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有效课堂提问来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道出“问”的重要性,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善教者,必善问”,关键是设问的技巧。怎样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设问都能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沟通师生信息呢?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来设问,能更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一.在知识疑难处设问,突破认知矛盾的焦点。
  学生的疑惑处即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提问,不仅可使学生拓宽思路,也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自然化解重难点。
  如:學习“民族工业的出现”一目时,可这样设问:什么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它与古代资本主义萌芽有何区别?它与洋务运动中的企业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为什么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为何是官僚、地主、商人而不是农民?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这样的设问,使学生像一支军队,在教师这个指挥官的带领下,振奋精神,一鼓作气,去攻克一个个知识堡垒。
  在重难处设问,要力求把握提问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好是设问可前后贯通、相互配合。如:“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下列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维新变法法令颁布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有什么反应?光绪为什么要支持变法?他有左右局势的能力吗?袁世凯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出卖,变法会失败吗?你认为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样的分层递进式的设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二.在学生的兴趣点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趣的知识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处设置一些悬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时,我以多媒体展示两幅地图,即《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中期绘制的世界地图》,用设问导入新课:地图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两幅地图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不同?接着问: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 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 和“世界”被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样的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情况中。
  在讲“新航路开辟背景”时,我展示一张图《西欧商人清点钱币》,这样问:图中男主人公正在干什么?他身边的女主人在干什么?女主人没有专心读书,而是紧紧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表达而互相启发、形成并完善认识:男主人公在数钱币,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帮着他数钱,女主人不认真读书上,而是紧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说明他们都喜爱金钱,渴求金钱。这幅面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通的一种心态----对金钱的崇拜。学生通过对图文的观察、分析、联系,产生思维的冲击波,进入学习的良好状态。
  三.在知识点衔接处设问,促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结构上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按学习模块呈现内容,模块中的每个学习单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不可否认,单元内部课与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教学不揭示这种内在、本质的联系,就可能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历史现象的分析就成为空谈。因此,在这些知识点衔接处设问,挖掘这些隐蔽的知识链,在高三年最后复习阶段尤为重要。
  如:复习“中国近代化进程”时,我通过设问,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启发、引导学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在什么领域的表现?(经济)实质是什么?(工业化)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在什么领域的体现?(政治)实质是什么?(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什么领域的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思想文化)实质是什么?(文明、科学)。
  刚才,我们梳理的是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即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此知识点是考试的重难点,注重中西比较,所以我接着提问:那西方发达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是如何进行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是从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到制度(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再到器物(通过工业革命,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的近代化历程,相对而言,比较顺畅,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而中国近代化道路却显得曲折艰难,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通过这样的提问和知识铺垫,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既完整、准确把握了中西方近代化这一进程,解决了新旧知识产权的联系,建构了知识体系,又提升学生深层理解历史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在材料细节处设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些历史概念、理论貌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智力发展因素。老师如在课堂提问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不是问题的问题,那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如:讲“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时,通过展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通过观察、比较这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有什么不同。这直观反映了东京打破“坊”“市”的限制,出现“夜市”“瓦肆”等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情况。之后我依次设计如下系列问题:不分“坊”“市”说明什么?“通晓不绝”的夜市出现又说明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城市居民生活情况。马克思说:“商业依赖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根据图认证马克思的观点。通过上述设问,首先,学生对北宋商业、城市繁荣有了表面的认识。其次,学生认识到北宋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北宋社会经济、商业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再次,进一步认识到商业发展与城市繁荣的辩证关系。
  五.在总结反思处设问,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在学生的思维中就出现问题。”如,“新航路开辟”讲解后,为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我提问:郑和为什么成不了中国的哥伦布?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同迪亚士、哥伦布等人远洋航行的异同。学生思维很活跃,对比、分析有根有据。有位同学说:假设中国郑和开辟新航路成功了,中国会成为西班牙、英国那样的国家吗?此问题一出,就真的引爆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讨论很热烈。大部分同学认为不可能。理由是:西方人崇尚竞争征服,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西方人追求规模数量,中国人偏重过犹不及;西方人重视探究自然,目的是为了征服自然,而中国文化关注伦理道德,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经过一系列思想碰撞,精神上产生极大的共鸣,使学生在疑惑中找到更多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若要实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教师就要研究多种提问技巧,优化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活跃、更具有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版
  [2]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思维活起来。2008
  [3]Marylou Dantonio,Paul C. Beisenherz.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2006
其他文献
埋弧焊的焊接热过程错综复杂,对其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是控制焊缝成形的关键,也是进行焊接冶金分析、应力分析等的前提,因此研究埋弧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  如何上好农村中学的一节初中音乐课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广大同行有一点帮助吧。  近年来,我国的基
该文讨论了不同组内的理论方差是否为变量的问题和母体、战术技术指标以及它们的关系,对于单纯的密集度试验要不要分组的问题提出了新看法。文章认为,保证母体反映战术技术指标
近一段时间,新闻图表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新闻表现形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报纸上,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和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实,新闻图表并非新生事物,而是早已
高中课改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这次高中课改中取得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是各个学校共同探讨的问题。体育作为课改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在课改中发挥自主的能力,则是体育老师研究的方向。  高中课改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及新的评价方式对老师的要求更加的严格。这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更快的深入到课改中去,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随
会议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学在初中教学中体现的不太明显。但是教学模式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之后,现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的体现出来,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音乐的情感要与我们自身的感受相结合,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人听来会表达出不同的内心共鸣。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对音乐教学的创新有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创新情感体验  情感是种非常主观的
会议
文章通过理论计算和对大量试验结果的统计,说明在试验法规定的风速条件下,风不会对密集度产生显著影响,如果能严格控制其它试验条件(例如在半小时内射击完一组弹等),理论方差相等的
【摘要】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绝不是单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可见,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结构六个模块中,歌唱是实践性、可操作性最强的模块,而此模块教学中合唱占主要内容,这种和谐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对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和谐的团队关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