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动物根据外部世界调节自身规律的许多社会和活动线索中最重要的是光。而且发现许多不同种类动物的调节系统大致相同,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根据外界光线明暗调节身体规律的中枢器官是松果腺,它是大脑中一种微小器官,由于酷似松果而得名。有些非哺乳类动物,如青蛙,它们的松果组织可直接感受到光,所以有时被称为“第三只眼”。但是哺乳类动物,其中包括人类,他们的松果腺在大脑的中央很深的部位,无法直接记录光的变化。所以,他们的松果体只能通达中央神经系统复杂神经间接受到光信息。
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光进入眼睛内的瞳孔,但是,与视觉系统不同。视觉系统可以根据光的形式把它们变成各种图像,这个控制生理节奏的系统根据射入体内的光的数量和时间做出相应的反映。该系统被称之为节奏控制器,也就是“体内时钟”,它控制生理上的许多节奏。
光照从眼睛的神经剌激直接进入大脑中央。这个将信息传送到松果体内的体内时钟被认为是位于大脑中央丘脑下部上交叉细胞核(SCN)。从SCN进一步产生的神经剌激,经过脊髓中央再渐接传送到松果体,在这里神经刺激以荷尔蒙的形式转变成化学信号,荷尔蒙再伴随血液流到体内各个组织的器官发生作用。
虽然松果体产生的化学成分很多,但是我们了解最清楚的是荷尔蒙降黑素,这种荷尔蒙只有在黑夜才会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去。动物对日照长短的感觉是受体内降黑素的分泌量所决定的。这种对日照长短的感觉严格控制着动物的季节行为如交尾和冬眠等。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在降黑素生物种的控制下使其活动与白昼和黑夜的相对长度保持同步的。但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降黑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从它们的生活习性中就可以看出。以绵羊为例,它在收到日照时间缩短的信号后开始交尾,而叙利亚仓鼠(光生物学家重点研究的一种动物)在秋季日照缩短时,就开始停止生育。
而人又怎么样呢?人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是随日照循环有规律地活动的,如体温、激素的分泌、睡眠和清醒,但人对季节周期的反应却不明显,如冬眠和生育。20世纪以来,人们关于松果体对其他动物行为周期的控制的认识正逐步全面。但对人类的松果体的了解仍旧是寥廖无几。多年来,人们对人类松果体的认识仍停留在十七世纪哲学家雷内(Rene Descartrs)的理论上,他认为人类的松果体是“理性的主宰”。普通科学认为人类已经“摆脱”了对于日照的依赖,可自行调节其生活节奏。人的松果体如同阑尾已经退化。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对人体松果体的研究出现了重大突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莱文与在国家脑卫生研究所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发现了有力的证据,证明事实上人类的松果体受光的控制。虽然以往的实验未能提出有力的证据,但莱文却能够证明,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光能抑制人体内降黑素的分泌。奥秘是光的强度要高于室内一般或实验室内亮度的五倍。这个亮度相当于夏季正午时阳光亮度的1/40,也就是说一般室内的标准亮度对松果体的作用与黑暗中的效果是一样的。
莱文的论证绝不仅仅是实验室内的一个新奇发现,而是为用人造光源调整人类日常生活规律和季节规律找到了门路,为直接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行之策。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有些人对季节变化特别敏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由于离赤道较远,每到日照较远的冬季时,这些人就会变得胆小害怕,总觉得很疲劳、很忧郁、嗜睡、饭量猛增,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吃得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季节反映失调(SAD)。随着春季和夏季的来临,日照时间变长,他们的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即使生活在靠近赤道的人发现在春夏季他们的不良症状往往减弱。这并不是气候的原故,而是日照时间变化的反映。
