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建设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而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课程衔接。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对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将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制定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7. 087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3 - 0194(2018)17- 0218- 03
  1 前 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供给远没有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与人们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就必须改善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重复设置、不成体系的“单打独斗”现状以及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技能型人才需求脱节的现状。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与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标准相适应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制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本文以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分析了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制定课程标准。
  2 中高职衔接的财务会计课程标准建设思路
  2.1 开展调研考察,确定职业标准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方式,走访重庆、成都、贵阳、昆明等地及周边地市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施工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50余家,了解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明确职业标准,为中高职衔接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分析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明确会计专业中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为收银员、出纳、办税员以及小企业会计核算员;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税务核算、成本核算、审计稽核、会计主管等。通过分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中职和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见图1。
  2.3 确定衔接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的专业课中,将成本核算基础、财务基础知识作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将中职的财务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算化基础与高职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衔接。“财务会计”课程是核心课程,以“财务会计”为例,制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
  3 中高职衔接的财务会计课程标准制定
  3.1 课程目标的衔接
  制定课程标准的关键在于确定课程目标。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中职阶段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初级会计人才所必需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高职阶段的课程目标是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强化会计方法的运用,加强会计技能的训练,将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
  3.2 课程内容的衔接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和课程目标的要求,中职和高职阶段的课程内容可分为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投资等10个模块。具体如下:
  (1)货币资金模块中职阶段要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能进行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基本账务处理。高职阶段需要熟悉各类银行结算方式的结算程序和方法,能规范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能进行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业务的账务处理。
  (2)应收及预付款项模块中职阶段需要掌握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能进行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核算;掌握坏账准备的核算。高职阶段需要掌握应收及预付款项业务的核算,能进行应收及预付款项业务的账务处理。
  (3)存货模块中职阶段需要掌握实际成本法下发出和结存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高职阶段需要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原材料发出计价的方法;掌握低值易耗品与包装物的会计核算;掌握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理解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
  (4)投资模块中职阶段不要求掌握。高职阶段需要掌握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区别;能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持有、出售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5)固定资产模块中职阶段需要掌握固定资产增加、折旧、减少的核算。高职阶段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核算,能对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后续支出、减值、处置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6)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模块中职阶段需要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的核算。高职阶段需要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等业务的核算,能对无形资产取得、后续支出、摊销、减值、处置和报废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能进行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的账务处理。
  (7)负债模块中职阶段需要掌握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能对债券的发行、计息、偿还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高职阶段需要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和应付债券利息费用的计算方法;能进行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进行非流动负债业务的账务处理。
  (8)所有者权益模块中职阶段需要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的核算;会进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高职阶段需要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的核算;能对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9)财务成果模块中职阶段需要掌握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及账务处理;掌握期间费用的核算;会对利润、利润分配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高职阶段需要掌握收入、费用、利润形成等业务的核算;能对收入、费用及利润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10)财务会计报告模块中职阶段要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编制原理。高职阶段需要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3.3 教学方法的衔接
  财务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和技能型很强的课程,中职阶段以打好基础为主,通过会计处理流程图法、真账演示法等方法学习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高职阶段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校内会计综合实训基地以及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3.4 教学评价的衔接
  中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实践性。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水平、学习态度等。具体设计:期末知识考核和平时能力考核各占50%。期末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能力考核主要根据实务操作、作业完成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见图2。
  4 结 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中职院校,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制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既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本文以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视角,制定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实现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徐國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3.
  [3]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56-59.
  [4]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169(3):139-141.
  [5]王红梅.试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46-148.
  [6]高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5(24):123-126.
  [7]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顾国清.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以“3 4”项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4(27):9-12.
  [9]Ralph W Tyle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10]Mohd Yusof Husain,Seri Bunian Mokhtar,Abdul Aziz Ahmad, Ramlee Mustapha.Importance of Employability Skills from Employee’Perspective[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2010(7):430-438.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探究2015年至今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了2015-2018年CSSCI数据库中的434篇以电子政务为主题的文献为样本展开分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4年为周期构建了电子政务领域的热词网络并展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 ”、公共服务、大数据、政务服务、政府网站和智慧城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比前人关于电子政务热点研究的论文发现,“互联网 ”和“智慧城
[摘 要] 在国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下,小微企业进入发展机遇期。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问题,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SAS财务分析模型是从战略、财务角度全方位分析企业所存在问题的模型。SAS模型在小微企业有广泛适用性,但实际应用应做相应调整。文章以案例解析SAS模型在小微企业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析结果为小微企业寻求规避风险途径、正确选择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等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财
[摘 要] 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我国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抉择。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长期跟踪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依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通过对全国近13万家样本企业展开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揭示出我国不同经济区的两化融合发展现状与特征。近年来,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是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区域
[摘 要]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逢我国提出“普惠金融”之时,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选项”。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否会摧毁传统金融行业,二者是否是此消彼长还是和谐共生的问题,文章基于生物学中的生态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别从共生关系是否存在(质参量的兼容性)、共生模式实证判断、共生界面分析(利益分配维度、非对称分配因子、阻尼特征系数)、以及共生序研究四个大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的情况,提出了参
[摘要]]在全球变暖以及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成为了学界关心的议题。通过杭州市的低碳建设案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与激励条件、能力条件以及约束条件相关。因此,需要将气候变化的国际问题转化为地方的首要问题,与地方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气候问题应该内化于地方的能源、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关键词]低碳城市;气候变化;激励;能力;约束 
[摘 要] 在传统市场日渐饱和、通信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形势下,为保证企业生存,争取企业发展,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应以新业态下的项目创新为重中之重,通过重新思考ICT项目发展趋势,反思传统ICT项目的存在问题,结合目前新兴的大智移云和用户的多样化信息化需求,提出打造云网端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的新业态ICT项目体系,并寻找出如何解决问题,发展新型ICT项目的途径。  [关键词] ICT项目;创新
[摘 要]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会计教育工作,才能为培养会计高素养人才提供保障。“把企业搬进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开展育人活动的,能够解决会计专业教育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培养高素养的职业技能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教学;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92  [中图分类号]G71
[摘 要] 农业机械与媒体之间的经济合作形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雏形,这反映在村民通过农业机械的独家或共享所有权,销售和生产来共享生产领域的利益。农业机械的经济合作作为一种媒介,包括农业机械生产技术,生产和消费过程的整合,可以丰富农村现有的经济研究。农村部分经济的社会基础与传统和现代因素交织在一起,生产和消费单位的身份决定了经济内容共享的复杂性,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构成了共享经济的现代社会基础
[摘 要]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起步晚,经验不足,借鉴国外成熟体制的经验对高效建立起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德、日、美三国,对其长期护理保险的产生背景,重要制度安排及政府责任进行梳理,确定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应适应我国国情与价值取向,以鼓励家庭护理为导向实行有限保障,利用有限资源实行逐级分层保障,以商业保险补充效率,重视社会力量引入,辅助国家进行服务提供与市场监管。  [关键词] 长期护
[摘 要]制度化管理在实现企业目标时,表现为管理体系的“不变性”,即管理中的稳定性。它是建立在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上,经过企业长期的实践、发展、检验、提高后建立起来的,并被证明在一般的时间段、一般的企业内外环境下有效的制度体制。而创新管理在实现企业目标时,表现为管理体系的“变更性”,即管理中的非稳定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面对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创新管理有助于企业抓住和利用机会,不断创造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