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人口学特征比较国产和原研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国产和原研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服用原研伊马替尼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后转换为国产伊马替尼的患者疾病的稳定性和不良反应的变化。

方法

①一线治疗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受国产仿制伊马替尼(商品名昕维®)或进口原研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作为一线治疗并定期随访、监测的CML-CP连续病例。②转换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6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受原研伊马替尼至少获得CCyR后转换为国产仿制伊马替尼治疗的CML-CP连续病例。

结果

①一线治疗组:共409例(国产伊马替尼201例,原研伊马替尼208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42(18~83)岁。国产和原研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国产伊马替尼组患者中受教育水平更低(P<0.001)、离异或丧偶者比例更高(P=0.004)、农村户籍者比例更高(P<0.001)。两组年龄、性别、Sokal危险度评分、WBC和HGB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25(3~62)个月,国产伊马替尼组和原研伊马替尼组的3年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0(MR4.0)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的累积获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7.5%对94.5%,P=0.592;84.3%对93.1%,P=0.208;42.7%对41.7%,P=0.277;25.4%对33.0%,P=0.306),3年无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6.7%对81.0%,P=0.448;91.8%对96.3%,P=0.325;95.8%对98.5%,P=0.167)。多因素分析显示,TKI类型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反应(CCyR、MMR、MR4.0和MR4.5累积获得率)及结局(FFS、PFS和OS)。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似。②转换组:共39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42(23~80)岁,于原研伊马替尼中位治疗38(8~114)个月后换为国产伊马替尼,换药后中位随访39(6~63)个月,23例(58.9%)患者分子学反应维持原来水平,12例(30.8%)分子学反应改善。新发药物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结论

人口学特征影响CML-CP患者的用药选择。在规范的监测和管理下,国产与原研伊马替尼一线治疗CML-C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对于接受原研伊马替尼后获得稳定治疗反应的患者,可有效、安全地转换为国产伊马替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ISS-Ⅲ期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1q获得/扩增或17p缺失双重打击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270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ISS-Ⅲ期和两种HRCA(1q获得/扩增和17p缺失)定义为打击因素,根据患者携带打击因素的数目分组,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
期刊
目的分析并探讨"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2016年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诊断的89例MM患者,通过FISH检测染色体变化,基因测序检测TP53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最新Walker BA学者提出的"双打击"骨髓瘤定义,分析"双打击"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双打击"MM患者15例(16.85%),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8.4个月)和中位总生
期刊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与转归,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7例血液病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和转归。结果7例血液病合并毛霉菌病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36(19~79)岁。基础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慢性髓性白血病急髓变、骨髓增殖性肿瘤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后
目的提高对罕见的抗髓鞘相关糖蛋白(MAG)抗体阳性的IgM相关性周围神经病(IgM-PN)的认识。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11例抗MAG抗体阳性的IgM-PN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63(52~77)岁。其中9例患者以远端肢体麻木起病,6例伴肌力减退。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示,均为周围神经脱髓鞘损害,以下肢
目的探讨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q-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来那度胺(LEN)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77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的MDS 5q-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单纯5q-与5q-伴1个非-7/7q-的其他染色体异常(ACA)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并比较LEN与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