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晤锡绣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桩深藏在远离人间烟火的桃花源中的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经陶渊明般好事的国人或外国友人路过青睐,它便显耀了一道迷人的灿烂。堪称世界一绝的柳富式锡绣,与独具特色的稿旁式红绣,如姊妹般在芦笙的曲调和银镯银圈碰撞的旋律中,缓缓登上苗族文化艺术殿堂,从而走进世界文化艺术殿堂,被众多国内外人士喜爱和收藏。它是锡绣支系苗族祖祖辈辈遗存的财富,是民族繁衍凝结生命般沉重的衣钵。——《剑河写意》
  锡绣以其执着的姿态,守望着这方民族的繁衍,守望着这方民族的生息,守望着这方祖祖辈辈遗存的家园。它是一种凝结生命厚重的物品,是生命的依托,是生命的积淀。——《锡绣故乡》
  锡绣堪称世界一绝,唯黔东南剑河县所独有。我生系锡绣支系苗族人,之前居然对锡绣未曾有观赏和聆听的兴趣。2004年,县文化部门要对锡绣进行资料采集,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无意间被县电视台人员邀约对锡绣进行采访,本只想为一个牵头人,无意却成一个翻译人,寄予深层意义的锡绣文化,一下吸引了我。
  锡绣支系苗族是苗族大家庭里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剑河县境内的清水江中下游两岸,在三板溪水电站形成的仰阿莎湖畔。逆江而上,锡绣支系苗族居住在南加镇、南寨乡、敏洞乡、观么乡一镇三乡的狭长地带里,有38个村,56个自然寨,5256户,22735人,其中女性9300多人。
  自1997年英国皇家艺术获奖者夏丽斯女士专程率团拜访锡绣技艺之后,每年均有英、美、法、日、荷等国客人前来拜访锡绣地,并收藏锡绣艺术品。以这个片区最大的苗族村寨柳富自然寨命名为柳富式锡绣,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细而复杂的手工,清晰别致的图案,料源特殊而色彩独异,极具鉴赏和收藏价值。深受欧洲、美洲有关人士的喜爱,国外博物馆争相收藏。
  锡绣是女人装。女儿刚一懂事,母亲就把女儿带入绣门。苗族人中,有一手好的锡绣技艺,是一件高尚而令人钦佩的事。其制作有种棉、纺纱、织布、染布、洗布、捶布、蒸布、晾布、剪裁、刺绣、锡绣等繁杂过程,加上家务和儿女缠身,终其一生,衣服制作不过四五套而已,由此,衣服的出手,就更显珍贵。
  为追溯锡绣的历史,我问遍了很多老人,都不知道它起源于何时。苗族历史上是一个无文字民族,很多历史遗迹,应由苗族古歌遗传下来,但翻遍了歌匠的肚子,仍然没有关于锡绣的蛛丝马迹,这却是一件叫人奇怪而伤脑筋的事。
  锡绣工艺到底产生于何时呢?从其表面现象推断,锡绣的产生时间,应该是在锡矿出现并经人简易地进行加工制作投入市场后的事。在西南地区,最负盛名的产锡之地,应是云南省的个旧。个旧锡矿崛起于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贲古(今蒙自)北采山出锡。”北采山就是个旧矿山,距今两千多年。也有资料说,个旧锡矿的开采,最早始于战国中期“庄蹻王滇”时代,距今约2500年左右。还有资料记载:“早在商代,中原王朝就大量从云南输入铜、锡,作为制作青铜器的原料”,距今“五千年以上”。而锡绣产生的时间,到底为何年呢?以上述资料为据,结合锡绣装束来看,其衣袖口宽大而短,只到肘处;衣服无布扣,以右压左,用布带系腰;女人戴头巾时,脑前左右各折叠一个方角,随即用头巾两根细长的布带,围头捆紧在脑后打结,极有汉代时期装束的特点,由此推判时间在两千多年以上。
  锡绣初装可能是单一性的图纹,也许图面还相当粗糙,主要是勾勒一些生活中的图案,比如“大人头”、“小人头”、“鸡脚花”、“花六枝”等,大家在相互交流中,也许有人开始把认同的图案合并构图,并在构图过程中,慢慢设计多加图案,让绣片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进步,又逐一收录各个社会时期的物品进入图案,比如“大秤钩”、“小秤钩”等。传统锡绣有9层或12层图案类型,现在已加到13层,且又有新的图案。
  锡绣制作极为讲究,针活要求极为精细。要保证图案的排列整齐和排列到位,什么地方落针,针落几根线,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否则明眼人一眼就视穿其真伪。
  高贵华丽的锡绣装,素有“银衣”之称 ;配以银制的头饰、耳环、项圈、手镯,在阳光下,明光闪烁,耀眼迷人;晃动的银铃、银花,声音悦耳,极富美妙的旋律味道。而锡绣面积最大,工时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是腰间前摆(片)、后摆(片),和上衣背的锡片三部分。
  锡绣主花纹(占位大的部分)主要以“纹”、“花”命名。较为普遍的一种是“尺纹”,临边是连绵的“山顶”,曰“山梁”;斜对边是“屋梁顶”,曰“屋梁”;中间整个图案就是由“尺纹” 、“屋梁” 和“山梁”交相辉映组成,通过“尺”、“ 屋”、“山”来表示一种生活美满富足。还有一种是“耙花”,临边不再有其他花纹,完全由丰富的“耙花”按一定的规律布满自己的整个区域,表示勤劳、丰收。另有一种是“文花”,在了解时,没有资料图案,据传是一种文字图纹。还有一些新的图案,因手头没有品样,便就无法收录说明。
