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要像珍珠贝一样,要有重塑伤口的本事,要能够转化生命的创伤,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伴随着数码相机、摄像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风靡全球,人类已经进入了全民数码影像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用数码影像记录每一瞬间。而带领我们进入如此五彩斑斓世界的,就是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在1969年发明的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而他俩,也正因此获得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令人惊讶的是,分别身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两人在面对媒体时,却不约而同地吐露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CCD是一场伟大爱情和友情的结晶。”
极地寒夜,她是一束暖光
1924年,博伊尔出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3岁时,他随家人搬迁到魁北克省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位于北极圈内,交通不便,出行基本依靠狗拉的雪橇。
8岁生日当天,父亲送给博伊尔一份特殊的礼物,要他从那天开始每晚去给狗喂食。从家门口到狗窝,大约有两百米的距离,中间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在极度黑暗和寒冷的包围下,博伊尔感到一种刺骨的恐惧,可他又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
又一个晚上,博伊尔照例战战兢兢地走在那条路上,不远处忽然有一盏灯在移动。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女儿贝蒂。六岁的贝蒂睁著一双大眼睛,笑吟吟地看着博伊尔,博伊尔忽然感到周围变得明亮温暖起来,原本狂跳害怕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此后,贝蒂每天晚上都会陪博伊尔一块儿去喂狗。有了贝蒂的陪伴,博伊尔逐渐克服了对极地寒夜的恐惧。
博伊尔从小就喜爱物理,而父亲则希望他能学医,周围的人也认为学物理不如学些实用点的本领。只有贝蒂,她自始至终都站在博伊尔这边,支持他鼓励他,还偷偷买物理书送给他。在那段阴暗寒冷的童年里,贝蒂就像日月星光,照亮了博伊尔前行的道路,温暖了他那颗孤独的心。
1944年9月,正值二战期间,高中毕业的博伊尔应征入伍,加入加拿大海军。不久,加拿大军方研究机构急需大量人手,从军队里抽调了大批具有一定物理、化学基础的官兵,博伊尔也在其中。他来到加拿大国防部实验室,参加物理学小组。不到一年,二战就结束了,博伊尔离开了国防部实验室,但他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创新研究的能力,却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赞扬。
随后,博伊尔考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1947年,他获得了学士学位,同时收获了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与心爱的贝蒂结为夫妻。之后,仅用了一年时间,博伊尔就获得了麦吉尔大学的硕士学位。1 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去加拿大国家放射实验室工作了一年,随后又去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教了两年物理。
1953年,由于在半导体方面卓越的研究成果,博伊尔受邀加入美国知名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贝蒂也一同前往美国,继续她风景画家的生涯。
1959年,实验室里来了一位新成员,他就是乔治·史密斯。史密斯刚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与不苟言笑的博伊尔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性格迥异,但两人十分默契,很快成为最好的搭档。仅仅合作两年,他们在半导体研究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了美国物理学界的瞩目。
