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创新作用、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笔者以技能大赛对服装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为题,探索了技能大赛对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现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 引领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57-02
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和创新,“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学校又一重要办学理念。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形势下,我们应以大赛为平台,找差距,促发展,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技能大赛重要意义的认识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环节。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独立性和自律性,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手段。要在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经过刻苦的训练和艰辛的努力,通过训练,可使学生逐渐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实践进行学习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智力、技能发展的途径之一。技能与技术过程联系紧密,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掌握。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衡量一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良好平台。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为企业与用人单位招聘技能型、岗位型人才提供现场招聘条件,也可以方便学生的就业,从而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
二、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作用
技能大赛具有激发力:激发企业慧眼识真才,激发学校培养“信得过、挑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激发全社会追技能人才之“星”;技能大赛具有推动力:推动社会“重普轻职”、“重学轻工”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引领作用
技能大赛指明了专业建设方向,引领作用明显,服装技能大赛包括服装设计、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制作……。其中,“服装CAD”是其中一个重要赛项,通过这一项目竞赛,检验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服饰文化理念、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工艺水平等。指明了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方向,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服装高技能人才。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对职业操作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和操作水平有了明确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高技能工人存在的差距。
2、创新作用
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并将其制度化、固定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制度设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更是职业教育在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上的一次有益尝试。将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结合起来,将检验技能教学的评价机制与企业优先选用获奖者的用人机制联系起来,将职业院校培养过程的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使用过程的用工机制协调起来,还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沟通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机制等,都将通过大赛体现其生命力,构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3、激励作用
要实行有效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大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技能大赛中的竞赛题,一般选于课外创新活动的资料,同学们渴求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而会主动积极地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以达到操作规范、方法简练的目的,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技能大赛的实践中,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之高,学习兴趣之大,学生参赛人数之多,往往出乎学校领导的意料,出乎教师的意料,出乎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意料。
4、推动作用
参赛同学拿到的竞赛课题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需要自己设计并完成。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日后毕业论文的完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校组织者而言,组织这种实验技能大赛,无论从竞赛的程序还是从考虑的周全性方面,都是具有挑战性的,推动了学校实践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前瞻性、综合性。
三、服装技能大赛在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
服装技能大赛自2007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三年,在技能大赛中,我校屡有收获。如2008年我校服装设计班学生金桢亚同学在第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动感杯”帽子设计大赛中摘取桂冠,荣获金奖;2009年苏州市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五位学生选手包揽了中职组学生组前五名。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我们应超越比赛本身的意义,充分理解技能大赛制度的内涵,推进职教的改革与发展。这里就技能大赛与服装专业教学相结合的一些不成熟的工作实践,与专家,同行一起交流和探讨。
(一)以大赛研讨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强化技能教学
职业教育经历了20多年发展,目前正向纵深发展,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服装专业体制改革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我校第一步采用走出去的方法,专业教师深入各科类型的服装企业,了解企业对服装专业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具体要求。第二步根据企业具体要求,全体同志共同探索,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具体方案。目前服装企业对服装新品开发和设计人员、服装制版、服装机修、服装制单是大量需求,针对此情况要修订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包括材料、场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课时、单元教学法的具体安排、专业技能训练方案。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学校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反映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要求,将技能竞赛的规范融入到专业实训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并及时将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
(二)积极探索技能教学新模式,推进技能教学
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本科压缩型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教学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受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目前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普遍生性好动,对实践技能的学习都较为擅长。因此,技能大赛促进了我们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而推行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行动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行为导向型教学,使职业教育在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效果极佳。行为导向教学法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一时成为改革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代名词。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教师上课突出“标”(明确目标)、“讲”(精讲点拨)、“演”(示范操作)、“练”(学生练习)、“结”(评议回馈)五个环节,加大训练的力度、密度、强度,达到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这些现代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推进技能教学。在我校服装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技能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校从四个方面加强技能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制订并实施专业教师“双师型”达标计划,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帮助教师制定技能发展计划,并督促执行。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该校每年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及出国研修,多加强与社会学员的专业交流,开拓思路,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三是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这样及时了解企业实际,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四是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课,聘请了一批服装企业业务主管、技术专家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校外辅导员等。
(四)成立竞赛智囊团,发挥团队作用,加快技能教学的步伐
回顾三届服装技能竞赛情况.学校领导和系部认真分析了大赛的得失,总结经验及时进行反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竞赛智囊团。认真研究比赛规则和各项目的技术标准,细化竞赛与教学的关联度,研究大赛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大赛的命题规律,寻找与兄弟学校差距,明确目标。集训期间,学校特别邀请服装技能比赛评委徐雪漫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优化技能教学,对选手训练期间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指导,指导教师精心制订训练计划,严格要求,刻苦训练。对提升集训效果发挥了巨大作用。
技能大赛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选手间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来引导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突出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毕燕萍.解放思想,重视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J].广东教育,2008,(11)
[2]罗国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体会[J].青海交通科技,2009,(3)
[3]乔桂强.专业赛事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分析[J],2009,(9)
