,此时不需要采用合作学习;而对于较为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往往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不是很习惯.教学中教师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文不对题,乱讲一通;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唯恐讲错成为笑柄而坐享其成;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害怕出错,不敢讲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讲又显得不积极,于是他们就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这些现象都是要杜绝的.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学生要尊重小组其他成员,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自己有什么独特的想法要大胆地讲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害怕,讲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善于把别人的意见中有用的成分融入到自己的发言中,使结论越来越完善;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并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三、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必须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缺乏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低效率的,学生学不到想要的知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经常会无法做出判断而被一些错误的观点影响.长期下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就会丧失殆尽.
三、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
的作用
1.组织作用
合作学习的小组安排、学习内容的选择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的恰当组织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自主性很强的学习方式,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否则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就容易变成一种杂乱的、漫无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调控作用
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经常走题,有时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可能会出现全组的同学都束手无策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善意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有时可能引起误会,进而出现矛盾.当小组的成员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和矛盾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协调、商议,排除人为障碍,使成员间能共同合作,互相促进.
4.参与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从学生身上体会到思想的火花和创新的源泉.教师和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中融洽了感情,这种情感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5.评价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成员间的协作关系,等等.教师的鼓励,有如细雨润物无声.教师指出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有如路标和灯塔,指引学生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