美国全国智力研究所的诺曼·罗森德博士从SAD病人情绪的季节变化联想到冬眠动物的季节性行为。他认为,对多数动物来讲日照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它们选择生育时间的重要因素。他推测SAD可能是一种生育规律退化现象。这可能过去对人类曾试用,但现在已不复存在。他指出据统计尽管在美国怀孕高峰是12月份,而SAD病人,其中多数是妇女,倾向夏天即将结束时受孕。
罗森德博士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个专门的灯光照明区,让患者在这里进行治疗。他发现,在冬季用人工照明常把日照时间延长几个小时可以使病人的精神混乱程度有所减轻。“延长日照”时间的方法是在黎明前、傍晚或只在傍晚让病人在日光——模拟光下活动。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情绪低沉反映,一般经2~4天治疗就可收到明显疗效。该方法比目前采用的任何一种药物疗法收效都快。羅森德博士进行了另外一种临床实验,以排除另一个可能产生减轻情绪低沉效应的因素——减少睡眠。
罗森德博士在在2016年达拉斯举行的美国心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中介绍了他对学龄儿童患的一种SAD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对6名6~14岁儿童进行了治疗,其中4男2女,这些儿童在秋季学习成绩下降,易于疲劳,嗜睡,早晨起不来,孩子们的父母讲,孩子活动量明显下降、情绪低沉、烦燥不安、不合群、哭闹、头痛。这些孩子常常抱怨这些病态症状是对他们要求不公平,是工作过多过于沉重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二月份其间发病最多最厉害。
罗森德博士每天清晨和傍晚把6个孩子放在光照区进行光照治疗,结果5个孩子的疗效十分良好,多数症状消失。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孩子们自己都认为疗效显著。这项研究仅仅刚开始,仍需进行反复实验。罗森德博士确信上述研究表明,教育家、顾问和医生们在探寻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时对SAD必然会引起重视。
光是怎么战胜SAD的呢?其中的许多奥秘仍是个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降黑素可以缓解光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经过光照治疗的SAD的成年患者征服用降黑素后,症状会复发,这说明荷尔蒙肯定会引起SAD症。麻省工学院的海林斯博士和他的同行在一开始研究降黑素时就发现,健康的年青人服用降黑素后灵敏反应程度降低,荷尔蒙有“很强的镇静效果”。
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心理学系丹尼·克雷帕克博士认为季节反应很强的人在人们当中为数很少,多数人的反应很轻微。他说公众对新闻机构有关冬季抑郁症的报导的反应,联想到古老文献中关于冬季易于疲劳、心绪低落的介绍说明在冬季抑郁症是十分普遍的。
光疗法可能仅仅适用于嗜睡和心绪紊乱这类冬季抑郁症。莱文博士目前正在波特兰俄勒冈健康学中心研究用高强度光治疗这种症状。他目前正在用不同的光照区进行实验,以了解日照周期对病人是“超前”了还是“推迟”了。据莱文的研究,他认为,冬季抑郁症属于日照周期推迟所造成的紊乱。这类患者每天降黑素的分泌高潮与周围环境不同步。
虽然许多人的生理节奏往往并非与周围环境不同步,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患有这类症状。经常倒班的工人和乘喷气式飞机飞越好几个时区的旅客都会因生理节奏颠倒感到不适。传统的运输方式可使人们逐步适应时区的变化,而现代化的飞机可把旅客很快地运往遥远的地方。这样,当他们走下飞机时生理节奏就不能很快适应当地的昼夜变化。
这种现代病症状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头疼、睡眠时间颠倒、消化紊乱、疲劳和不舒服。这种现象要等到不同步的生理节奏与外部环境逐步适应恢复后才会消失。
这可采用治疗冬季抑郁症的方法,即用明亮的灯光照射技术加快适应过程。莱文博士根据他在时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建议,从西向东飞行的人,辟如从美国飞往欧洲,到达目的地后早晨应尽可能多晒晒太阳。相反,从东向西飞的旅客应在下午三四点钟和临近黄昏时在光线最强的地方活动,以减轻飞行时差推后引起的不适。
德国麦克斯帕兰克心理研究所的鲁杰·魏沃博士对乘坐超音速飞机时差推后造成的不适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往东飞行的人生理反映症状较厉害,但是比向西飞的人恢复得要快。他还指出,平常睡觉时间较少的人在乘飞机旅行后比睡觉多的人恢复得快。像百灵鸟那样习惯于早起的人对于体内风暴的调节能强于像猫头鹰似的好睡懒觉的人。他发现消除这些症状,每天至少要多晒3个小时的太阳,而且光线越强,生理节奏恢复正常得越快。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