  锡绣片任选一种“纹”、“花”为主体,在中间占据了大部分面积,而从中间花纹部分向两头展开,每头分别有五双锡绣横条,锡绣横条表示苗族人徒步迁徙时,多少代人翻越过无数的山山水水。这是沉重的历史的缩影,这缩影里充满了祖辈迁徙的辛酸和血泪,也充满了走过、住过而令人留恋的故园气息。
  锡绣双横条之间留有空板面,再绣次花纹。挨中间花纹部分的前两空(栏),空面较大,内为“大人头”、“小人头”锡锈花纹,表示老人安康、儿孙满堂之意。第三空较小,第四空最小。这里的花纹有“牛鞍”,表示苗族人最崇尚的圣物图腾(牛) ;有“沟谷”(直译为岭和湾),表示江山故土;有“大秤钩”、“小秤钩”,表示社会通商;还有“鸡脚花”,表示六畜兴旺;还有“花六枝”、“花六朵”等。特别是“花六枝”,有时还要枝外生枝,表示丰富和美丽。每一空面里,按两头对称的形式,只绣一种花纹,如上面的头一空和下面的头一空统一刺绣同种花纹,第二空以后仍依据对应形式类推刺绣;每空花纹不错综雕绣,只选其一,如选“牛鞍”,空面里就绣一排齐齐的“牛鞍”。因空格有限,所以很多的次花纹并不在一张绣片出现。   后摆和上衣背锡片的上端,有一小部分只有刺绣,没有锡绣,此处称为女儿条。其下端,密垂锡包的丝线,名曰雨滴线,所不同的是,上衣背锡片的丝线比后摆更长,且对丝线是一段一段地用锡包裹。女儿条和雨滴线意为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锡锈的很多花纹基本都是围绕着农耕意识命名。它的初衷诞生,也许是作为因战争或寨火造成日渐减少的银制服装的代替,其制作工序不谈,而其制作内容,基本涵盖了锡锈支系苗族一生的追求和寄托的愿望。
  因其独异的表现形式和唯一性,2005年,锡绣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以各家为主,自耕自产,于是家庭生活条件逐年得以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特别是国门大开后,封闭的锡绣盛装,以其独特的风格形式,尽显风流。目前有人到北京等地设点经销,服装俏市,使乡土人士成了专业的营销人。勤于锡绣制作的工艺人,也由此而得到了不少收益。锡绣由其唯一性的穿着服装,成了争相珍藏和展示的艺术品,这固然是锡绣支系苗族人当初始料未及的事。渐渐地,大家深感到社会成果的丰饶和分享到社会成果的福祉的同时,却更感觉到民族独异文化的分量,感觉到在国泰民安中民族文化所带来的价值。
  回首锡绣苗乡当初与外人的接触时,特别是与外国友人接触时,明显地显示出封闭的局限意识。手中拿着朝夕与共的物件,并不知道是宝,只要有人上门,就把锡绣廉价出手,工艺的保护,物品价值的保护,受到严重的冲击。政府和有关部门预感到民族工艺价值的权益受到侵害后,积极制定措施,工艺得以保护,锡绣价值得以提高。
  锡绣工艺精湛,制作独特,且只为黔东南剑河县几个乡镇所独有,令国内外专家惊叹,是民族工艺中公认的世界一绝。一年只能制作出一张锡片,耗时、耗工的手工民族技艺物品,成了很多人争相购置的珍藏品。
  2002年,美国人费拉·迈克丹尼尔(Phila McDaniel)到锡绣地参观考察后,于6月在美国的《乡村之音》(JESSE MONONGYA)杂志上发表文章名为《中国·贵州·苗族刺绣(锡绣)》 (龙家伟译)一文中写道:“仅用一根细长的银丝,被编织成辫状并且和金属丝一起绣在每张只有几英尺的地方。锡绣支系苗族在打褶齐膝的裙下打绑腿,绑腿是棕色发亮的布条;精心用紫色和黄色一起编织成图案的丝带捆扎在一起。人们每天都戴着黑色的头巾。”“这种布料被很精细的编织,然后用木槌打击它促使纤维更加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然后用蓝靛多次染色。人们把蓝靛植物隐秘地种植在玉米地间的小块地上,以此来保护这些植物。”“节日之际,人们戴上银手镯、银头饰、长长的吊坠耳环和宽宽的金属项圈。人们穿戴的这种项圈,是由3个由小到大的项圈组合而成的。”几千言的文字,装帖上6张精美的图片,再以锡绣图纹镶边,页面新颖别致,活泼生动,极富地域性的民族特色。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每年都有外国友人和慕名者专程涌入锡绣之地,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法国等国客人。香港地区客人、专家和慕名者,也都来了不少。
  然而叫人忧虑的是,现阶段除中、老年人外,锡绣苗装也逐步由生产生活服装,逐渐转变为年轻一代到节日才当盛装穿戴 ;9300多人的女性,主要是锡绣工艺者,除去老人和小孩,除去改装赋闲人和外出打工者,实际从业人,比预计的少之又少。工艺的传承,服装在本寨里的普及率,无意间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已是当今政府和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出于对锡绣工艺濒临失传的忧虑,当地政府极为重视,并及时另辟途径,吸收外资,在贵州省剑河县革东中学开设“剑河县苗族锡绣保护与开发工程培训基地”,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使之更牢固地得以保护、传承。对锡绣工艺者,给予奖励,或创造平台展示,使能工巧匠脱颖而出。另外把整个县的锡绣作为一个产业,精心打造锡绣文化遗产地。