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池塘钓大鱼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n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涯规划;职业兴趣;高考7选3;霍兰德
  2014年,作为全国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炉。新高考方案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特别是把专业的选择提前到高一年级,考录方式也从原来的“选学校”变为“选专业 学校”,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给予考生“7选3”的选考自主权。目前,浙江省选考科目排列组合起来有35 种不同的选择。因此有种形象的说法是:“套餐”变成了“自助餐”,总有一款适合你。
  新高考改革,将促使教师从以往的关注高考总分变为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从注重学科知识到注重“个性教育”,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泼泼的人”,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对个人生计与未来发展的关注。面对新高考方案,学校、学生、家长最纠结的是如何尽早确定“7选3”选考科目,这不仅关乎高中阶段的学习和高考志愿的填报,更关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作为全省首批走班试点学校之一,我校成为改革实践的前沿阵地,在整合各类资源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了四大类两百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借此契机,笔者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提前和职场生活握个手”,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旨在引导学生逐渐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进而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你的“池塘”在哪里
  上课伊始,笔者在高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内容是:你的高考科目;5选3初选科目(高一生物、技术未开课);科目选考的主要依据。测试人数173人,有效被试162人,有效率为93.6%(见图1、图2)。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影响选课结果的因素中,大学热门专业或社会“吃香”职业占据主要因素,但大部分学生并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吃香”职业适不适合自己或自己喜不喜欢。
  第二,选择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例如同学、同龄人的选课情况或是家长、老师的意见。学生较少结合自身实际,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第三,学生在进行选课时,较少考虑职业兴趣因素,对自我的职业兴趣缺乏了解。很多学生表示,面对新高考和选课,困惑很多,主要有:不是很了解自己;不太了解大学;没有很多机会可以好好去了解环境;不一定真的了解未来;相对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不知道适合和能够考什么大学;不太知道什么专业学什么;没认真思考过考上大学后会怎样;不是很清楚考大学又是为了什么等等。
  征得年级组同意后,笔者针对高一年级全体学生(676人)就社会职业和职业兴趣方面调查了三个问题:你最了解的社会职业有哪些?你通过哪些渠道了解这些职业?你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么?
  结果统计如下:
  第一,85%以上的学生回答的是教师、医生、公务员、演员等日常生活中谈及较多的职业。
  第二,学生其了解职业的途径,通过电视节目、网络、报刊等媒體占46.4%,家长谈论了解占27.4%,老师介绍占8.4%,自己观察占7.3%,其他方式占10.5%。
  第三,75%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
  这些现象和问题都比较客观地呈现出高中生对自我认知较为缺乏的现状,真正了解自身职业兴趣的人为数不多。面对大学专业,或不清楚大学的专业设置,或不明白大学的专业内容;面对社会职业,或对其内容缺乏了解,或了解渠道过于狭窄,在选课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对于未来发展道路的合理规划更加无从谈起。
  新高考改革,学生和家长提前面临一次人生的抉择。选考7选3,相当于将大学生需要面临的课程选择问题,提前放之于高中生身上,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但应看到,目前很多中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个人的职业兴趣缺乏明确而清晰的认识,这显然与新高考改革的精神与目标相悖。所谓:不知“池塘”在哪里,如何钓得“大鱼”归。
  二、识得“池塘”真面目
  浙江新高考方案,以“专业 总分”的考录模式取代“总分匹配”模式,给予考生“7选3”的选考自主权。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倾向和职业兴趣,尽早确定选考科目。
  何谓职业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不同行业和职业的数量有成百上千种,往往很难在数以千计的职业中,来确定哪种职业最适合自己。因此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首先将众多庞杂的职业归为数量有限、划分合理的职业群,然后从这几个职业群中去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群,并从中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其核心假设是根据人格分类,主要有现实型R、探索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职业环境也可以分成相应同样名称的六大类。在就业择业的时候,我们的人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   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职业兴趣。”对待学生,问题不在于你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一切就变得简单。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从生活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并确立自己的职业兴趣。
  活动体验一: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
  面对当前很多中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认识模糊的现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
