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本文提出了应用型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的总体目标和构建策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66-02
  产教融合是高校根据自己所开设的专业开办专业产业,使专业产业与实际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随着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会越来越少,而侧重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越来越多,且将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主体。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其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被遴选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立项单位。其中生物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平台 模块”的课程架构,构建两个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三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组成的“2 3”课程体系。生物科学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含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和专业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學、人体解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11门课程中有许多课程内容出现重复,部分课程的开设由教师自主选择教材、自行开展教学活动,缺乏交流和沟通,常常会出现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高度重复或脱节现象。例从理论层面来看,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及其代谢、DNA复制、转录、蛋白质翻译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材均要讲述。如果不能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重组,就不能形成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目的
  课程群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它能够发挥课程的综合效应,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群建设,就是要推动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改变过去课程改革单兵作战的做法,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课程的规模效应和整体效应。为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安徽省《生物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根据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整合理论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群观念,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之间要做到整体性和连贯性,使学生从整体角度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实践教学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大专业综合实习力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总体目标
  结合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策略,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群内容建设,优化课程群建设的措施,重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构建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五门课程形成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通过研究实践,逐渐形成一个有序的、统一的整体;以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及探索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切入点,创建新的相关课程,引进新的思路和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方式,体现学科交叉优势,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群的策略
  1.充分调研,深入分析,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调研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调研省内外相关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情况,通过比较,对我校及校外应用型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构建符合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群。
  产教融合可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推动高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践,推动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遴选本行业相关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基地教学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促进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着力探索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2.重新修订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核心课程群,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拟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组建成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经相关专家论证后报学院审定后,再报经学校审批。
  3.整合与优化课程群各门课程内容,构建核心课程群新的理论教学体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学生理解难,且课程之间有些内容高度重复。因此,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避免交叉、重复,同时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组建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研讨教学内容,构建核心课程群理论教学体系,并重新制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
  4.优化、改革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专业要以应用性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验性课程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为此,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研究逐步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基础性实验不同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设计性实验要独立授课,单独考核,可以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设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外,还要学会自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课题组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拟采取: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有关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选出一些较为合适的章节,让学生分组备课、登台讲解,体验讲课过程,调动学习热情,增加趣味性。通过比较分析要进一步固化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加以推广。
  6.改革考试考核评价办法。评价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控制的特殊手段,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核方式其弊端主要是评价体系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要加大课程过程考核力度,研究可操作的公平公正的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考查,更要重视其动手操作、创新等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要采取多样化,考试时间要自主化,通过写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通过梳理应用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展业核心课程群。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制定核心课程群合理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玉军,张强,黄守程,等.应用型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个性拓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9):90-92.
  [2]于軍香,刘兆洁.生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3,(5):202-203.
  [3]宋智勇,涂敏,崔鸿.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0-81.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course group of Biological Scien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goal an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core course group of Applied Biological Sc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it provides reference to trai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biological science;core curriculum group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应以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教学体系,以培养知识、能力、素养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
[摘 要]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国家重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教不好”“招不满”“留不住”的现实困境,不利于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强化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诸如提升乡村教师综合待遇,优化职称评审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和培养,坚持“国培计划”和“特岗计划”;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认同感;利用“互联网 ”平台,加
生活好了,选择多了,众多声称可补充身体多种营养成分,甚至能治病的食品、保健品也时常令你动心,面对它们,该如何取舍?    论饮食中国人最会吃  先说饮食结构。东西方传统饮食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异。欧洲的饮食结构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食,没有主副食之分,以肉食和奶類为主。而中国人的饮食主副食分明,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同时还强调“食不可无绿”,“绿”在这里指的是蔬菜,“蔬”者“疏通壅滞”也。多吃蔬菜、粗粮、红
摘要:2016年全国来华留学生人数突破了44万人,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已经成为高校留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简要介绍学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云南农业大学留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边疆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 该文旨在论证,在国家日益重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大背景下,实现全员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诉求。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社会实践,需要守正创新,运用协同创新思维方法,达成在建构社会实践体系在学校统筹、三方联动、多管齐下等价值共识。同时,探索建构实现三方联动的“1 3 N”模式的协同创新体系,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摘 要] 学生社团在大学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社团的影响力和在学生中的自我教育功能,是文章探讨和实践的重点,尤其在推动校园安全文化,提高大学生安全感、安全状态中的作用。文章尝试利用朋辈理念,将社团工作嵌入到校园安全文化中,实现校园安全文化育人的目标,从而推动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生社团;校园安全文化;朋辈教育  [基金项目] 2019年7月—2020年9月社
炎热的天气下喝杯冰水,畅快无比。近日,市民小陆打完球后一口气喝了一罐冰冻可乐,孰料因喝得太急,喉咙被呛到,疼痛无比。医生诊断发现,是冰水引发血管痉挛造成炎症。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指出,炎热天气下人体出汗量明显增多,饮水成为了夏季最重要的“养生课”。  尿液呈黄色说明缺水  人体对渴的感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变弱,老年人的渴觉感受最差,因此,学会判断自己身体是否缺水很重要。曾晶提醒,很
[摘 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办学层次。作为职业院校,尤其是一所公安职业院校,更应该坚持类型教育,立足实践导向,开展动态调整,论证专业设置,致力发展职普沟通、融合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公安交通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完全实现国家教学标准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文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交通管理专业为试点,从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标人才培养新
摘要:作为高校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要以高校人才培养、育人中心工作服务为核心,围绕重点学科、动态追踪院系学生教育和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探索嵌入馆院共建和学科服务一体化新模式。  关键词:图书馆教育;读者服务;馆院共建;学科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155-02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
我们的男科门诊中,近来有一些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因长期的疾病困扰提出希望利用手术方案解决问题。那么是否所有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呢?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简称CP)是成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病,由于其病因不完全清楚,发病机理复杂,目前的治疗效果不佳,复诊率高,因而经常困扰着许多患者。慢性前列腺炎在泌尿男科门诊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治疗消耗了相当多宝贵的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