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旗袍时代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收拾家里衣柜的衣服,赫然发现几件母亲遗留下来的旗袍。我抚摸这些熟悉的衣服,追念已经逝世的母亲,回想那些消逝的岁月——香港的旗袍时代。
  从二战后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真的是旗袍的世界,上班族和专业阶层的女性绝大部分都穿旗袍。我母亲是小学老师,她每天大清早就出门,穿的都是旗袍。这是最本土的服饰,也是最中国的衣着。广东人习惯称呼旗袍为“长衫”,穿一袭长衫亭亭走来,都别有一股女性的韵味,展现香港的特色,也当然是最有中国人的风采。
  这也是香港好几所中学的女生制服。一直到今天,香港不少中学女生的学校制服还是旗袍。
  这也许是香港之最。没有一个其他的城市有那么多的中学校服是穿旗袍的。尽管这些学校制服衣料都是普通质地,但其实是直追民国初年北大女生所喜欢穿的阴丹士林,朴素中飘逸着高雅,时尚中又带着一股书卷气。
  从一个大历史的观点来看,香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全球旗袍密度最高的城市。 当时中国大陆正在政治运动的狂飙中,旗袍是“政治不正确”的衣裳,而台湾则是只有外省人的圈子才穿旗袍,人数相对比较少。但香港却沿袭广州与神州大地自清末民初以来的传统, 蔚为风潮,让旗袍成为最本土也最中国的载体。
  我当然也记得,和母亲去油麻地的平安大厦找一个上海师傅做旗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从一个仰角的视野,看这位上海师傅如何为母亲量度身材尺寸,他一边量度,一边用上海话说出这些数字,而他的太太则在旁边快速地记录下来。
  母親在小学当老师,她每天上课都是穿着颜色比较朴素的旗袍,但她也特别订制几件比较式样时髦、质地高雅的旗袍作为“饮衫”,去参加一些婚宴或重要的宴会场合。
  姐姐大学毕业后接母亲的班,也当上教师,她也一样穿上旗袍,踏上教坛。
  旗袍似乎成为那个年代女性“成人礼”的制服,无论是什么色彩或是款式,但只要是一袭“长衫”,就能展现成年女性的成熟韵味。
  后来我看到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看张曼玉穿旗袍的风情万种,也联想到母亲穿旗袍的年代,是香港民间社会穿出近代中國风采的文化力量。从中学女生到老师,从中环上班族到专业人士,旗袍是最有香港风情的标志,也是最有本土独特风味的“签名”。
  很多老香港都会记得,早上在尖沙咀和中环的天星码头,总看到很多上班族丽人穿着剪裁合适、婀娜多姿的旗袍,踏着高跟鞋走来,成为渡海轮渡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让很多国际游客难忘的香港标志。
  这也与近代中国的时尚有关。如果你看李安的电影《色戒》,就会对汤唯与陈冲的旗袍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好莱坞也不会错过这样华丽的符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电影《苏丝黄的世界》,关南施演的湾仔风尘女郎就是一袭旗袍。这部改编自Richard Mason小说的电影,镜头瞄准旗袍的独特吸引力,拍出了香港人所看不到的香港风情。
  因而从国际与中国的观点,都可以发现这个最有香港本土情怀的衣裳,延续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美学品味。这是香港最有本土特色的风景,也将神州大地的美学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生命虽然从宏观看没有意义,但是从微观看汹涌着各种各样的意义。其中最有意义的不是荣华富贵,不是声名显赫,而是爱。在爱面前,其他的一切不得不黯然失色。  在芸芸众生中,有的生命精彩纷呈,有的生命暗淡无光;有的生命浓郁热烈,有的生命清汤寡水。从宏观看,二者无甚大异;在微观上,给自身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成功的精彩的人生给个人的感觉比失敗的平庸的人生要好得多,因为社会的承认,因为人们的尊重,因为他人的赞赏,等
