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可教、可习和可迁移的能力,与具有静态、抽象品质的素质形成互联互动关系.基础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为高等学校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跨文化传播人才的核心素养应该包含过硬的政治素养、宏阔的格局素养、坚实的学科素养、融合的媒介素养、深厚的人文素养、赋能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的实践素养.其中,政治素养是根本,贯穿于立德树人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媒介素养是关键,是外语学科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急需补齐的短板.应通过核心素养的系统性教育,使跨文化传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可教、可习和可迁移的能力,与具有静态、抽象品质的素质形成互联互动关系.基础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为高等学校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跨文化传播人才的核心素养应该包含过硬的政治素养、宏阔的格局素养、坚实的学科素养、融合的媒介素养、深厚的人文素养、赋能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的实践素养.其中,政治素养是根本,贯穿于立德树人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媒介素养是关键,是外语学科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急需补齐的短板.应通过核心素养的系统性教育,使跨文化传播人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践行者.
其他文献
阐释活动主要由“理解”“解释”“应用”构成.“应用”作为阐释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古典时期以来至少形成了技艺-方法论、本体论、实践论三种基本形态.它们分别以保存特定文本维持作者原意、证成阐释者自我存在的意义、改变并解释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目的.三者在当下共同发展,为丰富意义世界给予了充足的可能性,为构建中国阐释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在线教学质量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评价.基于CIPP模型,构建了在线教学评价模型;结合对国外在线教学评价相关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了适用于在线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包含背景、投入、过程和产出4个维度,涵盖政策背景、课程背景、系统要素、教师要素、学生要素、在线课程、教师支持、学生支持、在线教学交互、专业产出、通用产出和绩效产出在内的12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该指标体系关注在线教学各阶段的持续监控,综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在线教学决策和改进,可以为我国在线教学评价相关研
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失控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创新大数据时代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的信息组织建设研究框架,建立区控中心“互联网+SCER追溯平台”的运行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互联网+SCER追溯平台”供应链生态的发展模式,探讨区控中心“互联网+SCER追溯平台”的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建模仿真分析来证明大数据平台下信息共享中信息流传递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价值的增值与创造.进一步提出建设路径:加快完善对大数据时代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大力促进大数据时代的新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生态
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世界文明发展需要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而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途径包括人际交流、餐饮文化、节庆民俗、文体活动、宗教信仰、社团组织、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而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广泛性、二元性、亲近性、融入性和永恒性等优势.如何进一步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值得不断深入探索.
唐宋时期,官宦世家缔结婚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时代转变.唐代官宦世家婚姻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崇尚阀阅,表现为旧门间互通婚姻、新贵攀附旧门以及新贵间互通婚姻.宋代官宦世家则崇尚人物,表现为对婚配对象的才能、修养、资财和家世的重视.这种转变是与唐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一致的,其核心取向仍然是人们的社会地位.
本研究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原则和内涵的双重维度探讨了外语课程所担当的育人功能,并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视角,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实现和优化育人功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进一步发挥外语课程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