[4]吕景泉.谈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业特色和价值内涵[J],2009,(1)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 引领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57-02
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和创新,“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学校又一重要办学理念。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形势下,我们应以大赛为平台,找差距,促发展,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技能大赛重要意义的认识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环节。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独立性和自律性,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手段。要在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经过刻苦的训练和艰辛的努力,通过训练,可使学生逐渐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实践进行学习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智力、技能发展的途径之一。技能与技术过程联系紧密,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掌握。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衡量一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良好平台。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为企业与用人单位招聘技能型、岗位型人才提供现场招聘条件,也可以方便学生的就业,从而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
二、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作用
技能大赛具有激发力:激发企业慧眼识真才,激发学校培养“信得过、挑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激发全社会追技能人才之“星”;技能大赛具有推动力:推动社会“重普轻职”、“重学轻工”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引领作用
技能大赛指明了专业建设方向,引领作用明显,服装技能大赛包括服装设计、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制作……。其中,“服装CAD”是其中一个重要赛项,通过这一项目竞赛,检验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服饰文化理念、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工艺水平等。指明了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方向,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服装高技能人才。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对职业操作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和操作水平有了明确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高技能工人存在的差距。
2、创新作用
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并将其制度化、固定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制度设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更是职业教育在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上的一次有益尝试。将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结合起来,将检验技能教学的评价机制与企业优先选用获奖者的用人机制联系起来,将职业院校培养过程的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使用过程的用工机制协调起来,还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沟通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机制等,都将通过大赛体现其生命力,构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3、激励作用
要实行有效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大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技能大赛中的竞赛题,一般选于课外创新活动的资料,同学们渴求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而会主动积极地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以达到操作规范、方法简练的目的,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技能大赛的实践中,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之高,学习兴趣之大,学生参赛人数之多,往往出乎学校领导的意料,出乎教师的意料,出乎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意料。
4、推动作用
参赛同学拿到的竞赛课题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需要自己设计并完成。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日后毕业论文的完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校组织者而言,组织这种实验技能大赛,无论从竞赛的程序还是从考虑的周全性方面,都是具有挑战性的,推动了学校实践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前瞻性、综合性。
三、服装技能大赛在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
服装技能大赛自2007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三年,在技能大赛中,我校屡有收获。如2008年我校服装设计班学生金桢亚同学在第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动感杯”帽子设计大赛中摘取桂冠,荣获金奖;2009年苏州市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五位学生选手包揽了中职组学生组前五名。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我们应超越比赛本身的意义,充分理解技能大赛制度的内涵,推进职教的改革与发展。这里就技能大赛与服装专业教学相结合的一些不成熟的工作实践,与专家,同行一起交流和探讨。
(一)以大赛研讨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强化技能教学
职业教育经历了20多年发展,目前正向纵深发展,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服装专业体制改革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我校第一步采用走出去的方法,专业教师深入各科类型的服装企业,了解企业对服装专业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具体要求。第二步根据企业具体要求,全体同志共同探索,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具体方案。目前服装企业对服装新品开发和设计人员、服装制版、服装机修、服装制单是大量需求,针对此情况要修订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包括材料、场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课时、单元教学法的具体安排、专业技能训练方案。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学校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反映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要求,将技能竞赛的规范融入到专业实训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并及时将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
(二)积极探索技能教学新模式,推进技能教学
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本科压缩型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教学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受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目前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普遍生性好动,对实践技能的学习都较为擅长。因此,技能大赛促进了我们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而推行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行动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行为导向型教学,使职业教育在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效果极佳。行为导向教学法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一时成为改革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代名词。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教师上课突出“标”(明确目标)、“讲”(精讲点拨)、“演”(示范操作)、“练”(学生练习)、“结”(评议回馈)五个环节,加大训练的力度、密度、强度,达到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这些现代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推进技能教学。在我校服装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技能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校从四个方面加强技能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制订并实施专业教师“双师型”达标计划,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帮助教师制定技能发展计划,并督促执行。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该校每年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及出国研修,多加强与社会学员的专业交流,开拓思路,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三是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这样及时了解企业实际,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四是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课,聘请了一批服装企业业务主管、技术专家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校外辅导员等。
(四)成立竞赛智囊团,发挥团队作用,加快技能教学的步伐
回顾三届服装技能竞赛情况.学校领导和系部认真分析了大赛的得失,总结经验及时进行反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竞赛智囊团。认真研究比赛规则和各项目的技术标准,细化竞赛与教学的关联度,研究大赛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大赛的命题规律,寻找与兄弟学校差距,明确目标。集训期间,学校特别邀请服装技能比赛评委徐雪漫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优化技能教学,对选手训练期间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指导,指导教师精心制订训练计划,严格要求,刻苦训练。对提升集训效果发挥了巨大作用。
技能大赛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选手间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来引导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突出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毕燕萍.解放思想,重视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J].广东教育,2008,(11)
[2]罗国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体会[J].青海交通科技,2009,(3)
[3]乔桂强.专业赛事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分析[J],2009,(9)
[4]吕景泉.谈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业特色和价值内涵[J],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