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西靖教育工作站,有这样一位网名叫“爱心”的老师,他是一位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三十三年的普通乡村教师,同时又是一名“痴迷爱心公益人”,连续三十多年通过各种方式扶贫济困,服务公益,他的事迹在陇原大地乃至全国广为传颂。在这位爱心老师的带动下,他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们也争相效仿,跟着他在公益之路上快乐奉献。他的家庭成员也全部走上了公益之路,真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热心公益之家。他就是默默耕耘在甘肃古浪县贫困地区的乡村人民教师张福友。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福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精准诠释了这句话。已经年过半百的他,始终把助人为乐作為人生的追求和信条。1984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自办油印小报《春苗》,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组稿、排版、蜡纸刻写、发行、油印,都是他一个人。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的习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他带的那班学生升学率破天荒达到百分之百,他也和学生一起“升”入初中。当时,每月仅有17.5元工资的他,经常给学生买学习用具、奖品乃至感冒药。他常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自备工具和白乳胶把学校残缺松动的桌凳修补一新,先后为学校义务修钉桌凳三千多张,为西靖镇初级中学捐赠学生餐桌,修建车棚。假期学校没人,他就把所有的绿化带修剪整齐。
爱心的种子在陇原大地上薪火相传
2006年,张福友和在美国留学的亲戚刘吉成取得联系,共同发起了“一对一”贫困学生救助活动。他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通过互联网联系爱心志愿者,摸排周边贫困对象并对他们进行救助,连他自己也记不清用了多少时间。张福友还申请加入了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被基金会授予“优秀义工”荣誉称号。一次,在谭家井村收集学生资料时,他把所有的钱都掏给了一位孤苦的老奶奶,返回时才发现没了车费。一年夏天,他到山大沟深的古浪县干城乡骟马水村马家后沟村民小组收集残疾人田禄川家的资料时突遇暴雨,险遭不测。多年来,一笔笔捐款、一批批实物源源不断地通过张福友的手,送到了贫困学生的手上,温暖着他们的心!他家的地下室就是爱心物资中转站,不断有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运进来,又不断送往需要者的手中。古浪县大靖镇长城村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李丰昌,妻子患病,家中有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张福友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联系救助,使其子女都如愿读书,女儿现在已考上大学。李丰昌动情地说:“要不是张主任热心救助,我的孩子们早就辍学了”。古浪县大靖镇的个体户王树信先后进行了五次开颅手术,病情时好时坏,发病时连家人都不认识,可是每次见到张福友,却能够叫出“张主任”。正如王树信的父亲所言:“王树信的命就是韩校长和张主任救的。”(张福友曾任大靖镇长城小学教导主任8年,2011年主动辞职到相对偏僻的西靖中学任教)2006年1月3日凌晨,王树信在大谭公路上晨练时,被摩托车撞伤,车主逃逸。许多人经过时,唯恐被牵连,都绕道而行。张福友和校长韩兴润一起上班时发现了躺在路上的王树信,毫不犹豫地雇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并多方打听到了他的家人,由于救送及时,挽回了王树信的生命。
正是张福友播撒的一粒粒爱心种子,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在陇原大地上薪火相传。许多人和他一起高举爱心接力棒,共同开启了爱的传递。自幼丧父的古浪县民权乡学生张弘德,在张福友的牵线救助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于2010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大学4年,这位阳光男孩志愿服务时间超过8000小时,为甘肃、宁夏两省区的困难群众和贫困学子募集善款达200多万元、物资数十吨,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张福友曾经救助过的贫困学生罗佰川,大学毕业后组建了“百川公益社”,扶贫助困,带领大学生多次赴贫困家乡支教,把公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张福友老师当时救助学生的星星之火,现在已经在陇原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每当贫困学生家长流露出感激之情时,张福友总是说,该感谢的是众多具有奉献精神的爱心人士,自己只是穿针引线而已,如果真要感谢,就告诉孩子们用感恩的心,将来像张弘德、罗佰川大哥哥一样,再去救助那些特别需要救助的人,把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他一有空就想着去帮助别人”
2014年,他积极筹划组建的“福友爱心工作室”,成立了爱心基金,自己第一个捐款2000元,而后每月捐款100元,五年来从未间断。联合当地爱心志愿者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力求把扶贫助困这件善事做大做诚做强。他建了微信群,专门弘扬崇善博爱的优良传统,践行助人为乐的博爱精神,秉持扶危济困、救助贫困学生的宗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多次为周边多个敬老院的老人洗头理发,整理内务,唱歌聊天拉家常。截至现在,为单亲残疾家庭贫困孩子发放筹集爱心资金103490元,救助发放82046元,这是一个动态数据,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用他妻子刘从英的话说——“他一有空就想着去帮助别人”。
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
2016年9月,张福友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首届“最美教师志愿者”颁奖典礼时,有幸收到中国教育泰斗顾明远教授亲笔签名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书,此后他和西安高陵李安民老师商定一定要带头和全国教育工作者一道解决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于是,他从甘肃专程来到西安和李安民老师一块还去宝鸡市做公益讲座,辅导帮助所谓的“问题学生。”一起被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北师大心理学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招募和遴选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在幼儿园做《男性幼儿教师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课题,目前正在进行当中,尚未结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张福友身上,完美的体现出了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含义。