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学评价对教育效果进行价值的判断,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信息,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过去一阶段的教育评价侧重于教学结果,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提高学生能力,因此要求教育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评价学生应以鼓励为主,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而且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产生激励效应,最终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对学生表现的即时评价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强化主体发展,遵循教学规律,落实课标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特色”是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出发点。即时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观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其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即时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要让不同的学生全身心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突现的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
  2.对学生表现的延时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被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让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地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3.对学生的累积评价
  教师的角色较以前有了转变,是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观察,获取正式测验或考试难以获得的信息。这种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在内心作出评价,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更有根据、更有把握的判断和推断。这种课堂观察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某些身体情绪的或性格方面的隐蔽的原因。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观察结果及时撰写观察日志,及时调控自己教学进度,难易程度,开放范围,并及时在课后对学生予以引导、指导,使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服务。这样累积评价,不影响学生思维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长期坚持,适时调整,可以为老师期中、期末评价学生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系统资料。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1.数学活动中的自我评价
  学生学习数学,重在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能否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能否主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苏教版数学新教材每一单元结束有一个“评价与反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逐条自我评价加“星”,这样评价既有目标和针对性,又能形成知识体系,更能查漏补缺。自我评价对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很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反馈原则”中也强调了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检查,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也强调:“学习任务的最有效形式是那些具有某种内在反馈的形式。这种反馈形式不需要老师经常干预。”
  2.数学合作中的组内互评
  当今数学教学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态度。通过给予同学互评、小组互评、拓展评价的空间,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由小组汇报结果。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不可能观察得很仔细、全面、周到,有可能片面、独断。评价的权力放给同学自己,同学之间互相了解。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同学互评完成。谁最先提出问题,谁提出的办法可行,方案最佳,谁动手操作能力强,谁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谁有进步等,学生互相之间比老师了解得清楚,评价等第由学生自己完成,更具有说服力。但是要提醒组长照顾到每个组员进步、闪光的方面,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己寻找目标,确定心中的榜样,每时每刻向“他”或“她”学习,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等活动,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1.学生对教师的即时评价
  历来只有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却非常少。事实上,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的。一节好课,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自豪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而教师也会有同样的体验。因此,在课堂结尾处适时让学生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民主,教师可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2.利用媒体“重播”自评、互评
  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将课堂实况摄录下来,选取其中典型镜头结合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情况,播放给大家看,要发现课堂上闪光的地方,挑选每个学生进步的方面,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自评、互评,并且对教师的表现和风格作出评价。这样做更具针对性,更具说服力,更具激励性,能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究,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第三者”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教师课堂观察,由于操作者唯一,这样会表现出过分表扬或过分苛刻,主观因素太多,会产生“晕论效应”。应避免“晕论效应”,使有个性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或有许多缺点的学生不畏惧数学,喜欢数学,充满自信,展示自我。学校常在公开教学活动后安排研讨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其实任课老师可在公开教研课或家长开放日课上请听课老师或家长来参与评价学生,特别是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是非常细致的,所以请他们评价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针对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爱学、会学、乐学,最终实现课堂效益最优化。激活课堂是实现高效的基础和前提。作者就如何激活数学课堂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激活课堂 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激活课堂是实现高效的基础和前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彻底改变
摘 要: 在教育改革中,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指导教学。作者就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谈谈体会。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数学课堂 课堂引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改的成果不断涌现,改变了老师的传统教学思路,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谈谈体会。  一、学生是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一切数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组织开展。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怎样让学生高效参与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敢想、会想、敢做、会做、敢说、会说,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是每个教师在不断实践和思考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的迁移过程中高效参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