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遗传分析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loud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抗黄矮病小麦种质为母本、丰产性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鉴定所有F1代及保留组合6个世代的抗病性,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Castle—Wright方法估计抗病种质的最小抗病基因数目。结果表明:抗黄矮病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抗病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表现为加性×加性和加性×显性;黄矮病抗性遗传力较高,变幅为69.15%~97.75%;抗病种质“02R084”和“02R493”分别含有1对抗病基因,且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基因互
其他文献
在棉田土壤营养丰富的条件下,观察了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对红叶茎枯病的感病性。结果表明,转Bt抗虫棉的发病程度均高于非抗虫棉,前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依次为47.95%~79.45%和12
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后墙悬挂反光膜进行补光后,对温室内测定点处最大光照度值无影响,但平均提高测定点处水平光照度值15.48%;温室内凌晨时气温、地温、墙温和被反光膜遮掩处墙
干旱是影响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MODIS数据和气象资料,结合福建省的地形、气候和植被覆盖条件,分别反演出2004年和200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借助分裂窗法成功反演了两个时相的地表实际温度(TS),并建立了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算法(VSWI)的干旱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植被覆盖率高的福建省,利用VSWI进行遥感干旱监测是可行的,MODIS数据可很好地满足大范围的实时动态
患儿,男性,7岁。因进行性腹胀6年余,伴腹部撞击伤后3d入院。体格检查:T:37.5℃,P:145次/min,R:34次/min,BP:95/76mmHg。面容消瘦,神智清楚,精神萎糜,急性痛苦貌。腹部膨隆,可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