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过敏因素对儿童MPP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91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难治性MPP(RMPP)组99例,普通MPP(GMPP)组392例,202例除外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炎(NMPP)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罹患过敏性疾病、MP抗体(MP-Ab)滴度、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的差异。再按罹患过敏性疾病情况将RMPP、GMPP病例分别分为过敏组(R-E组、G-E组)及非过敏组(R-NE、G-NE组),比较各组MP-Ab滴度、EOS/EOS%、BA、乳酸脱氢酶(LDH)的差异。
结果RMPP组患儿伴发过敏性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GMPP组和NMPP组[41.4%(41/99)比25.0%(98/392)和21.3%(43/202)](P<0.05或<0.01),RMPP组家族性过敏性疾病总体发病率高于NMPP组[38.4%(38/99)比23.3%(47/202)](P<0.01),但与GM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与GMPP组MP-Ab滴度在>1∶1 280和1∶(320~ 640)两个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PP组患儿EOS%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多[(2.75 ± 2.67)%比(1.86 ± 1.90)%和(1.85 ± 1.92)%](P<0.05);RMPP组EOS计数较GMPP组明显增多[(0.20 ± 0.21)× 109/L比(0.16 ± 0.16)× 109/L](P<0.01),但与NM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BA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与非过敏组间MP-Ab滴度、EOS/EOS%、BA、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PP尤其是RMPP的产生与过敏性疾病有类似的免疫机制,患儿本身的过敏因素可使MP感染的病情趋于严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