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 想当市长的巴黎流浪汉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马克还是很清醒:他每天早上照样牵着他的狗来报亭“上班”,继续用他的条件式倒装句向行人要两三个欧元。他清楚地知道,这一辈子当选上巴黎6区区长的可能性大概微乎其微,但是,他很坚决地对我说,“只要能唤醒或触动哪怕一丁点社会良心,使人们稍稍忘却一会儿‘金钱至上’,对穷困阶层的处境给予更多的关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圣日尔曼德普莱(fsaint-Germain-des-Prés)这个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小村庄”里,总有出人意料的事发生。
  2008年元旦刚过的一天下午,当我照例去位于“桅楼”书店(La Hune)、“双偶(Les Deux Magots)”和“花神(café deFlore)”咖啡馆对面的报亭买《世界报》的时候,往日总是坐在报亭旁边一把折叠椅上,一边看报一边心不在焉地向过往行人要两三个欧元的流浪汉(“SDF”——按时下“政治正确”的说法,叫“无固定住处者”)让·马克,大明星似地靠在桅楼书店的玻璃墙上,正接受好几个记者采访呢!走到报摊跟前,迎面看到一张高高挂起的《巴黎人报》,我才恍然大悟:流浪汉让·马克要竞选市长了!
  54岁的让·马克·莱斯杜,长着一头蓬松得像圣诞老人的花白头发和大胡子,风雨无阻,27年如一日在“桅楼”报亭乞讨。很多年,他夜里睡在奥赛博物馆的拱廊下,白天在圣日尔曼德普莱的报亭前“上班”。
  
  2006年冬,一个名为“堂吉诃德的孩子们”的协会为了唤起社会和政府对无家可归者境况的关注,向流落街头者分发帐篷,并且在圣马丁运河旁设立了一个流浪汉“帐篷村”,引起了法国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心,也迫使政府在解决极度贫困人士居住问题时加大了力度——这便是200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可抗辩住房权”这一最新法律条文得以出台的背景。这部由法国议会2007年3月5日通过的法律,把公民的“住房权”纳入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基本人权,规定:任何在法国国土合法生活的人,遇到这一权利受到侵害,即可通过司法途径追究政府责任。
  让·马克也去圣马丁运河的“帐篷村”住了一段时间。“堂吉诃德的孩子们”协会在拆除营帐时,与政府相关部门交涉,帮助一部分“帐篷村”的无家可归者找到了安身之处。让·马克分到的那间房子,在6区最昂贵街区之一布希街一幢刚被“埃玛于斯协会”接管的大楼里。
  这幢大楼的来历非同一般:2006年初以前,它一直是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的学生宿舍,一代又一代法国政界高级官员和社会精英,都曾在这幢7层宿舍楼里住过。2006年国立行政学院彻底搬迁至斯特拉斯堡。其时这一街区的房价已飚至均价每平米1万欧元以上,而美国的各类退休基金会正趁机在巴黎大规模从事被法国人称作“整买零售”的房产投机交易,不仅把一批又一批中产阶级家庭逐出巴黎市区,更使大量低薪阶层人士因付不起高昂房租流落街头。左派主政的巴黎市政府从国立行政学院收回这幢大楼,决定把它改造成一座专门接纳无家可归人士的“驿站之家”,委托给上世纪50年代起就呼吁社会解决穷人住房问题的“埃玛于斯协会”管理。2007年3月,共有35名成人和20名儿童的28户流浪者家庭,在周围高雅邻居的一片格格咬牙声中,搬入了他们做梦都不敢奢想的大楼。让·马克是幸运者之一。
  让·马克不仅有了“安家”的感觉,还忽然萌发了“参政”的意愿。新年之前,让-马克在“帐篷村”结识的“穷小子”协会主席雅克·戴罗打电话告诉他,准备在2008年3月巴黎市议会选举时,在各区推出“贫困受害者”阶层的代表,参与竞选。让·马克二话不说,立即表示要在6区领头参选,与现任右派区长竞争下一届区长(法文maire,巴黎市内20个区的区长,相当于其他市镇的市长)!