贝蒂有时会去实验室看望丈夫,她与史密斯很快也成了好朋友。闲暇时光,三人聚在一起,热爱航海的史密斯经常带博伊尔和贝蒂乘坐自己的游艇出海。白天,史密斯将游艇马力开足,在大海里乘风破浪,引起博伊尔和贝蒂惊叫连连。夜里,史密斯将游艇停靠在浅水处,淡淡星光照下来。三个人躺在甲板上遥望星空。这真是美妙的假期!博伊尔跟史密斯兴奋地约定,等将来他们退休了,就一起开游艇去环游世界。
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梦想,还没等到实现的那一天,裂痕就已经滋生。
势不两立,爱妻挚友背叛
贝蒂准备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决定将主题定为大海。她央求博伊尔陪她一块儿去写生。但博伊尔正醉心于最新的研究进展,根本舍不得离开实验室半步。贝蒂落寞地垂下了眼帘,史密斯心中忽然升起一丝怜惜,他向博伊尔讨了一个额外的任务,那就是陪贝蒂出海。
一连好几个周末,贝蒂和史密斯都在海上度过。蓝色的波涛上,飞翔着成群的白鸟,海水中隐约可见屹立的红珊瑚。相处久了,贝蒂发现她和史密斯其实是很相似的两个人,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天南地北地谈个没完没了。史密斯也敏感地意识到,贝蒂看他的眼神里有种别样的情愫,而他对活泼美丽的贝蒂也生出了一种朋友之外的感情。
1961年秋天,贝蒂在纽约成功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赢得美国美术界的一致好评。多年来的努力终于获得肯定,贝蒂欣喜异常,博伊尔也放下手头工作,答应为她办一个盛大的庆祝晚会。然而,晚会当天,博伊尔突然想到白天那场失败实验的解决方法,立刻急匆匆赶往实验室,剩下贝蒂孤零零的身影。晚会结束后,史密斯看贝蒂落魄的样子,不放心离开,于是留下来陪她。
两人坐在花园里,一瓶瓶地喝酒。月色下,贝蒂美得动人心魄,那双潭水一样的大眼睛里却透出深深的伤感。“博伊尔拥有如此美丽懂事的贝蒂却不知道疼惜I”醉眼朦胧的史密斯恨恨地想着。他忽然冲动地上前抱住贝蒂,贝蒂微微挣扎了一下后,就将头埋入史密斯宽厚的胸膛中低声哭泣起来。
此后,意乱情迷的贝蒂与史密斯来往更加密切,整天埋首于实验的博伊尔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然而,长此以往,史密斯与贝蒂的私情终于被发现。博伊尔万万没想到,他最爱的两个人居然一起背叛他。这简直是天大的耻辱!愤怒的他狠狠揍了史密斯一顿,然后心灰意冷地带着儿子离开了家,前往几千里外的贝尔科姆太空科学探索研究院工作,为阿波罗太空计划寻找登月舱的降落地点。
直到此时,贝蒂与史密斯才如梦初醒,从那段迷情岁月中走出来。因为深深的愧疚,他们分手了,虽然同在纽约,但他们再未联系过。史密斯继续在贝尔实验室进行半导体研究,为了抛开那段不堪往事的羁绊,他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科研灵感也频频进发。很快就发明出多个技术专利。1964年,史密斯升任贝尔实验室设备概念部门的负责人。事业的成功给史密斯带来无限荣耀,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在责问曾经的好搭档,如今过得怎么样呢7
史密斯向贝尔科姆研究院的人打听到,由于情绪消沉,博伊尔在工作中屡屡出错,已于半年前辞职离开了。史密斯又辗转打听博伊尔的下落,遗憾的是,谁也不知道博伊尔去了哪里。史密斯对博伊尔的内疚和负罪感更添一层,他深知博伊尔是一个天才科学家,如果因为那场情感打击让他绝望消沉,从此消失在科研道路上,那真是天大的遗憾和损失。 三个月后,史密斯因发明了结型激光器而再次名声大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被问及最大的对手是谁。沉默片刻,史密斯狂妄地回答:“我没有对手!以前曾经有个叫博伊尔的科学家能勉强充当我的对手,但现在没有了。”
这段采访被博伊尔看到了。看到史密斯竟然说出如此狂妄的话,他被彻底激怒了,博伊尔暗暗发誓一定要打败史密斯。他重燃工作的斗志和热情,带着以前的研究成果找到麦吉尔大学校长,申请加入该校物理研究实验室。
这边,博伊尔对史密斯恨之入骨,誓要打败他。那边,史密斯向记者说的那些话,其实是用心良苦,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博伊尔的斗志。两个曾经无比默契的男人开始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1966年,博伊尔与人合作发明出第一台红宝石连续激光器,并获得了半导体注入式激光器的第一个专利,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高度关注。短短三年的时间,博伊尔和史密斯都已成为世界科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同一前沿领域,接二连三地取得巨大突破,让外界无比惊叹。
冰释前嫌,科学巨人携手
