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气候和农业(1799-1825)(续)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19世纪初的农业危机和粮食问题(一)农业危机的出现如前所述,19世纪初的朝鲜社会经历了全球性的小冰期的异常气候.这种气候现象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存危机.但是据我所知还没有学者以气候史的观点来阐明这个时期的农业问题.有研究证明当时水田的"移秧法"已得到普及,但是旱灾的危险还是有的.[1]而同时"水田中种牟法"、"根耕法"和"间作法" 等高度的旱田化的轮作体系得到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以新的农具及
其他文献
渝黔铁路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为双层6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主桥桥跨布置为(81+162+432+162+81)m。主梁采用N形桁架,2片主桁,全桥钢梁总重约4.1万吨,共68个节间,其中重庆侧边跨4
本文根据作者在徽州调查和收集到的27通明清徽州森林保护碑刻资料,结合徽州历史文书和文献,对徽州森林保护碑刻的时空分布、类型划分和基本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分析.文章还着重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清代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震灾和旱灾,这些自然灾害给台湾农业带来极大的破坏性,甚至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清朝统治者及地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农村社队集体经济濒临瓦解、难以为继的局面,以小岗人为代表的皖东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安徽省委所营造的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大胆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自发
为研究列车与小半径曲线区段槽型梁桥的车桥耦合振动特征及机理,以位于半径为300m曲线上的铁路单线简支槽型梁桥为背景进行分析。采用ANSYS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在计算分
为准确评价运营状态下的斜拉索索力状态,以某实际运营的双塔钢箱梁跨海斜拉桥为背景进行研究。基于该桥的监测索力和温度数据,分析环境温度造成的索力变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
中马友谊大桥主桥为V形支腿六跨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100+2×180+140+100+60)m。根据桥址处实际工程条件,提出3种主梁方案:混凝土V构+叠合梁(耐候钢)方案、混凝土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