  1.你在业余时间比较喜欢的休闲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参加了什么社团或俱乐部等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比较喜欢浏览的网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比较喜欢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读过的对自己有较大影响的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面几个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生活兴趣。
  活动体验二:从生活兴趣到职业兴趣
  在活动体验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兴趣找到与之匹配的职业,帮助学生从生活兴趣中寻找职业兴趣。
  活动体验三:我在岛上的幸福生活
  从霍兰德“兴趣岛”的体验活动入手,结合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情景假设:你获得了一次免费度假的机会,可以去下列六个岛屿中的任何一个岛屿旅游。要求是你必须在这个岛上生活至少三个月时间,请不要考虑其他因素,仅凭自己的兴趣挑出你最想前往的岛屿。
  分享与讨论:
  1.你最想去的岛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想象一下,你在这个岛上将会有怎样愉快的三个月假期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旅游变成终身定居,你会重新选择吗?你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将在这个岛上像岛民们那样工作、生活与学习,请你想象一下,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活动结束后,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倾向,笔者做了一个“职业兴趣测试”。本测试问卷采用的是霍兰德编制的《职业兴趣测查表》(VIS),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共180道题。
  根据活动体验三和职业兴趣测试结果,结合以下“霍兰德代码”与相关职业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
  现实型R(顺应的、具体的、老实的):劳工、农夫、机械员、司机等;
  研究型I(分析的、指挥的、探究型的):工程师、化学家、学者等;
  艺术型A(想象的、独白的、情感性和无秩序的):诗人、导演、作家等;
  社会型S(社交性的、爱帮助他人和善解人意的):教师、公关等;
  企业型E(冒险的、精力充沛的、社交性的):经理、投资管理师等;
  事务型C(守规则的、自制的、顺从的):编辑、管理员、会计等。
  选考的生命力在于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面对选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从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入手,做出正确的选择。唯有识得“池塘”真面目,方能钓得“大鱼”归。
  三、选对池塘钓大鱼
  课程快结束时,针对参与学习的四个班,我再次做了一个调查:7选3科目再选。统计数据显示:在了解社会职业和自我职业兴趣的基础上,选课结果发生了变化。选考组合呈现多样化,更多的学生选课更有针对性、目标性、计划性。很多学生表示:此次再选,心中更有“谱”,能充分结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兴趣。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一项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与未来目标的清晰度明显成正比。因此,把职业兴趣的认知及早地引入高中选考,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关系,将成为未来教育涵盖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兴趣是选考“7选3”的重要依据
  新高考改革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志向,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再被迫选择自己并不擅长的学科,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减轻他们不必要的课业负担。选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定位,高中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具备清晰的职业规划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掌握未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择己所爱,再择己所长。对自我职业兴趣的了解,能為学生选考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对选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生涯规划专家发现,职业兴趣在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三)兴趣不代表能力,切忌“唯兴趣论”
  一个学生对某一特定职业有兴趣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干好这个职业,兴趣也可能最后转变成他的业余爱好;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具有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但缺乏兴趣,那么他在该职业生涯上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一种职业生涯感兴趣,并具有该职业生涯所要求的能力才能做好该项工作。同时,对于职业人而言,工作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责任,中学生应正确处理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在选考中做好自我定位。
  综上所述,如何让职业兴趣引导选课,在自我认知、自我选择的路途中走向自我完善、自主成熟,无疑是高考之外更重要的考题。高中生应尽早观星辨位,找到自己内心的指引,发现并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以职业兴趣为导向,促进高中阶段的选课和学习,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
  四、结语
  “选择”是本次改革试点方案的亮点,也是实施难点。如何做好这道题,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需要不断学习、适应。笔者认为:选考“7选3”,旨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社会,从职业兴趣出发,把职业兴趣与学习目标绑定在一起,选其所好,择其所爱,“乐此”,方可“不疲”,理智地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湖州,313000)