曾经有一个行为放荡的人,尽管妻子活着,但他又娶了两个。消息终于传到皇帝耳里,皇帝听后态度严厉,姑息这样的罪过,他可不乐意,他马上下令将这个多妻的人捉来审讯,他想出一种严厉的处分,要让人人都感到恐惧,免得将来再有人敢去重犯这样一种坏事:“只要我看到,对他定的刑罚轻微,我立刻在王座左右把法官通通绞死。”  法官们觉得这可不能闹着玩,个个都吓得冷汗淋漓。他们讨论了三天三夜,他们应该想出怎样的惩罚对付罪犯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工程型以及其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以3 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为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与实施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小学教育;教学体系;3 4对口贯通分
亲爱的鸥:  既然写信,就说些不曾跟你说过的话。  十九岁时你恋爱了。虽说之前你没断了同女生交往,但那都不过是少男少女抱团取暖式的感情游戏,这一次你认真了。  恋爱后的你变化很大。突出感受是,开始关心我了:降温了出门要加衣服;今天工作顺利吗?昨天没睡好别干活了休息一天……令我温暖的同时暗暗称奇,爱情的力量果然強大。从前你不懂得关心他人包括我,我为此着急,甚至想过是不是该送你去部队当兵锻炼一下,否则
這是一对在城市生活的平凡夫妻,为了讨生活,丈夫在夜间上班,妻子在白天上班,特定的时间差使得他们相聚的时间甚少。但就在这短短的相聚时刻,妻子为丈夫准备餐饭,丈夫边休息边暖热了妻子的被窝,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但真情丝毫未减地流淌着……  阿尔图罗·马索拉里是上夜班的工人,早晨六点下工。回家要走很长的路,天气好的时候,他也骑自行车,雨天和冬季改乘电车。在六点三刻和七点之间回到家里,正好赶上妻子艾莉黛的闹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很少与我交流。母亲则整天唠唠叨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都要絮叨大半天。  小时候我就对父母有抵触情绪,最渴望的事就是逃离父母。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浙江电视台当了一名主持人,终于远离父母,我有如释重负般的解脱。那些年里我很少回家,常常一两个月才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除了诉说自己的工作情况,客套地敷衍父母要注意身体后,就不知该说什么了。调入上海东方卫视担任主持人后,又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天上最亮的星星是外公,甲壳虫是外婆来陪我玩。我信了,对着甲壳虫喊外婆,对着星星流眼泪。  有一次天黑了,我跟同伴去山上玩,守林人吓唬我们说,山上有蛇和人贩子。同伴说她有十字架,会被耶稣保佑。我抬头看着星星笃定地告诉她外公会保护我们。为此一直吵到家。是不是很傻?但那时真的相信着,自己爱的亲人死去后并没有远离,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在守护着我。  有天深夜,我在公众号后台看到这样一段留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成为教育者们的共识,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撑,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进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真实案例的呈现  下面是《热力环流》一课的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作为一枚常年走丢的妹子,小编本人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一般人不敢带小编出门,因为小编有个霸气的外号——“撒手没”,所以世界那么大,小编只能趴在窗户上看看:你們各位是怎么迷路的。  每次用软件叫车的时候,十次里有九次能听到电话那头的师傅对我说:“姑娘,我实在找不着你,你把单取消了吧。”  我有个朋友路痴就算了,关键是他死不承认。一边说这条路我认得,一边往反方向走……  跟路痴在一起就像玩捉迷藏,不
如果我们要求不高,那么一小洼水边,一块土下,一个浅浅的牛蹄窝里,都能安排好一生的日子。针尖小的一丝阳光暖热身子,頭发细的一丝清风,让我们凉爽半个下午。  我们不要家具,不要床,困了你睡在我身上,我睡在一粒发芽的草籽上,梦中我们被手掌一样的蓓蕾捧起,越举越高,醒来时就到了夏天。扇扇双翅,我要到花花绿绿的田野转一趟。在一朵叫紫胭的花上你睡午觉,一朵叫红媚的花儿在头顶撑开凉棚,谁也不惊动你,紫色花粉沾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