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激励: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内容,反映了我国语文课程的进步,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那么,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主练能呢?竞赛激励法就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竞赛激励法的使用价值
  竞赛激励法就是教师利用人人都有的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设置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励学生为实现个人或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从而达到学生爱学,教师乐教。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将教学内容编成竞赛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既公平又合理的竞赛规则,让学生分组比赛,从而完成新知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获胜,满足学生快乐学习的需要。
  二、竞赛激励法的实施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领域。教学中,我常采用竞赛激励的方法组织教学,进行开放、多元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教版六年级上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平台。文本只是一个轮廓而已,给学生和老师一个大略的建议,如何利用本次平台和机会,真正引领学生在茫茫诗海获取一次酣畅淋漓的体验呢?下面我以此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诗句对对碰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方阵,一方阵说出自己搜集的诗歌上句,要求另一方阵答出下句,交替进行,看哪个方阵,记得多,记得牢。
  (二)趣味猜一猜
  1.看图猜诗句。出示:《小儿垂钓》、《山行》、《游园不值》、《游子吟》等诗的相关图片,学生看图说出诗名和作者并朗诵诗句。
  2.读诗猜成语。出示:①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②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成语猜古诗。出示:①柳暗花明;②万紫千红;③无可奈何,等等。
  (三)接诗分一分
  1.抢答诗句并分类。①飞流直下三千尺,?摇?摇 ?摇?摇(写景诗);②劝君更尽一杯酒,?摇 ?摇?摇?摇(送别诗);③举头望明月,?摇?摇 ?摇?摇(思乡诗),等等。
  2.交流分类方法。给古诗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按题材分,还可以按诗歌形式分为律诗、词、曲等,根据诗歌的内容如描写“月”、“花”、“四季”的,按诗歌的作者、朝代等分类。
  (四)好诗品一品
  诗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能出神入化地描绘一番意境。接下来进入“入情入境品古诗”。
  1.咬文嚼字。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说说“绿”和“敲”字好在哪?)
  2.遣词补空。出示:溪涨清风(?摇?摇?摇?摇)面,月(?摇?摇?摇?摇)繁星满天。数只船(?摇?摇?摇?摇)浦口,(?摇?摇?摇?摇)声笛起山前。(这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师生交流,合作完成。)
  (五)佳句用一用
  1.用诗句造句子。出示: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用?摇 ?摇 ?摇?摇来教导我们;②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摇?摇 ?摇 ?摇;③当身处异乡,适逢节日时,?摇?摇 ?摇?摇常会用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④当遇到一道难题,不得其解,?摇?摇 ?摇?摇时,爸爸走过来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摇?摇 ?摇?摇,等等。
  2用诗写片断。出示:①周末,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②我漫步在天井湖畔,独自享受那夜色之美……③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同窗六载,分别在即……
  三、竞赛激励法的运用反思
  小学生好胜心特别强。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正是强者展现自己的舞台,许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带来一种宽松和娱乐的课堂氛围。竞赛激励法给课堂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挖掘学生潜能,有利于学生集体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加强。上述教学过程,老师用一个较为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设计诗词的对、猜、分、品、用五次竞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徜徉诗海的快乐,提升对美的感悟。学生的参与达到了最大化,五个环节,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和包融,有些内容和环节非常简单,这就创造了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最大可能,并且,课堂采用了生生竞赛、小组竞赛的方式,竞赛中,学生的获胜的欲望被大大地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一浪高过一浪。由于各组都不甘认输,他们抢答,不但学得快乐,而且学得快,课堂容量大大增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诗的“好诗品一品”环节更是把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尤其是几个孩子填正确之后,向大家讲述填词推敲的过程和方法时,所有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之喝彩。
  总之,竞赛激励法让综合性性学习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活动中产生学习趣味,在竞争中提高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演变中是一个高峰,是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经历了从东汉晚期到隋唐的衰落后的再次振兴。要理解宋明理学,首先要理解它振兴的原因。至东汉开始,中国古代宗教格局开始形成,儒学仍是正统,佛教和道教则开始广泛传播,尤其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战乱、灾荒不断,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已经不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的精神寄托,而佛教的因果轮回、投胎转世,道教的修炼成仙符合当时百姓思想上的需求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创造性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质疑,催生创新萌芽;让学生驰骋想象,舞动创新的翅膀;鼓励学生求异,激活创新的灵魂,结合阅读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个性化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创新思维 质疑 想象 求异
特级教师祝禧曾说:“对于语文教育,我常常怀着美好的憧憬:那是一片茂密没有边际的灌木林,树木蓊郁,枝干交织,繁花似锦、鸟雀欢唱,荆棘丛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回到自然状态下的孩子们走进了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语文教育课堂的‘灌木林’,去发现、去穿越、去开垦、去探索,一路留下了开怀的大笑,合作的欢笑,创造的激情……”是啊,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行动者的我们,应当努力地追寻,不断地思考,大胆地实践……精彩纷呈、充满生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饲养小动物、接动物警报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点击“乐乐猴动物乐园”、开展动物小博士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学着饲养喜欢的小动物。  4.通过交流、游戏、浏览、饲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资源开发  1.鼓励并
“导入”也叫“开讲”。一堂课中,教师如何敲响这第一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的鼓点,确实应当“不同凡响”,需要精心的艺术构思。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得好久寻找它。”  一般来说,孩子们总是极少有耐心的,因此课堂上给学生的第一个感知应当十分讲究鲜明性和吸引力。如果教师的开场白简洁生动、引人入胜,就可以很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