  2007年12月29日,让·马克换了身干净衣服,来到6区区政府,办理他这辈子的第一次选民登记。当他郑重其事地告诉区政府女办事员,他要参加竞选,与卸任区长勒高克竞争时,把那位女办事员逗得好一阵乐。而让·马克却从此一板一眼地做起竞选准备来了!他和雅克·戴罗一起,成立了一个名叫“废除一切特权”的团体,准备以此名义参选,堂堂正正、大张旗鼓地代表巴黎一无所有者的利益。
  在6区,让·马克拥有其他竞选者所没有的优势:知名度!他27年寸步不移地“扼守”的这个报亭,位于圣日尔曼德普莱街区中心的中心,可以说是全法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文化要地和全球各路明星要人行踪的最佳观察点。与报亭正对的“桅楼”,是巴黎惟一一家半夜12点还能买到《存在与虚无》的书店:而与“桅楼”遥遥相对的“里普咖啡餐厅”,是一个“只要进去坐一会儿,花一杯啤酒钱,就可以把法国议会两院、总理府和政府各部当天的议事内容打听得一清二楚”的地方。
  所以,让·马克刚放话要问鼎巴黎6区区长,不出两天,《巴黎人报》便头版头条登出消息。让·马克的明星支持者委员会名单还没拟定,已经有住在本区的著名电影演员路易·加埃尔和里夏尔·波兰杰报名参加。
  让·马克人缘好,有修养。他是很少见的用法文条件式倒装句向行人乞讨“两至三个欧元”的人,而且不管人家是否昕到或理会,后面总是紧接一句“谢谢,祝您白天好”。有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前两年写过一本研究法语语法的书,谈到法语条件式倒装句不仅昕起来悦耳,而且很性感,能刺激听者,使其产生某种给予的欲望,甚至献身的冲动!让·马克的条件式倒装旬在圣日尔曼德普莱可是用对了地方,这可是一个“从二楼窗口扔下一个苹果一定会砸中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或者某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艺术家”的风水宝地啊。所以,让·马克总是乐呵呵的,也总有人倚着“桅楼”,和让·马克攀谈。
  我和让·马克说来也算很熟了。自从我2001年搬到这个街区以来,差不多天天都要在报亭见面。有一天,他正和报亭老板闲聊,忽听他冒出一句:“德勒兹要比贝纳尔·亨利·莱维强多了!”我顿时被镇住:这可是一个即便有Bae 5(5年制硕士文凭)水平也不一定能做得出的判断呀!
  让·马克是我每年送第一份圣诞礼物的人。蛰居巴黎以来,我养成了一个20年不改的习惯,每到圣诞节,总要给我家附近的一位流浪汉送一份小礼物;原来住5区时,是给一位站在邮局门口为人拉门的东欧籍流浪汉,每次一两百法郎;搬到圣日尔曼德普莱之后,就是给让·马克了。每次去朋友家度平安夜之前,总要先把一个装上30或40欧元的信封递给让·马克,并祝他节日快乐。他也总是用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神里流露出一种真挚的感动。记得那年欧元货币第一次发行,法郎即将退出流通,因嫌兑换麻烦,我把积攒了数年的足足有几斤重的法郎生丁分币装入一个塑料袋,提着去见让·马克,用他所擅长的“条件式”问他是否介意我把那些法 郎送给他。他当时似乎喜出望外,连声道谢,居然高举着那袋至少几百法郎的硬币,冲着“双偶”咖啡馆露天座的客人,边跑边喊:“我得了这么多法郎,我得了这么多法郎!”
  说到这儿,我想起曾在一本书里读到我的“邻居”萨特和圣日尔曼德普莱一位流浪汉的关系的轶事:据曾任萨特私人秘书的让·戈回忆,当年萨特走红后,身边围了不少向他伸手求援的人,每个月月底,伽利马出版社的稿酬一到,萨特便立即吩咐让·戈给所有人开支票,每次总要特别叮嘱让·戈别忘了给一位名叫“塞尼(Sény)”的先生开支票。这位“塞尼”先生就是长年受萨特施与的被那个时代的法语赤裸裸地称作“clochard”的真正流浪汉。虽然萨特自己也常常捉襟见肘,但他不仅如期开支票给塞尼,使他能跑到街上喝得酩酊大醉,还经常帮塞尼支付看病的费用。
  圣日尔曼德普莱原先是一个思想和精神至上的地方,人们对周遭的人和事,哪怕是与已无关的穷人流浪汉,都抱着一种深深的同情与团结之心,乐于给他们一种自然而温馨的人道关照;随着一代文化巨人的消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渗入,昔日圣日尔曼德普莱的那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正面临严重的冲击,金钱至上的风气也在抬头蔓延,这些,恰恰是促使让·马克站出来参选的原因之一。
  让·马克宣布竞选后,我对这位未来可能的本区区长更加肃然起敬。每次路过几乎已经成为“让·马克竞选总部”的报亭,他总会乐滋滋地向我通报“选情”:据最新情报,这两天凡来这儿买报的本区选民,很多人已明确表示第一轮要投他的票!让·马克甚至已开始认真地考虑要找一家便宜点的印刷厂,印制与其他候选人字号规格一模一样的选票了。
  当然,让·马克还是很清醒:他每天早上照样牵着他的狗来报亭“上班”,继续用他的条件式倒装句向行人要两三个欧元。他清楚地知道,这一辈子当选上巴黎6区区长的可能性大概微乎其微,但是,他很坚决地对我说,“只要能唤醒或触动哪怕一丁点社会良心,使人们稍稍忘却一会儿‘金钱至上’,对穷困阶层的处境给予更多的关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据法国国家经济研究与统计署2001年在全国范围所做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法国共有8.6万名无家可归的人。据皮埃尔神父基金会2007年1月底公布的一份报告,法国流浪汉人数为10万人。
  我已决定:3月9日。我会在圣日尔曼德普莱街区杜拉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老家对面的小学改设的投票站里,投流浪汉让·马克·莱斯杜一票。
