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精神与医疗、疾病书写——《笨花》新论兼及新世纪女性历史叙事新动向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笨花》最本质的特征,不是单纯的日常生活,而是"日常生活精神"(即小说所谓"笨花精神")。这是《笨花》与并不缺乏日常生活描写的《红旗谱》式宏大历史叙事的差异,也是《笨花》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碎片化历史叙事的差异。前者将日常生活纳入大历史的逻辑,后者以琐碎日常生活解构大历史。而《笨花》则从日常生活出发,重返大历史。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亦此亦彼的多元并存,是解构之后的再建构,否定之否定后的再出发。正是基于这种日常生活精神,小说选择一个日常生活的守护者——乡村医生向文成来担当乡村历史的主人公。这就注定了医疗、疾病书写在叙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医疗和疾病正是日常生活最本源性的细节。《笨花》依然是一部大历史,却是一部全新的大历史,一部阴性化、女性化的大历史。不仅提供了一种超越性别议题却不放弃性别立场的女性历史叙事的可能性,也为新世纪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日常生活叙事,甚至也是新的宏大历史叙事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既是满足学生成长所需,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职思政课利用新媒体提升其亲和力应避免教学主体的失语状态、教
长期以来,提及萧红,人们往往谈论的是她传奇的生活经历,或是"左翼女作家"的身份,对她的作品与才华反而鲜有涉及。直至20世纪80年代《萧红评传》的出版,才真正揭开了全面研究萧
在当前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边疆高职院校结合边疆民族特色资源,整合教学形式、实践方法与育人环境,积极探索学生党员的教育路径,找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了解高职社招学生的培养基础、培养需求等信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百万扩招录取的学生结构具有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多、已婚比例高等特点,学习目的、
中学思想政治课发挥着道德教育的功能,这就使学生常会有一种“被灌输”的感觉,这样不利于我们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而情感教学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