予人阳光,我亦温暖。如同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样,让心灵的阳光照耀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吧。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福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精准诠释了这句话。已经年过半百的他,始终把助人为乐作為人生的追求和信条。1984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自办油印小报《春苗》,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组稿、排版、蜡纸刻写、发行、油印,都是他一个人。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的习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他带的那班学生升学率破天荒达到百分之百,他也和学生一起“升”入初中。当时,每月仅有17.5元工资的他,经常给学生买学习用具、奖品乃至感冒药。他常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自备工具和白乳胶把学校残缺松动的桌凳修补一新,先后为学校义务修钉桌凳三千多张,为西靖镇初级中学捐赠学生餐桌,修建车棚。假期学校没人,他就把所有的绿化带修剪整齐。
爱心的种子在陇原大地上薪火相传
2006年,张福友和在美国留学的亲戚刘吉成取得联系,共同发起了“一对一”贫困学生救助活动。他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通过互联网联系爱心志愿者,摸排周边贫困对象并对他们进行救助,连他自己也记不清用了多少时间。张福友还申请加入了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被基金会授予“优秀义工”荣誉称号。一次,在谭家井村收集学生资料时,他把所有的钱都掏给了一位孤苦的老奶奶,返回时才发现没了车费。一年夏天,他到山大沟深的古浪县干城乡骟马水村马家后沟村民小组收集残疾人田禄川家的资料时突遇暴雨,险遭不测。多年来,一笔笔捐款、一批批实物源源不断地通过张福友的手,送到了贫困学生的手上,温暖着他们的心!他家的地下室就是爱心物资中转站,不断有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运进来,又不断送往需要者的手中。古浪县大靖镇长城村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李丰昌,妻子患病,家中有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张福友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联系救助,使其子女都如愿读书,女儿现在已考上大学。李丰昌动情地说:“要不是张主任热心救助,我的孩子们早就辍学了”。古浪县大靖镇的个体户王树信先后进行了五次开颅手术,病情时好时坏,发病时连家人都不认识,可是每次见到张福友,却能够叫出“张主任”。正如王树信的父亲所言:“王树信的命就是韩校长和张主任救的。”(张福友曾任大靖镇长城小学教导主任8年,2011年主动辞职到相对偏僻的西靖中学任教)2006年1月3日凌晨,王树信在大谭公路上晨练时,被摩托车撞伤,车主逃逸。许多人经过时,唯恐被牵连,都绕道而行。张福友和校长韩兴润一起上班时发现了躺在路上的王树信,毫不犹豫地雇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并多方打听到了他的家人,由于救送及时,挽回了王树信的生命。
正是张福友播撒的一粒粒爱心种子,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在陇原大地上薪火相传。许多人和他一起高举爱心接力棒,共同开启了爱的传递。自幼丧父的古浪县民权乡学生张弘德,在张福友的牵线救助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于2010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大学4年,这位阳光男孩志愿服务时间超过8000小时,为甘肃、宁夏两省区的困难群众和贫困学子募集善款达200多万元、物资数十吨,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张福友曾经救助过的贫困学生罗佰川,大学毕业后组建了“百川公益社”,扶贫助困,带领大学生多次赴贫困家乡支教,把公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张福友老师当时救助学生的星星之火,现在已经在陇原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每当贫困学生家长流露出感激之情时,张福友总是说,该感谢的是众多具有奉献精神的爱心人士,自己只是穿针引线而已,如果真要感谢,就告诉孩子们用感恩的心,将来像张弘德、罗佰川大哥哥一样,再去救助那些特别需要救助的人,把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他一有空就想着去帮助别人”
2014年,他积极筹划组建的“福友爱心工作室”,成立了爱心基金,自己第一个捐款2000元,而后每月捐款100元,五年来从未间断。联合当地爱心志愿者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力求把扶贫助困这件善事做大做诚做强。他建了微信群,专门弘扬崇善博爱的优良传统,践行助人为乐的博爱精神,秉持扶危济困、救助贫困学生的宗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多次为周边多个敬老院的老人洗头理发,整理内务,唱歌聊天拉家常。截至现在,为单亲残疾家庭贫困孩子发放筹集爱心资金103490元,救助发放82046元,这是一个动态数据,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用他妻子刘从英的话说——“他一有空就想着去帮助别人”。
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
2016年9月,张福友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首届“最美教师志愿者”颁奖典礼时,有幸收到中国教育泰斗顾明远教授亲笔签名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一书,此后他和西安高陵李安民老师商定一定要带头和全国教育工作者一道解决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于是,他从甘肃专程来到西安和李安民老师一块还去宝鸡市做公益讲座,辅导帮助所谓的“问题学生。”一起被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北师大心理学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招募和遴选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在幼儿园做《男性幼儿教师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课题,目前正在进行当中,尚未结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张福友身上,完美的体现出了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含义。予人阳光,我亦温暖。如同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样,让心灵的阳光照耀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