其他文献
走在印度的街道,一股粪臭袭过来,小孩和野猪随处便溺。的确,印度是一个又脏又穷的地方。    旅程第一天来到孟买,这儿是全国商业核心,也是娱乐业发达之地,称得上是印度风光的一面。金融中心、国际银行林立,街道的矮围墙上贴满宝莱坞海报。不过最富有的城市,却活着最贫穷的人民。孟买街头,行乞的小孩随处可见,他们满身污泥,被苍蝇缠绕着,顶着凸起的肚子,赤脚走过来向你要钱,有些孩子甚至四肢残缺……  在孟买,确
1月12日上午九9点半,像往常每一个周六,74岁的广州市民、退休警察老鲁都要来到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参加他的“周会”,这天,已是他连续第30次参加。而10分钟前,正常容纳180人的报告厅早已拥塞不堪,足足装了近400人,走道上与门外已无立锥之地。“这几场实在是太火爆了”,老鲁说,因为是“老资历”,也提前预约了,南都读者俱乐部给老鲁留了座,好不容易穿越人群落座。  讲坛背景挂着大大的幕标:岭南大讲坛公众
从最开始的时候,我的朋友们就说,你要多找几个人帮你甄选照片。但这个工作其实没有人能够分担,它需要的不是别的,就是我的一对眼睛    传奇新闻摄影记者刘香成不拿相机很久了。    自1976年到1994年,刘香成做了18年的职业记者。1978年底,27岁的他作为《时代》周刊首任驻京摄影师来到了中国,5年后发表摄影集《China after Mao》(《毛之后的中国》)。许多中国摄影师通过这本1983
奥运会的开幕式很壮观很整齐,但我觉得应该在其中看到个人与自由    Q: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  A:如果我突然瞎了,就赶紧学吉他。  Q:如果让你拍南京大屠杀,你将选取怎样的角度?你觉得《南京!南京!》拍得好吗?  A:国难就是国难,该仇恨的就要仇恨,该感恩的就要感恩。我还没看《南京!南京!》。    Q:从电影票房上,谈谈怎样既独立又不被边缘化。  A:电影是一个必须跟人打交道的艺术。对导演
讲清朝奏折的历史,要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的故事讲起。曹寅和康熙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儿。曹寅的母亲孙氏还是康熙的保姆(古代宫廷中管抚养子女的女妾),康熙小时候得过天花,生病期间得到孙氏的悉心照料。若不是隔着主子、家奴这层身份,康熙和曹寅也许会是最好的兄弟。  包衣奴才的命运如何全看主子。康熙二十三年,勤勤恳恳的曹玺在江宁织造任上病逝了。那年冬天,康熙东巡抵达江宁,派贴身侍卫纳兰性德到曹家致祭,命曹寅
心理援助的目标,不是仅仅让幸存者生存下来,还要他生活得好。中途抛开救助对象,就好比把幸存者背到中路上丢下不管!    地震改变了灾区,也改变了千里之外的刘猛的生活。他在震后一个星期就来到灾区,一待就是一年。这一年为他赢得了声誉。他被视为灾区重建过程中站立起来的平民英雄。  传说有关方面曾有意把刘猛塑造为供人们学习的“先进志愿者典型”,但刘猛不太认同“先进典型”,他说:“全国人民学习一个人是最丧国体
是卖淫,还是诱供?    6月28日晚,本刊记者第一次见到“陈艳”。在此之前,报道纷纷扰扰,却没有一个记者见过被警方指控卖淫的大女儿“陈艳”。  陈艳的真名不叫“陈艳”。这是昆明市公安局定性她有卖淫行为的时候,给她取的化名      “316”事件    陈艳第一次对记者回忆了3月16日晚上发生的事情。  那天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刘仕华,张安芬,刘仕华与前妻生的陈艳,张安芬与其前夫生的二女儿刘
从“无尘肺0 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到“尘肺病Ⅲ期”,中间发生了什么?    经历千辛万苦,5月12日,张海超获得了在郑州职防所诊断的机会,25日,他拿到结论是:“无尘肺0 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  郑州市职防所副所长李国玉解释说,“我们的诊断结果并非肺结核, 0 期,就是怀疑尘肺,但还不到一期尘肺的标准。”    但是,7月27日凌晨两点,在张海超病情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他收到的第二份
为帮助马里提高反恐能力,美军派出直升机和陆军的“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协助当地军警训练,他们教导士兵“去见证痛苦和悲伤也是一种爱的行动”。    在远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非洲西部,有一群接受美国特种部队培训的当地民兵,他们的任务是打击欲东山再起的塔利班势力。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向非洲各国投入5亿美元经费,同阿尔及利亚、乍得、毛里塔尼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
东汉灵帝时,由黄巾起义引发的叛乱涉及全国,西北边境的西凉亦未能幸免。中平四年(187年),叛军包围了汉阳郡郡治所在冀县城,郡守傅燮紧闭城门,坚守不降。叛军人数众多,正准备攻城之时,历史上最诡异的场面出现了。跟随北地叛军攻城的数千胡人骑兵,突然下马跪下来,往城上磕头,请求郡守傅燮离开,他们愿意护送他平安回到家乡。  傅燮何许人也?竟然能让野蛮不羁的胡羌人如此敬服,以致跪求他远离杀戮?傅燮,字南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