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只做一件事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shao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稳生是西安一位76岁的老人,因为喜欢收藏旧报纸,他每天都要把报纸上有价值的信息剪裁下来,分类粘贴,收藏保存。至今,魏稳生老人的剪报已经坚持55年了,他还因此成了网红老人。
  魏稳生家有一间剪贴室,厚厚的剪报本摞了200多册,根据内容分成5000多个门类,从奇闻趣事、探索与发现、民间古村落,到民谣、陕西饮食、古诗妙事……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奇不有,简直就是一本本“百科全书”。
  1965年,20来岁的魏稳生去新疆当兵。一次,因得了重感冒,在医疗室等待看病的过程中,他随手拿起医院订阅的报纸阅读,这一看就被报纸迷上了。他说:“报纸给我打开了一个大世界。”
  见他看得很入迷,医生就把看完的报纸送给了他。魏稳生拿到报纸后如获至宝,在他看来,报纸上的内容都是知识、财富,非常珍贵。从那时开始,他就留意和搜集军营里的报纸,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内容就剪贴下来。为了剪报,他专门买了一把剪刀,这把剪刀一直陪伴他到现在。
  从部队回来后,魏稳生因为工作缘故,接触到的报纸也多了,魏稳生就在下班后去同事的办公室搜集他们看过的旧报纸。每当茶余饭后,他就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报纸,并把好的内容剪下来进行收藏。
  后来,由于剪裁报纸的数量不断增多,魏稳生开始进行分类粘贴,先将裁剪好的“豆腐块”粘到同样大小的纸张上,用几个大夹子固定,然后用锥子和针线装订起来。
  剪裁报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本剪贴本都要经过选题、剪裁、分类、粘贴、编辑、封皮等多道工序,此外,他还会将自己的读报感悟批注在本子上。有的本子上围绕着同一个门类,贴满了不同时期的报纸,将新闻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成为特殊的文献资料。
  翻阅他的剪贴本,令人惊叹不已。同一个主题,他能从全国各地的报纸中搜索相同的选题并整理成册,不仅有历史性、故事性,还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就以“茶文化”專辑为例,他详细列了34条目录,从茶的起源、真伪辨别,再到茶叶储存、斗茶和茶道,内容之详细、涉猎之广博,让人叫绝。再比如,在“镇”这一卷中,就包括陕西的镇、外省的镇、一脚踏三省的镇,甚至还有外国的镇,整理得非常全面。
  这些有价值的报纸到底对生活有帮助吗?小区的居民都知道魏老有一本“百科全书”,只要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上门找他。有人要给孩子填报高考志愿,可以上他家去查看相关门类的剪贴本以作参考;有人请他给社区讲课,普及全民阅读。对此,魏稳生很积极。他说:“知识只有分享出去,才是最有意义的。”
  从搜集报纸,到系统梳理、编辑,然后装订成册,这个过程耗时耗力,劳神费心。但魏老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做一件事,并且乐在其中。他这种坚持的力量让无数网友动容,也让很多年轻人对他心生敬意。
  话题拓展:知识积累;坚持;热爱;习惯
  素材分析:
  做任何事,只要保持足够的热爱,并长久地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其他文献
在多元化的自媒体时代,介入社会事件、公共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探求事实真相、关注公共事务、秉持人文情怀的职业操守,同样也应成为每一个自媒体的金科玉律。特别是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媒体大V来说,不论如何关注和表达,都应该有对逝者和生命本身的真正尊重,不能只是从小我的利益出发,将媒体理应具有的理性和建设性抛掷一边,忽视自己的“发声”在社会中的反应法则和折射效应,甚
近期,热播剧《海上牧云记》再次让窦骁火了一把,再加上之前的燕洵世子,窦骁更是彻底为大家所熟知。在《海上牧云记》中,窦骁饰演的穆如寒江洒脱侠义,表演准确到位,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对角色的细心打磨。  一个爱演戏并且会演戏的演员  8年前,一部《山楂树之恋》让人记住了单纯痴情的“老三”,从那时起,《秋之白华》中温文尔雅的瞿秋白、《狼图腾》中历经时代动荡的杨克、《六人晚餐》中深情满满却玩世不恭的丁成功……