根据外界光线明暗调节身体规律的中枢器官是松果腺,它是大脑中一种微小器官,由于酷似松果而得名。有些非哺乳类动物,如青蛙,它们的松果组织可直接感受到光,所以有时被称为“第三只眼”。但是哺乳类动物,其中包括人类,他们的松果腺在大脑的中央很深的部位,无法直接记录光的变化。所以,他们的松果体只能通达中央神经系统复杂神经间接受到光信息。
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光进入眼睛内的瞳孔,但是,与视觉系统不同。视觉系统可以根据光的形式把它们变成各种图像,这个控制生理节奏的系统根据射入体内的光的数量和时间做出相应的反映。该系统被称之为节奏控制器,也就是“体内时钟”,它控制生理上的许多节奏。
光照从眼睛的神经剌激直接进入大脑中央。这个将信息传送到松果体内的体内时钟被认为是位于大脑中央丘脑下部上交叉细胞核(SCN)。从SCN进一步产生的神经剌激,经过脊髓中央再渐接传送到松果体,在这里神经刺激以荷尔蒙的形式转变成化学信号,荷尔蒙再伴随血液流到体内各个组织的器官发生作用。
虽然松果体产生的化学成分很多,但是我们了解最清楚的是荷尔蒙降黑素,这种荷尔蒙只有在黑夜才会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去。动物对日照长短的感觉是受体内降黑素的分泌量所决定的。这种对日照长短的感觉严格控制着动物的季节行为如交尾和冬眠等。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在降黑素生物种的控制下使其活动与白昼和黑夜的相对长度保持同步的。但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降黑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从它们的生活习性中就可以看出。以绵羊为例,它在收到日照时间缩短的信号后开始交尾,而叙利亚仓鼠(光生物学家重点研究的一种动物)在秋季日照缩短时,就开始停止生育。
而人又怎么样呢?人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是随日照循环有规律地活动的,如体温、激素的分泌、睡眠和清醒,但人对季节周期的反应却不明显,如冬眠和生育。20世纪以来,人们关于松果体对其他动物行为周期的控制的认识正逐步全面。但对人类的松果体的了解仍旧是寥廖无几。多年来,人们对人类松果体的认识仍停留在十七世纪哲学家雷内(Rene Descartrs)的理论上,他认为人类的松果体是“理性的主宰”。普通科学认为人类已经“摆脱”了对于日照的依赖,可自行调节其生活节奏。人的松果体如同阑尾已经退化。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对人体松果体的研究出现了重大突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莱文与在国家脑卫生研究所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发现了有力的证据,证明事实上人类的松果体受光的控制。虽然以往的实验未能提出有力的证据,但莱文却能够证明,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光能抑制人体内降黑素的分泌。奥秘是光的强度要高于室内一般或实验室内亮度的五倍。这个亮度相当于夏季正午时阳光亮度的1/40,也就是说一般室内的标准亮度对松果体的作用与黑暗中的效果是一样的。
莱文的论证绝不仅仅是实验室内的一个新奇发现,而是为用人造光源调整人类日常生活规律和季节规律找到了门路,为直接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行之策。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有些人对季节变化特别敏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由于离赤道较远,每到日照较远的冬季时,这些人就会变得胆小害怕,总觉得很疲劳、很忧郁、嗜睡、饭量猛增,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吃得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季节反映失调(SAD)。随着春季和夏季的来临,日照时间变长,他们的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即使生活在靠近赤道的人发现在春夏季他们的不良症状往往减弱。这并不是气候的原故,而是日照时间变化的反映。
美国全国智力研究所的诺曼·罗森德博士从SAD病人情绪的季节变化联想到冬眠动物的季节性行为。他认为,对多数动物来讲日照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它们选择生育时间的重要因素。他推测SAD可能是一种生育规律退化现象。这可能过去对人类曾试用,但现在已不复存在。他指出据统计尽管在美国怀孕高峰是12月份,而SAD病人,其中多数是妇女,倾向夏天即将结束时受孕。
