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食品安全的“零风险”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发现,一些网友对我说的“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提出异议,有人将政府打击三聚氰胺等人为添加的“零容忍”做法相混淆;但也有一些网友支持我的说法。我想,只有通过不断讨论,才能深入理解。我来试试进一步阐述我的理由。
  一、危害和“有毒”的区别
  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痢疾菌、伤寒菌、沙门氏菌等)、污染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凡是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就是我们称之为危害——这个危害无所不在。现在的检测技术手段已非常先进,百万分之一克以下的东西都可检出来。再好的一个食物样品送到实验室去检测,都能测出有害物质(危害),如铅、镉、汞,甚至放射性元素。因此,不能一检测到什么有害物质,就说是食品安全问题,甚至说成是“有毒”食品——关键是看其含量。
  瑞士医学家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有毒,关键在于剂量。我说的“凉水喝多了也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二、危害和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句话:危害无所不在,无法消灭;风险有大小,关键在于控制。
  危害会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取决于吃进去的量和频率。量大和/或次数多,则往往造成健康损害的机会大,即风险高;反之,则风险低。比如说,响当当的北京烤鸭的皮中确实存在对人的致癌物——多环芳烃类。但是,由于此类致癌物只在烤鸭皮里存在(肉里面基本没有),而且含量很低,人们也不天天吃烤鸭,因此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很低,没有人担心吃北京烤鸭会得癌,也不认为北京烤鸭是不安全的。
  有些网友认为,“病从口入,吃的东西要绝对安全,不能有一点儿风险”。
  其实,零风险只存在于真空中。出门坐车、坐飞机,甚至走路,都有风险。
  但人们认为这种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可是谈到食品安全,哪怕存在一星半点儿的风险,都认为是不能接受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却是不科学的,也不切合实际,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既然不存在零风险,我们要怎么办?
  科学和实际的做法是通过各种措施将风险尽可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所以对政府来讲,其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控制风险,这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三、零风险的说法是不是在为政府开脱?
  不是,强调“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绝不等于政府就对食品安全保障没有责任了。尽管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是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有责任通过监管将食品中的危害控制到对消费者健康没有不良影响的程度。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就要组织科学家对食品中存在的危害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再根据评估结论来制定控制措施,包括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还要通过监管来保证这些措施的落实和实施,以达到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
  例如,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所必需的,但超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政府要组织专家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工艺必需性等进行科学评估;如果通过评估,则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形式规定其使用范围、用量以及质量规格。政府相应地还要对每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进行监管,包括检测其含量。
  超范围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属于违反标准,无论是否对健康造成危害,政府部门都要给以处罚。对待人为非法添加,比如苏丹红、三聚氰胺,这些都是不允许用在食物中的,添加一点都属于违法,政府都要严厉打击,完全杜绝这种违法行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零容忍。可见,强调零风险,并不是政府就可以不作为了。
  责任编辑/邹佳璇
其他文献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形式。目前,国内主要将其与政治、英语、化学等学科结合进行
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磁共振成像设备,获得人体活组织内某些生物化学物质和磁共振波谱信息,并探测其含量变化的新技术.MRS是由化学位移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当前使用ArcGIS作为道路自动选线工具的研究较多,但该方法在小区域内无法取得较为精准的选线结果。基于Rhino+Grasshopper平台,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
到超市里看看,儿童牛奶的宣传铺天盖地。儿童牛奶真有其宣传的那么好吗?孩子一定要喝儿童牛奶吗?看了下面的内容,您也许就明白了。  1.市场上儿童牛奶的产品有健骨型、益智型、呵护肠胃型,这些产品真有相应的效果吗?  按我国的管理法规规定,要想宣传某种食用产品对人体有什么特殊保健作用,必须按规定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证明有效之后,申请到保健食品的批号,才能宣传其保健功效。所以,对食品的各种健康宣传,除非有研
桂子飘香的季节,藕也应时而熟,藕则为“桂花藕”。夏天的藕叫做“花香藕”,因为莲花还当季。民间早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莲藕为“灵根”,既能生食,也能熟吃。秋日里,桂花飘着细细碎碎的香,神秘且灵动着。  茶香花生藕  茶香花生藕是一道清口菜。只是在煮花生时,加了一个茶包,带了些茶香,做法非常简单,只要你有拍黄瓜的厨艺,就能做好它。菜虽平淡,却滋味悠长。  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