希望  名言速記: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罗素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所以没能读多少书,后来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进了城后,他发现城里没人看得起他。  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他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了一封信,抱怨了命运对他的不公。  信寄出去之后,他一直在旅馆里等回信。几天过去了,他用完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也将行李打包好了。  这时,
没有哪个人的成长不是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有些弯路,走着走着就会顺的。  高三那年,我曾经反复问自己,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当大家在无数张试卷上奋笔疾书的时候,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参加空军飞行员的选拔。  我的家乡在浙江衢州,从衢州地方的初选,到南京的复选,我一路稳扎稳打,离梦想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  顺利通过南京的复选之后,我即将面对的是严酷的高考,这一关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经过层层的飞行员选拔之
“悬崖村”告别悬崖了。  5月12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悬崖村”——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历史时刻:当日起至5月14日,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此轮搬迁,全村4个村民小组均有涉及,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思路,分路线、分批次进行。  2016年5月,有媒体报道了“悬崖村”孩子爬藤梯求学的故事。看到村民攀爬,特别是孩子们在藤梯
早起的我,晚睡的我,望向窗外,整座城好像都定格在这点点的星光里,有时心底会蓦地升腾起一种孤独感。但只要一想到远方的你,此刻一定也在认真地背书、做题,便不再觉得孤立无援。在高考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全力以赴的人。加油!  这一篱笆的葱茏总让人觉得生机勃勃,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这样,既然生活的周遭不尽如人意,那我们就努力得到更好的,让生活看见努力的自己。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第三中学  高一(14)班 王
清明节回家的路上,陽光穿过路旁老树上树叶的间隙,一闪一闪地刺着人眼睛。天空蓝蓝的,几只鸟儿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一条小黄狗在路上打着滚。我背着书包,耷拉着脑袋,在心里想着自己的一模成绩——又是班里倒数,这样的成绩,我要怎样才能考上我心仪的那所大学?看到成绩那么好的室友和同桌、路上的小狗、天上的鸟儿都这么开心,只有我闷闷不乐—明明晚上我是最后几个出教室的,明明早上我是前几个到教室的,明明我已经很勤奋了
“愿6月8日下午,你写完最后一个字,合上笔盖,如剑入鞘般骄傲。”  高三真的是一块好烫好烫的烙铁,把过往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至今清晰而深刻。  大一刚入学时,老师让我们做一个英语演讲,我没有犹豫,选择了高考作为主题,并没有用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作为翻译,而是使用了Gao Kao。因为在我心里,没有一个母语之外的字词可以代表它。我想对很多已经历或者即将经历高考的人来
将军戎马一生,屡立赫赫战功,成为常胜将军,令敌人闻风丧胆。几场战役后,边疆安宁了好些年。可附近的国家又开始蠢蠢欲动,骚扰当地民众,试探朝廷的反应。皇帝命将军做好准备应敌。  大敌当前,将军需要一个英勇善战的部下。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优秀人才呢?他召集下属进行讨论。既然是打仗,首先要武功高强,能骑善射,而在文化方面,可以稍微差一点。大多数下属提了这样的建议。将军紧皱眉头,思考了一会儿,否定了他们的建议
适合话题:等待;耐心;坚持自我  一位年轻人请教一位智者,问:我不停地行走,一刻也不肯耽搁,可为什么总是难以抵达预定的目标呢?智者给年轻人讲了三个故事。  一位农夫为了能早点收获到果实,冬天还没有结束,他就播下种子,让种子早点上路,不要耽误了冬日的时光,可最后这些种子都被地里的寒气给冻死了。农夫本想早一点收获果实,最后却落得个颗粒无收的结果。  一位游客行至河边,急着要去对岸,可这时风高浪急,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