以南寨乡展溜村为对外展示锡绣文化的一个窗口,以南寨乡柳富自然寨(共有三个村)为锡绣文化核心区,计划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专程用于锡绣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今后打算从展溜往柳富和九龙基分别建山地自行车便道,使先期开发地连成一个区片,随后再向南加镇的久旁、久依、久窝等地和敏洞乡的高丘、平鸟等地延伸,逐渐拓宽辐射面积,以趋最终达到整个锡绣片区得以整体开发。这样,锡绣文化与旅游联姻,让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种、养业、服务业的综合发展,让沉寂的民族土特产走上柜台 ;另外挖掘民族歌舞进行展演,让多种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保护、发展,既创收,又解决人员就业,还保护民间民族人才不外流,是利于长远之计。
  多年来,我虽是锡绣支系苗族儿女,但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从未尽心收集。无意与县电视台一道对锡绣文化的深情接触,却激起了我聆听和观赏的兴趣,重新对其民族、历史、工艺、寓意、传承进行审视。锡绣内容博大精深、图案寓意深远、历史来路遥长、工艺独特精湛。会晤锡绣,使我深深地感觉到,文字上的文化,我们无力与外部相比,而民族民间文化,因为独异,说不定我们却是另一种重量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相对有效的改善。但是,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依旧有许多的问题存在。文章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
期刊
摘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身心疲惫的现代人较以往更渴望自然, 希望
期刊
摘要:本文简单的概括了智能建筑的起源;分析了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对智能办公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 着重深入的探讨了智能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最后,阐述了智能办公建筑的特殊功能需求及其专用空间设计要求与设计措施。  关键词:智能办公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办公建筑的形成除了经济、社会、技术及生活需要这些客观因素以外,智能办公楼本身独有的一些特点也加速了其本身的发展
期刊
摘要:一般而言,住宅在现代建筑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做好现代住宅的设计,首先要研究现代人的居住行为,住宅的适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做好住宅设计的基础;其二要考虑住宅建筑应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户型设计应具有超前性;其三随着“四节一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住宅建筑的绿色设计已经刻不容缓;其四住宅产业化步伐正在越来越快的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利用现代科学技
期刊
摘 要:指出,住宅设计应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政策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分析了住宅建筑的设计的常见问题,更新住宅设计的概念,提高住宅设计水平,住宅设计更适合消费者。  关键词:建筑设计,住宅,通风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住宅建筑设计,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房间的采光,日照,通风。随着房地产发展到成熟,在建筑设计中的近几年显着提高住宅设计的整体水平,以加强管理,提高住
期刊
摘要:对于预应力管桩在某滨海工业园区海相地层的应用,笔者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场地工程地质分层、場地稳定性、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不良地质条件、地震效应的分析,以及经济分析及评价,结合拟建A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承载力参数确定及单桩承载力估算,有效提供了地基基础评价方案,从而得出一些有基础设计参考价值的建议和结论。后期通过运用静载荷试验、低应变动测的检测方法,来验证了本次基础设计的可行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