  编辑/张 帆
其他文献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小学;心理辅导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Brief Solution- Focused Therapy,简称SFBT)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短程家庭治疗中心的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发展起来的一种以非病模式利用当事人自身能力来推进当事人小步前进的谈话模式。在小学生的辅导中,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开发
杨敏,毕业于北师大心理系心理与教育专业。自1989年从教以来,任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区、校先进班集体,所带少先队大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因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主动申请担任数学教师。她主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撰写教学论文、特色案例。《用聪明本写聪明作业》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长档案》一书中。《研究学生是优化教学的关键》《数学好玩》荣获素质
〔关键词〕学校适应不良;外地插班生;辅导个案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4岁,初一学生,身体发育正常,个子偏小,是独生女。现与父母同住,父母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关系和睦,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来访者出生于四川农村一个家境比较清贫的农村家庭,自幼性格较内向,是个非常文静的女孩,懂事独立。虽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女儿的学习管得很严。入学以来,来访者一直刻苦学习
〔关键词〕运动技能;记忆;实验研究  一、引言  我们在记忆时最大的苦恼莫过于遗忘。无论是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拼命去记忆的各种努力,还是科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对记忆进行解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不要遗忘。可是有一种记忆,只要你获得,就会永远伴随你,不会遗忘。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多年前学会的一项运动技能,一般不太会遗忘,或一经复习便快速恢复。如学会了游泳、打乒乓球或者骑自行车的人,过了若干年以后,虽没有经常
〔关键词〕价值观;奇幻漂流;高中生  【活动理念】  “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高中是一个人成人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尤为重要。高中生的生涯规划不仅影响其文理科的选择和高考志愿的填报,还会影响以后的专业认同、职业决策、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的生涯规划,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  而高中生并没有直接进入职业领域,已有的职业意识多
斑翅果蝇是一种危害草莓、蓝莓、树莓、黑莓、樱桃、葡萄和桃等软皮水果的危险性害虫。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廣、危害成熟或亚成熟果实的特点,且整个幼虫期在果实内部取食危害,隐蔽性强,使防治难度增大,目前该害虫已经对以美国等全球30多个国家水果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并被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列为重要的检疫害虫。自2010年起,斑翅果蝇在我国对樱桃、蓝莓和杨梅等水果造成危害的报
〔关键词〕心理游戏;学生;能力  在发展心理学理论中,现代游戏理论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游戏能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体验,从而能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而认知发展学派则强调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应;游戏练习并巩固已经习得的各种能力;游戏促进认知发展;游戏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目前,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在中小学中普遍开展。心理辅导课与其他学
任何时代为“奢侈”正名都会激起一片哗然:显然,在任何时代,奢侈总是与道德上的不光彩如影随形,即便“奢侈”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某些技术革新、某些生产进步,但奢侈对道德规范的突破常常冲击了人类的伦理底线,就像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那样遭到同时代的一片骂名。尽管如此,十八世纪那位伟大的哲学家大卫·休谟还是写下了为奢侈“正名”的文章,这“粗戾之音”吹响了消费社会的号角,让那“物质匮乏”的时代充满
〔关键词〕区域经验;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比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美]布鲁尔·卡特  一、筚路蓝缕,聚点滴沙成万丈塔  (一)发展:风起于青萍之末  2012年4月10日,“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心理专委会”)筹备会议,在星海小学顺利召开。一群关心孩子心灵健
傅 荣1957年生人,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副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在心理科学的学术研究及推广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卓著。1979年以来,傅荣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出版著作和教材38部(含独著和合编),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8篇,他还针对社会实际撰写发表了大量科学普及的文章,合计达200多部(篇)。他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开拓精神,勇于在学术上提出新的思想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