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临床分析

来源 :包头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经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的26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2个月,平均18个月;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9例,不满意复位5例;优14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异位骨化4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显露好、复位方便、固定牢靠、异位骨化率低等优点,适用于涉及两个
其他文献
将支持向量机(SVM)引入传感器建模研究中,这里,SVM作为校正误差的一个逆模型.SVM有效地解决了小样本学习问题,因此,该方法对试验数据无特殊要求.最后,电容式压力传感器(CPS)
以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为核心,研究了一种可以测量简谐振荡频率的振动频率传感器,给出了该频率传感器核心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仿真和实验表明该频率传感器能实时、准确地测量出以简谐规律振荡的振动频率,测量误差小于±2.3%。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合并与不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67例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以单自由度硅微振动轮式陀螺仪的检测动极板为控制对象, 系统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只能选择反馈控制方式对其进行控制.为实现这种控制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以及设计合适的校正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