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社会更加需要高素质人才;更加需要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人才;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就为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迫在眉睫。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课堂上,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国一位著名的特级数学教师曾有过这样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分析并体现学生的学情,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仅把知识抛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勇于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静,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那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自觉发问,而不是被动的在老师的逼迫下去学习呢?笔者从学生的预习开始抓起。
每讲下一节课之前笔者都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通过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有重点的去读书。这样在上新课的时候遇到了问题笔者就开始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笔者让学生们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是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让他们派代表发言,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其他同学再做补充。也有的时候为了一个问题各小组进行辩论,直到得出正确答案。虽然这样占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但是笔者想让他真正明白一个问题比让他被动的硬往脑子里塞要好的多。这样一来班级的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很多,有的同学也想发表自己的观点,高高的把手举了起来,笔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正是所谓“兵教兵”式的学习方法。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课程标准中知识结构的调整,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有较开阔的数学知识视野。
数学科学素养 对一个数学教师来说,数学基础应该是教好数学的首要条件。要求数学教师首先在知识储备上下功夫,不仅要具备必修课程的知识,而且要具备选修课程的知识以及教育科研知識;除了熟悉教材知识外,还应掌握数学史、数学应用知识;了解当代数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把握中学数学的背景和结构,以便能较好地思考、探究中学数学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对一名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并注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更新观念,才能使自己成为一棵教育的长青树。
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与时俱进的探索能力。
通过常规教学不断提高 业务素质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师完成教程和科研任务的保证。教师要转变角色来做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优化,以使教学产生最好的效率和效益。
一是数学探究教学。数学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成为数学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是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它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教师也应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做研究型教师、学会反思 教师要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进步。
当然,作为教师,不只要学会反思,还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便是高中数学教师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课堂上,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国一位著名的特级数学教师曾有过这样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分析并体现学生的学情,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仅把知识抛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勇于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静,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那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自觉发问,而不是被动的在老师的逼迫下去学习呢?笔者从学生的预习开始抓起。
每讲下一节课之前笔者都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通过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有重点的去读书。这样在上新课的时候遇到了问题笔者就开始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笔者让学生们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是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让他们派代表发言,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其他同学再做补充。也有的时候为了一个问题各小组进行辩论,直到得出正确答案。虽然这样占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但是笔者想让他真正明白一个问题比让他被动的硬往脑子里塞要好的多。这样一来班级的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很多,有的同学也想发表自己的观点,高高的把手举了起来,笔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正是所谓“兵教兵”式的学习方法。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课程标准中知识结构的调整,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有较开阔的数学知识视野。
数学科学素养 对一个数学教师来说,数学基础应该是教好数学的首要条件。要求数学教师首先在知识储备上下功夫,不仅要具备必修课程的知识,而且要具备选修课程的知识以及教育科研知識;除了熟悉教材知识外,还应掌握数学史、数学应用知识;了解当代数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把握中学数学的背景和结构,以便能较好地思考、探究中学数学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对一名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并注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更新观念,才能使自己成为一棵教育的长青树。
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与时俱进的探索能力。
通过常规教学不断提高 业务素质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师完成教程和科研任务的保证。教师要转变角色来做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优化,以使教学产生最好的效率和效益。
一是数学探究教学。数学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成为数学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二是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它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教师也应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做研究型教师、学会反思 教师要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进步。
当然,作为教师,不只要学会反思,还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便是高中数学教师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