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树立钱物并重观念,加强报账员队伍的素质教育,加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建设,让财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对策 意识 制度 观念 素质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严格依法按章行事
学校一把手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笔者从全县中小学校长离任审计中发现,部分中小学财务管理秩序较混乱。有的学校校长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学校财务管理,不听取报账员意见,认为只要报账员将钱管好不私贪就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作为校长要加强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会计法》《审计法》以及党纪政纪的学习,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多举办校长财务管理培训班,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财务管理
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制定制度是重要的。要根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健全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广大教职工自觉维护和遵守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制度。
从目前状况来看,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有: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结算及转账制度、专款专用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收费许可证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当然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最好遵循“由粗到细”的原则,必须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体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树立钱物并重观念,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我们在平时的财务检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在学校领导者意识中,往往只将现金看作财务管理的对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属于动产的固定资产,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属于不动产的房屋建筑物完工交付使用后,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增加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因财产清查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等增减变动,不及时进行账项调整,导致固定资产价值在账面上无法真实反映。
各校资产配置后,财务或总务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校产验收、入库、保管、领发。建立固定资产等专用账簿,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确保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今买明丢。还要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每学期末要组织专人对账物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层层控制,互相监督,责任到人,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为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报账员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误区问题同报账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密切的联系。一些学校报账员自身素质好,对工作极其负责,严格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整个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有成效,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就高。相反,有的学校报账员的工作水平就不太令人满意,工作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针对目前中小学报账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1 恪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一名合格的报账员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报账员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大力提倡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报账员要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公正无私、依法办事。
2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由于各中小学报账员大多数是教师出身,财务知识缺乏,应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培训相结合,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发展和提高。
五、加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建设,监督和推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1 要转变会计职能,努力从单纯会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化。目前教育会计中心日常工作主要是资金支付和单纯的会计核算。应着重于学校会计信息的反馈,加强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教育会计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复合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点。
2 建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制度。中小学核算职能划归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以后,使得各校淡化了会计责任主体意识,弱化了财务管理,建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制度尤为重要。
教育会计中心应配合教育局内审机构定期不定期对中小学财务进行审计。首先,要审查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授权批准、职责分工、民主理财制度、大额经费审批制度等是否真正落实;其次,还要注重审查收入的真实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效益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财产物资管理的安全性等方面;第三,还应侧重对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监督未涉及的账目的审计。
只有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报账员的工作水平,加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建设,多管齐下,才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做好教育事业的后勤保障。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对策 意识 制度 观念 素质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严格依法按章行事
学校一把手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笔者从全县中小学校长离任审计中发现,部分中小学财务管理秩序较混乱。有的学校校长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学校财务管理,不听取报账员意见,认为只要报账员将钱管好不私贪就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作为校长要加强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会计法》《审计法》以及党纪政纪的学习,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多举办校长财务管理培训班,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财务管理
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制定制度是重要的。要根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健全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广大教职工自觉维护和遵守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制度。
从目前状况来看,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有: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结算及转账制度、专款专用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收费许可证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当然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最好遵循“由粗到细”的原则,必须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体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树立钱物并重观念,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我们在平时的财务检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在学校领导者意识中,往往只将现金看作财务管理的对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属于动产的固定资产,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属于不动产的房屋建筑物完工交付使用后,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增加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因财产清查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等增减变动,不及时进行账项调整,导致固定资产价值在账面上无法真实反映。
各校资产配置后,财务或总务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校产验收、入库、保管、领发。建立固定资产等专用账簿,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确保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今买明丢。还要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每学期末要组织专人对账物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层层控制,互相监督,责任到人,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为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报账员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误区问题同报账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密切的联系。一些学校报账员自身素质好,对工作极其负责,严格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整个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有成效,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就高。相反,有的学校报账员的工作水平就不太令人满意,工作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针对目前中小学报账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1 恪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一名合格的报账员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报账员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大力提倡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报账员要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公正无私、依法办事。
2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由于各中小学报账员大多数是教师出身,财务知识缺乏,应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培训相结合,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发展和提高。
五、加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建设,监督和推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1 要转变会计职能,努力从单纯会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化。目前教育会计中心日常工作主要是资金支付和单纯的会计核算。应着重于学校会计信息的反馈,加强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教育会计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复合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点。
2 建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制度。中小学核算职能划归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以后,使得各校淡化了会计责任主体意识,弱化了财务管理,建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制度尤为重要。
教育会计中心应配合教育局内审机构定期不定期对中小学财务进行审计。首先,要审查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授权批准、职责分工、民主理财制度、大额经费审批制度等是否真正落实;其次,还要注重审查收入的真实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效益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财产物资管理的安全性等方面;第三,还应侧重对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监督未涉及的账目的审计。
只有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报账员的工作水平,加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建设,多管齐下,才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做好教育事业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