当博伊尔与史密斯上演一场场激烈的龙虎斗时,贝蒂只能在一边静静地看着。1968年的一个秋夜,贝蒂在作画时,眼前忽然一阵模糊。近半个月来,她发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本以为是工作太累所致,但随后不适感越来越强。贝蒂惊恐地赶到医院,经诊断,她患了鞍结节脑膜瘤,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最终将危及生命,必须尽快进行手术。然而,目前此类手术的安全系数很低,患者不仅脑组织极易受到损伤,肿瘤也不能得到彻底清除,复发的几率极大。
贝蒂就如一片秋天的叶子,生命渐渐枯萎。她并不惧怕死亡,回顾一生,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失去了博伊尔,并且使得博伊尔和史密斯这对好搭档反目成仇。
1969年春天,贝蒂决定耗尽自己所有的情感和体力,让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重新走到一起。她拿起画笔,眯缝着视力逐渐衰退的右眼,画了一幅魁北克的星空。她将画寄给博伊尔,并附上一封短信:“亲爱的博伊尔,我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见到你最后一面。”
收到贝蒂的信,博伊尔的手不住地颤抖。七年了,这封信跨越了多少恩怨情仇啊!可是,打开信封,他像被雷劈一样呆住了 曾经带给他光明、温暖和勇气的贝蒂,不仅失去了光明,甚至连生命都要失去了。看着那幅魁北克的璀璨星空,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之前那些积郁的怨恨、委屈和耻辱,刚才还在胸腔里翻腾,此刻却全部化作了汹涌的泪水。
博伊尔立刻登上前往纽约的飞机。在病房里,他看到日思夜想的贝蒂,不由泪如雨下。43岁的贝蒂如今像个瘦骨嶙岣的老太太,那双恍然熟悉的大眼睛,也凹陷在深深的眉骨里,吃力地辨认着来人。不久,接到电话的史密斯也赶到了医院。贝蒂眼中饱含着泪水,无言地望着这两个男人,将他们的两双大手放在了一起。
那夜,待贝蒂睡下后,博伊尔和史密斯眉头紧锁思考对策。白天,他们已经咨询过主治医生伯克教授。伯克说,目前对鞍结节脑膜瘤都采用开颅手术,但手术要求极高的精确度,一不小心就会损伤众多的微小血管。其实,临床研究已经发现,鞍结节脑膜瘤就长在头颅的蝶骨平台顶部,从鼻孔进去能很容易地到达那一位置。如果能有一种成像显微镜,透过它可将颅内情况看个一清二楚,那么医生就很容易找到鞍结节脑膜瘤的具体位置,不需要开颅,透过鼻孔进去就可以将其摘除干净。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即时成像装置。
其实,这也正是物理学界近年来遇到的一个难题,众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电效应做出一个将光转变为数字电信号的即时成像装置。博伊尔与史密斯对此也曾做过研究,但都以失败告终。如今,为了挽救共同的爱人,他们必须攻克这一难题。于是,他们冲破情感的壁垒,重新走到了一起,誓要发明出成像装置。
为了早日攻克难关,他们吃住都在实验室。每当取得一点儿突破,博伊尔就会鼓励贝蒂:“亲爱的,要坚持住啊,我们就要成功了!”看着这两个老男人像年轻时一样团结融洽,贝蒂总会暂时忘却病痛的烦恼。
任何愿望的实现都会遇到困难,却挡不住人们千辛万苦去实现愿望。在尝试了各种办法后,11月16日,实验室爆发出一阵疯狂的欢呼声。博伊尔与史密斯终于找到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将光线照射导致的电信号变化转换成数字信号,使得其高效存储、编辑、传输都成为可能。他们将该半导体材料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博伊尔与史密斯欣喜若狂,很快,他们又发明出CCD显微镜及配套显示器。1 970年春天,伯克利用CCD显微镜对贝蒂实施了首例不开颅手术。手术很成功,肿瘤被全部摘除,贝蒂的视力开始逐渐恢复。博伊尔欣喜地将贝蒂搂入怀中,史密斯则站在一边欣慰地微笑。
令博伊尔与史密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危急之下发明出来的CCD图像传感器,却从此大放异彩,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走进数字时代。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学院鉴于博伊尔和史密斯在CCD图像传感器方面的杰出贡献,授予他们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博伊尔接到诺贝尔奖颁奖委员会的电话时,退休的他正和贝蒂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家中唱晨间咖啡。他有一瞬间的震惊,但随即恢复了平静,这项发明本是因爱情和友情而生,诺贝尔奖不是他们的目标。后来,他写了一份致谢词“珍珠贝里的砂石会长出不同的珍珠,人生也是一样,同样有受伤与挫折,总有一些人能长成最大最美的珍珠。人要像珍珠贝一样,要养成重塑伤口的本事,要能够转化生命的创伤,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受伤的心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
