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追溯高中数学的意义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说:“我们现在的数学学习是使得其中5%的人取得所谓的成功——上大学,而95%的人成为失败者。数学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数学不过是那些数学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处于一种现代数学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数学课程仍然停留在20世纪初期的数学观念上,就是把数学等同于计算、推理、证明的状况。”
  在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达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距离不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但如果我们不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文化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我想,这个差距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不得不再一次思考如何才能让数学返朴归真。
  一、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数学是抽象出的关于秩序与模式的学科,又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
  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却逐渐将它演变成为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成为检验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我们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追求的,却仅仅是解题方法的总结和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聚。学生在逻辑思维枷锁的约束下,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肢解着逻辑的各个链结,对问题的整合意识极其淡薄,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在解决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自主、自我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数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便是用绝对的热情与精力关注繁杂的公式,陷入试题的海洋,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教师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从那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数学教育不但没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但不能因为数学学得不好,就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差,进而表明智商低。数学是抽象出的符号体系,是相对于感性的另一种理性的表达式。学生缺乏的只是对抽象的符号体系的理解,而不是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因此数学教育的关键是让抽象的符号体系向生活实践复归,这正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关于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无用,很好地把握,不容易。比如可用来买菜、算账就是有用吗?或者更高级一点,可以用来计算利息?看懂股市行情就是有用吗?再高级一点,能够用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是有用吗?都是,但又都不完全是。我认为,任何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而且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动态的,即它要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样,把数学区分为“好数学”与“坏数学”是没有意义的。
  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非常独特的任务,学生的逻辑推理技能、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数学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始终是最重要的,这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至关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逻辑推理能力。没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基础,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能是尝试错误式的,其质量和效率都是无法保证的。没有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数学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意义等也无法体验和领悟。
  因此,数学的有用或无用,不能仅仅看它是否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直接应用,还应当看到它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而学会的,但是智力的开发是有时机的,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就会失去发展机会。
  三、教科书的内容要和“有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有用”不仅包括对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用、还包括对形式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用、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做事做人有用。
  新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探索新知识。但凡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
  但我们的教科书传统上却多是板着面孔,看上去离孩子的生活较远。其实数学的严谨性未必一定要通过板着面孔体现。孩子用的教科书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广泛,活泼亲切多样,其次,还要重实际。课本里可以多安排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包括: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趣的数学史实;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运用了很多数学知识,你能列举一些吗?等等。
  如何选择数学内容,归根结底还是要由社会发展、数学发展和学生发展这三方面的需要来决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有更远的眼光,不但强调实用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来强调它的功能性,即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苗壮.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体会.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2):184
  [2]余剑.论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创新.科技创新导报 ,2011(35):18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根据经济社会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了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初级中學历史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效率  如何彻底地改变以前那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乐趣,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尤其是数千数百年前的陈年旧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一提到计算,就认为只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练习量,多练,反复练,就一定会见成效。如此,对学生而言,谈不上有任何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容乐观。怎样有效的进行计算教学,我认为应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着手。在计算教学中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模式:1、在情境中观察比较 2、分析归纳 3、建模4、运用  一、在情境中观察比较
【摘要】要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教师要适当地使教学内容含有情感因素,适当地采用各种手段增强趣味性,也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营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环境 素质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技能也更新得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教材观,尽量丰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资料积累,增强教学趣味性; 鼓励探索,引导学生勇于实践;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 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高中政治 探索实践 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教学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落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被明显的突出出来。尽管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