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视域下的饶晓志电影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ctr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转换艺术领域,“剧而优则影”的时间不长,饶晓志已经在其执导的三部长片《你好,疯子!》《无名之辈》《人潮汹涌》,以及其监制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中,充分昭示了个人风格追求,即黑色幽默。饶晓志在影片中设置“反英雄”式人物,荒诞的情境、反转的情节,并且运用隐喻手法,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空间。其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指涉着观众遇到的现实困境,揭露了人类理性的局限。饶晓志以其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中国电影文化阵地的丰富。
其他文献
在《电影Ⅰ:运动—影像》中德勒兹论证了影像“自我存在”的独特性,指出电影感知有别传统自然感知。前者不只甚至不再以人为感知中心,而以影像自身为中心。他从反思柏拉图主义入手论证电影感知存在之可能,并在柏格森感知理论基础上提出其两种差异化状态:一种解构“主体—客体”二元式感知模式,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束缚;另一种以非人感知模式反思梅洛-庞蒂主体感知理论。最后以“感知—影像”说明其状态:影像同时呈现导演/摄影机的双重观看,即能动的“半主观”状态。
张猛电影的底层叙事发轫于父辈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成长于对小品、纪录片等的尝试,最终成形于“东北三部曲”等作品。在对下岗工人、底层市民、残障人士、双性恋者、罪犯等人生存困境的展现中,张猛表达了他对这些弱势者的深切关注。并且,张猛通过隐喻、超现实画面和黑色幽默等,完成了对生活的提炼和变形,为观众营造了过目难忘的底层生存镜像。能够在“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中始终保持对底层题材的专注,张猛的坚守无疑是极为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