伴随着数码相机、摄像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风靡全球,人类已经进入了全民数码影像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用数码影像记录每一瞬间。而带领我们进入如此五彩斑斓世界的,就是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在1969年发明的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而他俩,也正因此获得了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令人惊讶的是,分别身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两人在面对媒体时,却不约而同地吐露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CCD是一场伟大爱情和友情的结晶。”
极地寒夜,她是一束暖光
1924年,博伊尔出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3岁时,他随家人搬迁到魁北克省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位于北极圈内,交通不便,出行基本依靠狗拉的雪橇。
8岁生日当天,父亲送给博伊尔一份特殊的礼物,要他从那天开始每晚去给狗喂食。从家门口到狗窝,大约有两百米的距离,中间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在极度黑暗和寒冷的包围下,博伊尔感到一种刺骨的恐惧,可他又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
又一个晚上,博伊尔照例战战兢兢地走在那条路上,不远处忽然有一盏灯在移动。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女儿贝蒂。六岁的贝蒂睁著一双大眼睛,笑吟吟地看着博伊尔,博伊尔忽然感到周围变得明亮温暖起来,原本狂跳害怕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此后,贝蒂每天晚上都会陪博伊尔一块儿去喂狗。有了贝蒂的陪伴,博伊尔逐渐克服了对极地寒夜的恐惧。
博伊尔从小就喜爱物理,而父亲则希望他能学医,周围的人也认为学物理不如学些实用点的本领。只有贝蒂,她自始至终都站在博伊尔这边,支持他鼓励他,还偷偷买物理书送给他。在那段阴暗寒冷的童年里,贝蒂就像日月星光,照亮了博伊尔前行的道路,温暖了他那颗孤独的心。
1944年9月,正值二战期间,高中毕业的博伊尔应征入伍,加入加拿大海军。不久,加拿大军方研究机构急需大量人手,从军队里抽调了大批具有一定物理、化学基础的官兵,博伊尔也在其中。他来到加拿大国防部实验室,参加物理学小组。不到一年,二战就结束了,博伊尔离开了国防部实验室,但他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创新研究的能力,却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赞扬。
随后,博伊尔考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1947年,他获得了学士学位,同时收获了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与心爱的贝蒂结为夫妻。之后,仅用了一年时间,博伊尔就获得了麦吉尔大学的硕士学位。1 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去加拿大国家放射实验室工作了一年,随后又去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教了两年物理。
1953年,由于在半导体方面卓越的研究成果,博伊尔受邀加入美国知名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贝蒂也一同前往美国,继续她风景画家的生涯。
1959年,实验室里来了一位新成员,他就是乔治·史密斯。史密斯刚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与不苟言笑的博伊尔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性格迥异,但两人十分默契,很快成为最好的搭档。仅仅合作两年,他们在半导体研究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了美国物理学界的瞩目。
贝蒂有时会去实验室看望丈夫,她与史密斯很快也成了好朋友。闲暇时光,三人聚在一起,热爱航海的史密斯经常带博伊尔和贝蒂乘坐自己的游艇出海。白天,史密斯将游艇马力开足,在大海里乘风破浪,引起博伊尔和贝蒂惊叫连连。夜里,史密斯将游艇停靠在浅水处,淡淡星光照下来。三个人躺在甲板上遥望星空。这真是美妙的假期!博伊尔跟史密斯兴奋地约定,等将来他们退休了,就一起开游艇去环游世界。
