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后进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让后进生喜欢读书,自觉诵读,是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课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摘抄古诗文
后进生讨厌诵读经典,是因为他们读书能力差,对读书没兴趣。要让他们喜欢诵读。必须先让他们手上有一本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必要的时候,还需强制他们诵读,让他们在经典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开阔视野。教师可指导怎样读、读哪些,避免盲目读,然后开展一两次诵读竞赛活动。另外。根据我们诵读经典的内容,有目的地布置他们回家看书,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让一两个后进生把读到的好诗、好句朗诵给大家听。这样,他们诵读的兴趣很浓,好诗文也摘录了不少,诵读中出现漏字的现象减少了。这是后进生喜欢诵读所迈出的第一步。
二、每天坚持读背一句名言
对一些根本就不知道经典为何物的后进生,每次布置让他们回家先背一句课本《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里的一句名言警句,这样既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又使他们从古诗文中学会了一些道理。当然,只要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读念背诵。有个五年级的后进生,他的父母向我反映:“我们在旁边监督,可孩子一个晚上还是背诵不了一个自然段,孩子的脑筋有问题。”我也曾经试着让他背诵“日积月累”的内容。谁知近两节课下来,他才勉强背得三句话,而且还不太流利。在期中测试时,他的语文成绩是38分,凡是要求读书、背诵的题目,他几乎是留空不写或者乱壤一通。于是,我允许他每天就读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先是熟读,接着背诵该句话。过了一个月,我要求他每天读两句,并且主动帮助他把它背诵下来。以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诵读有了进步,课本里大部分的“日积月累”的内容基本能完成,还能比较流利地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很多首诗,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变花样激发兴趣
在诵读活动中,如果读的方法一成不变,孩子们容易失去兴趣,尤其是贪玩的后进生。开展诵读“一帮一”活动后,小老师都积极地利用课间检查学困生诵读情况。可是,几个后进生经常找借口逃避,不到上课时间是见不到他们面孔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改变策略,变花样来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检查他们背诵,而是以“我们一起诵读”“古诗接龙”形式,有时候是在小老师和后进生之间进行,有时候是在后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进行,有时候是在老师和后进生之间进行。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齐读、接龙、默读、当场试背、你问我答等。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使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觉得轻松愉快,让诵读成了孩子们课余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这样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
四、巧用分数,激励学生
分数是学生遇到最多的评价手段,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之一。但成绩评定仅仅是一种手段,老师决不能和学生“分分”计较,而应该发挥它的激励作用。因此,对后进生的美文诵读、默写我一般不打低分,而是巧妙利用分数,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上进。班里的小何,每次默写仅仅写了几个字,且错别字特别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第一次默写出了一个小自然段,虽然还有几个错别字,但我给她打了个“良”,并在班里给予表扬。对她而言,这个“良”与“优”有同样的分量。从此,小何同学积极诵读。而且读得更好了。
五、提供机遇,展示自我
后进生也有自尊心、好胜心,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羡慕。教师可用早读课前五分钟来让他们展示诵读成果,使他们更乐于读书。我们班有利用罩读课前五分钟诵读经典的习惯。我一改过去优等生在小黑板抄写古诗的习惯,而让一个后进生找一首自己认为很好的古诗,抄写在小黑板上。早读时,先让全班同学诵读,接着由抄写的学生介绍古诗的时代背景、作者等,然后师生一起欣赏,大概了解古诗文的意思。这样,体现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他们的抄写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这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了“我也能行”的种子。既激发了他们的诵读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
由于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我班后进生都不同程度地对诵读经典诗文产生了兴趣。这不仅让他们改掉了一些坏毛病,还能专心听课,喜欢看书,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虽然目前他们的学习进步还不是很大,但是行为习惯等却逐渐养成。
一、摘抄古诗文
后进生讨厌诵读经典,是因为他们读书能力差,对读书没兴趣。要让他们喜欢诵读。必须先让他们手上有一本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必要的时候,还需强制他们诵读,让他们在经典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开阔视野。教师可指导怎样读、读哪些,避免盲目读,然后开展一两次诵读竞赛活动。另外。根据我们诵读经典的内容,有目的地布置他们回家看书,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让一两个后进生把读到的好诗、好句朗诵给大家听。这样,他们诵读的兴趣很浓,好诗文也摘录了不少,诵读中出现漏字的现象减少了。这是后进生喜欢诵读所迈出的第一步。
二、每天坚持读背一句名言
对一些根本就不知道经典为何物的后进生,每次布置让他们回家先背一句课本《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里的一句名言警句,这样既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又使他们从古诗文中学会了一些道理。当然,只要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读念背诵。有个五年级的后进生,他的父母向我反映:“我们在旁边监督,可孩子一个晚上还是背诵不了一个自然段,孩子的脑筋有问题。”我也曾经试着让他背诵“日积月累”的内容。谁知近两节课下来,他才勉强背得三句话,而且还不太流利。在期中测试时,他的语文成绩是38分,凡是要求读书、背诵的题目,他几乎是留空不写或者乱壤一通。于是,我允许他每天就读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先是熟读,接着背诵该句话。过了一个月,我要求他每天读两句,并且主动帮助他把它背诵下来。以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诵读有了进步,课本里大部分的“日积月累”的内容基本能完成,还能比较流利地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很多首诗,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变花样激发兴趣
在诵读活动中,如果读的方法一成不变,孩子们容易失去兴趣,尤其是贪玩的后进生。开展诵读“一帮一”活动后,小老师都积极地利用课间检查学困生诵读情况。可是,几个后进生经常找借口逃避,不到上课时间是见不到他们面孔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改变策略,变花样来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检查他们背诵,而是以“我们一起诵读”“古诗接龙”形式,有时候是在小老师和后进生之间进行,有时候是在后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进行,有时候是在老师和后进生之间进行。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齐读、接龙、默读、当场试背、你问我答等。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使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觉得轻松愉快,让诵读成了孩子们课余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这样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
四、巧用分数,激励学生
分数是学生遇到最多的评价手段,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之一。但成绩评定仅仅是一种手段,老师决不能和学生“分分”计较,而应该发挥它的激励作用。因此,对后进生的美文诵读、默写我一般不打低分,而是巧妙利用分数,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上进。班里的小何,每次默写仅仅写了几个字,且错别字特别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第一次默写出了一个小自然段,虽然还有几个错别字,但我给她打了个“良”,并在班里给予表扬。对她而言,这个“良”与“优”有同样的分量。从此,小何同学积极诵读。而且读得更好了。
五、提供机遇,展示自我
后进生也有自尊心、好胜心,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羡慕。教师可用早读课前五分钟来让他们展示诵读成果,使他们更乐于读书。我们班有利用罩读课前五分钟诵读经典的习惯。我一改过去优等生在小黑板抄写古诗的习惯,而让一个后进生找一首自己认为很好的古诗,抄写在小黑板上。早读时,先让全班同学诵读,接着由抄写的学生介绍古诗的时代背景、作者等,然后师生一起欣赏,大概了解古诗文的意思。这样,体现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他们的抄写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这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了“我也能行”的种子。既激发了他们的诵读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
由于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我班后进生都不同程度地对诵读经典诗文产生了兴趣。这不仅让他们改掉了一些坏毛病,还能专心听课,喜欢看书,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虽然目前他们的学习进步还不是很大,但是行为习惯等却逐渐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