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体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j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总结睫状体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探讨和研究其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来收治的17例睫状体肿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17例睫状体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10例、腺瘤2例、髓上皮瘤1例(低度恶性)、平滑肌瘤1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黑色素细胞瘤1例、黑色素细胞瘤恶变1例.良、恶性比例为5:12.2例腺瘤因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术前基本确诊,行局部切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黑色素细胞瘤因瘤体小于3个钟点、厚度小于4mm也行肿块局部切除.5例均保存了有用的视功能.黑色素细胞瘤恶变的患者有青光眼手术史.本组病例中恶性黑色素瘤均接近或大于1个象限.多数直径在10mm以上,后缘均达到锯齿缘,病理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型.3例继发青光眼,其中2例肿瘤大片坏死,产生严重的眼内炎症状.9例为棕黑色实质性占位,1例呈黄白色(无色素型),球表常有哨兵血管,可有玻璃体种植或巩膜侵犯.在本组睫状体肿瘤的诊断中B超有一定的鉴别价值.核磁共振MRI常能发现睫状体占位,并能提示巩膜是否被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有很强的定位价值.结论 睫状体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有赖于临床体征.基底在1个象限以上、直径达10mm的实质性占位、继发青光眼、巩膜有色素侵蚀、MRI巩膜影模糊等均提示恶性肿瘤,尤以黑色素瘤可能性大.2个钟点以内、厚度4mm以下的安静睫状体占位要考虑良性肿瘤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氮酮(AZONE)促进脂质体介导质粒DNA转染兔角膜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做报告基因,配制不同转染液,脂质体联合pEGFP-N1、氮酮联合脂质体及pEGFP-N1、氮酮联合pEGFP-N1、单纯pEGFP-N1、单纯脂质体、单纯氮酮,分别处理兔角膜内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EGFPmR
目的 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儿童散光性弱视的矫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框架眼镜矫治效果欠佳的儿童散光性弱视23例(46眼),其中,单纯远视性散光5眼,复合远视性散光23眼,复合近视性散光14眼.混合散光4眼.依据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为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22眼),重度弱视组(11眼).所有患儿配戴
近期,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公布了首届“浙江期刊方阵工程”入选期刊名录,《眼视光学杂志》成功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s famous novel The Great Gatsby tells us a story about a young man named Gatsby who from thebottom of society,he tries to pursue 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