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梦想,还没等到实现的那一天,裂痕就已经滋生。
势不两立,爱妻挚友背叛
贝蒂准备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决定将主题定为大海。她央求博伊尔陪她一块儿去写生。但博伊尔正醉心于最新的研究进展,根本舍不得离开实验室半步。贝蒂落寞地垂下了眼帘,史密斯心中忽然升起一丝怜惜,他向博伊尔讨了一个额外的任务,那就是陪贝蒂出海。
一连好几个周末,贝蒂和史密斯都在海上度过。蓝色的波涛上,飞翔着成群的白鸟,海水中隐约可见屹立的红珊瑚。相处久了,贝蒂发现她和史密斯其实是很相似的两个人,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天南地北地谈个没完没了。史密斯也敏感地意识到,贝蒂看他的眼神里有种别样的情愫,而他对活泼美丽的贝蒂也生出了一种朋友之外的感情。
1961年秋天,贝蒂在纽约成功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赢得美国美术界的一致好评。多年来的努力终于获得肯定,贝蒂欣喜异常,博伊尔也放下手头工作,答应为她办一个盛大的庆祝晚会。然而,晚会当天,博伊尔突然想到白天那场失败实验的解决方法,立刻急匆匆赶往实验室,剩下贝蒂孤零零的身影。晚会结束后,史密斯看贝蒂落魄的样子,不放心离开,于是留下来陪她。
两人坐在花园里,一瓶瓶地喝酒。月色下,贝蒂美得动人心魄,那双潭水一样的大眼睛里却透出深深的伤感。“博伊尔拥有如此美丽懂事的贝蒂却不知道疼惜I”醉眼朦胧的史密斯恨恨地想着。他忽然冲动地上前抱住贝蒂,贝蒂微微挣扎了一下后,就将头埋入史密斯宽厚的胸膛中低声哭泣起来。
此后,意乱情迷的贝蒂与史密斯来往更加密切,整天埋首于实验的博伊尔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然而,长此以往,史密斯与贝蒂的私情终于被发现。博伊尔万万没想到,他最爱的两个人居然一起背叛他。这简直是天大的耻辱!愤怒的他狠狠揍了史密斯一顿,然后心灰意冷地带着儿子离开了家,前往几千里外的贝尔科姆太空科学探索研究院工作,为阿波罗太空计划寻找登月舱的降落地点。
直到此时,贝蒂与史密斯才如梦初醒,从那段迷情岁月中走出来。因为深深的愧疚,他们分手了,虽然同在纽约,但他们再未联系过。史密斯继续在贝尔实验室进行半导体研究,为了抛开那段不堪往事的羁绊,他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科研灵感也频频进发。很快就发明出多个技术专利。1964年,史密斯升任贝尔实验室设备概念部门的负责人。事业的成功给史密斯带来无限荣耀,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在责问曾经的好搭档,如今过得怎么样呢7
史密斯向贝尔科姆研究院的人打听到,由于情绪消沉,博伊尔在工作中屡屡出错,已于半年前辞职离开了。史密斯又辗转打听博伊尔的下落,遗憾的是,谁也不知道博伊尔去了哪里。史密斯对博伊尔的内疚和负罪感更添一层,他深知博伊尔是一个天才科学家,如果因为那场情感打击让他绝望消沉,从此消失在科研道路上,那真是天大的遗憾和损失。 三个月后,史密斯因发明了结型激光器而再次名声大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被问及最大的对手是谁。沉默片刻,史密斯狂妄地回答:“我没有对手!以前曾经有个叫博伊尔的科学家能勉强充当我的对手,但现在没有了。”
这段采访被博伊尔看到了。看到史密斯竟然说出如此狂妄的话,他被彻底激怒了,博伊尔暗暗发誓一定要打败史密斯。他重燃工作的斗志和热情,带着以前的研究成果找到麦吉尔大学校长,申请加入该校物理研究实验室。
这边,博伊尔对史密斯恨之入骨,誓要打败他。那边,史密斯向记者说的那些话,其实是用心良苦,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博伊尔的斗志。两个曾经无比默契的男人开始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1966年,博伊尔与人合作发明出第一台红宝石连续激光器,并获得了半导体注入式激光器的第一个专利,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高度关注。短短三年的时间,博伊尔和史密斯都已成为世界科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同一前沿领域,接二连三地取得巨大突破,让外界无比惊叹。
冰释前嫌,科学巨人携手
当博伊尔与史密斯上演一场场激烈的龙虎斗时,贝蒂只能在一边静静地看着。1968年的一个秋夜,贝蒂在作画时,眼前忽然一阵模糊。近半个月来,她发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本以为是工作太累所致,但随后不适感越来越强。贝蒂惊恐地赶到医院,经诊断,她患了鞍结节脑膜瘤,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最终将危及生命,必须尽快进行手术。然而,目前此类手术的安全系数很低,患者不仅脑组织极易受到损伤,肿瘤也不能得到彻底清除,复发的几率极大。