罗森德博士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个专门的灯光照明区,让患者在这里进行治疗。他发现,在冬季用人工照明常把日照时间延长几个小时可以使病人的精神混乱程度有所减轻。“延长日照”时间的方法是在黎明前、傍晚或只在傍晚让病人在日光——模拟光下活动。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情绪低沉反映,一般经2~4天治疗就可收到明显疗效。该方法比目前采用的任何一种药物疗法收效都快。羅森德博士进行了另外一种临床实验,以排除另一个可能产生减轻情绪低沉效应的因素——减少睡眠。
罗森德博士在在2016年达拉斯举行的美国心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中介绍了他对学龄儿童患的一种SAD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对6名6~14岁儿童进行了治疗,其中4男2女,这些儿童在秋季学习成绩下降,易于疲劳,嗜睡,早晨起不来,孩子们的父母讲,孩子活动量明显下降、情绪低沉、烦燥不安、不合群、哭闹、头痛。这些孩子常常抱怨这些病态症状是对他们要求不公平,是工作过多过于沉重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二月份其间发病最多最厉害。
罗森德博士每天清晨和傍晚把6个孩子放在光照区进行光照治疗,结果5个孩子的疗效十分良好,多数症状消失。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孩子们自己都认为疗效显著。这项研究仅仅刚开始,仍需进行反复实验。罗森德博士确信上述研究表明,教育家、顾问和医生们在探寻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时对SAD必然会引起重视。
光是怎么战胜SAD的呢?其中的许多奥秘仍是个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降黑素可以缓解光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经过光照治疗的SAD的成年患者征服用降黑素后,症状会复发,这说明荷尔蒙肯定会引起SAD症。麻省工学院的海林斯博士和他的同行在一开始研究降黑素时就发现,健康的年青人服用降黑素后灵敏反应程度降低,荷尔蒙有“很强的镇静效果”。
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心理学系丹尼·克雷帕克博士认为季节反应很强的人在人们当中为数很少,多数人的反应很轻微。他说公众对新闻机构有关冬季抑郁症的报导的反应,联想到古老文献中关于冬季易于疲劳、心绪低落的介绍说明在冬季抑郁症是十分普遍的。
光疗法可能仅仅适用于嗜睡和心绪紊乱这类冬季抑郁症。莱文博士目前正在波特兰俄勒冈健康学中心研究用高强度光治疗这种症状。他目前正在用不同的光照区进行实验,以了解日照周期对病人是“超前”了还是“推迟”了。据莱文的研究,他认为,冬季抑郁症属于日照周期推迟所造成的紊乱。这类患者每天降黑素的分泌高潮与周围环境不同步。
虽然许多人的生理节奏往往并非与周围环境不同步,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患有这类症状。经常倒班的工人和乘喷气式飞机飞越好几个时区的旅客都会因生理节奏颠倒感到不适。传统的运输方式可使人们逐步适应时区的变化,而现代化的飞机可把旅客很快地运往遥远的地方。这样,当他们走下飞机时生理节奏就不能很快适应当地的昼夜变化。
这种现代病症状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头疼、睡眠时间颠倒、消化紊乱、疲劳和不舒服。这种现象要等到不同步的生理节奏与外部环境逐步适应恢复后才会消失。
这可采用治疗冬季抑郁症的方法,即用明亮的灯光照射技术加快适应过程。莱文博士根据他在时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建议,从西向东飞行的人,辟如从美国飞往欧洲,到达目的地后早晨应尽可能多晒晒太阳。相反,从东向西飞的旅客应在下午三四点钟和临近黄昏时在光线最强的地方活动,以减轻飞行时差推后引起的不适。
德国麦克斯帕兰克心理研究所的鲁杰·魏沃博士对乘坐超音速飞机时差推后造成的不适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往东飞行的人生理反映症状较厉害,但是比向西飞的人恢复得要快。他还指出,平常睡觉时间较少的人在乘飞机旅行后比睡觉多的人恢复得快。像百灵鸟那样习惯于早起的人对于体内风暴的调节能强于像猫头鹰似的好睡懒觉的人。他发现消除这些症状,每天至少要多晒3个小时的太阳,而且光线越强,生理节奏恢复正常得越快。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