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致缺铁性贫血五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铁性贫血是当前世界上最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其病因除常见的生理需要量增加、慢性失血、摄入不足及吸收不良外,尚有一部分原因不明。而其治疗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去除病因,因此,探索病因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科自1983年以来,在所谓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注意到有因长期大量饮茶所致者,现将经治疗Hb恢复正常后1~3年追访,确认与饮茶有关者5例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对49例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临床、实验的对比研究表明,部分非顽固性腹水及水、钠潴留可引起血容量扩充,突出表现为“泛溢”特征,而顽固性腹水则突出表现为血容量不足。通过39例正钠平衡病例观察,说明潴钠系肝功损伤程度、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醛固酮基础值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潴钠因素间存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故我们认为腹水治疗前各潴钠因素的指标化,对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有益的。非顽固性腹水尿K+/Na+比值
对26例肝癌、24例肝硬化、25例慢活肝和21例消化道癌的血硒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血硒水平和GSH-Px活力呈正常>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的依次递减现象,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肝癌与消化道癌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或P<0.05);各组血硒水平与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提示硒和GSH~Px的缺乏
中法心血管病学术交流
期刊
我做临床医师50年的点滴体会
期刊
让更多的中青年医学工作者更快地脱颖而出
期刊
基于影象诊断(X线、同位素、B超、CT等)只能检测脏器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征象(钙化、液性暗区等),不易确定包虫性质,故免疫诊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肺心病患者电解质变化与酸碱平衡关系密切。细胞内酸碱度及主要电解质变化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初步分析了一组(79例)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内钾(Ki)、钠(Nai)及pH(pHi)的改变。呼吸性酸中毒(呼酸)时,Ki、Nai增加,Ki/Nai略有上升。无论急性发作期或缓解期,排H+作用均有过度(overshoot)现象。
期刊
近20年来,随着抗生素、各种内窥镜、导管检查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GNBM)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居第三位。GNBM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天发育畸型或外伤、颅脑手术者,偶尔也可见于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的患者。约2/3的GNBM病例继发于颅脑手术。术前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针剂是造成术后脑膜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原因。
期刊
一家系四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
期刊
本文报告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胃恶性淋巴瘤32例,分析了临床误诊原因,提出了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本组5年存活率为28.6%。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强调了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