贝蒂就如一片秋天的叶子,生命渐渐枯萎。她并不惧怕死亡,回顾一生,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失去了博伊尔,并且使得博伊尔和史密斯这对好搭档反目成仇。
1969年春天,贝蒂决定耗尽自己所有的情感和体力,让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重新走到一起。她拿起画笔,眯缝着视力逐渐衰退的右眼,画了一幅魁北克的星空。她将画寄给博伊尔,并附上一封短信:“亲爱的博伊尔,我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见到你最后一面。”
收到贝蒂的信,博伊尔的手不住地颤抖。七年了,这封信跨越了多少恩怨情仇啊!可是,打开信封,他像被雷劈一样呆住了 曾经带给他光明、温暖和勇气的贝蒂,不仅失去了光明,甚至连生命都要失去了。看着那幅魁北克的璀璨星空,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之前那些积郁的怨恨、委屈和耻辱,刚才还在胸腔里翻腾,此刻却全部化作了汹涌的泪水。
博伊尔立刻登上前往纽约的飞机。在病房里,他看到日思夜想的贝蒂,不由泪如雨下。43岁的贝蒂如今像个瘦骨嶙岣的老太太,那双恍然熟悉的大眼睛,也凹陷在深深的眉骨里,吃力地辨认着来人。不久,接到电话的史密斯也赶到了医院。贝蒂眼中饱含着泪水,无言地望着这两个男人,将他们的两双大手放在了一起。
那夜,待贝蒂睡下后,博伊尔和史密斯眉头紧锁思考对策。白天,他们已经咨询过主治医生伯克教授。伯克说,目前对鞍结节脑膜瘤都采用开颅手术,但手术要求极高的精确度,一不小心就会损伤众多的微小血管。其实,临床研究已经发现,鞍结节脑膜瘤就长在头颅的蝶骨平台顶部,从鼻孔进去能很容易地到达那一位置。如果能有一种成像显微镜,透过它可将颅内情况看个一清二楚,那么医生就很容易找到鞍结节脑膜瘤的具体位置,不需要开颅,透过鼻孔进去就可以将其摘除干净。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即时成像装置。
其实,这也正是物理学界近年来遇到的一个难题,众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电效应做出一个将光转变为数字电信号的即时成像装置。博伊尔与史密斯对此也曾做过研究,但都以失败告终。如今,为了挽救共同的爱人,他们必须攻克这一难题。于是,他们冲破情感的壁垒,重新走到了一起,誓要发明出成像装置。
为了早日攻克难关,他们吃住都在实验室。每当取得一点儿突破,博伊尔就会鼓励贝蒂:“亲爱的,要坚持住啊,我们就要成功了!”看着这两个老男人像年轻时一样团结融洽,贝蒂总会暂时忘却病痛的烦恼。
任何愿望的实现都会遇到困难,却挡不住人们千辛万苦去实现愿望。在尝试了各种办法后,11月16日,实验室爆发出一阵疯狂的欢呼声。博伊尔与史密斯终于找到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将光线照射导致的电信号变化转换成数字信号,使得其高效存储、编辑、传输都成为可能。他们将该半导体材料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博伊尔与史密斯欣喜若狂,很快,他们又发明出CCD显微镜及配套显示器。1 970年春天,伯克利用CCD显微镜对贝蒂实施了首例不开颅手术。手术很成功,肿瘤被全部摘除,贝蒂的视力开始逐渐恢复。博伊尔欣喜地将贝蒂搂入怀中,史密斯则站在一边欣慰地微笑。
令博伊尔与史密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危急之下发明出来的CCD图像传感器,却从此大放异彩,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走进数字时代。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学院鉴于博伊尔和史密斯在CCD图像传感器方面的杰出贡献,授予他们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博伊尔接到诺贝尔奖颁奖委员会的电话时,退休的他正和贝蒂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家中唱晨间咖啡。他有一瞬间的震惊,但随即恢复了平静,这项发明本是因爱情和友情而生,诺贝尔奖不是他们的目标。后来,他写了一份致谢词“珍珠贝里的砂石会长出不同的珍珠,人生也是一样,同样有受伤与挫折,总有一些人能长成最大最美的珍珠。人要像珍珠贝一样,要养成重塑伤口的本事,要能够转化生命的创伤,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受伤的心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