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在中国古代有广泛的应用。受历史和科学的局限,对系统整体功能原理的认识,古人还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古人高超的辩证思维和对系统整体性功能原理的熟练运用,则是难能可贵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在现代社会,系统整体功能原理运用的更为广泛深入,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之一便是系统观点。
关键词:系统 整体性功能 中国古代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39-02
就客观世界来说,系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小至一个细胞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大至宇宙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里所说的系统,其具体表现形式还不是系统的科学概念。系统的科学概念,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系统为“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
系统由两个关键的部分组成,一是互动的要素,二是一定的结构方式,二者缺一不可,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系统要素功能与系统的结构性功能之和。系统各要素具有的功能之和称为要素功能,系统的结构方式具有的功能称为系统的结构性功能,系统的结构方式有良性结构方式和恶性结构方式两种,与之相对应,系统的结构性功能便有系统的良性结构性功能和系统的恶性结构性功能两种。良性结构方式是指将系统各要素按照科学、合理、效益原则加以配置的形式。恶性结构方式是指没有将系统各要素按照科学、合理、效益原则加以配置的形式。相对于系统要素功能来说,良性结构性能功能是正面功能,是在要素功能上的有益的功能增加;恶性结构性功能是负面功能,是在要素功能上的有害的功能减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要素功能加上良性结构性功能大于要素功能;第二种,要素功能加上恶性结构性功能小于要素功能。研究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系统观念在人类认识史上很早就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思想,比较明确地表达了系统的整体性概念。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把宇宙的演化看成是物质要素“相生相克”的系统。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在中国古代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从体育竞技、建筑、军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在体育竞技上,比较著名的是“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与齐王赛马,赛则必输,甚是苦恼。但孙膑略作布置,便让齐王先喜后惊,输掉了比赛。当田忌向孙膑求教时,孙膑是这样说的:将军同一档次的马均弱于对方,若单纯用同档次的马比,必输无疑;若将军将三马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先放出最低档次的马与对方最高档次的马比,输一场,再放出高一档次的马,赢上二场,最后胜利还是您的。孙膑改变了已方马的排列顺序,便将赛马系统的恶性结构功能转化为良性结构功能,赢得了比赛。孙膑比田忌和齐王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具有了明确的系统整体性功能思想并加以熟练应用。
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在建筑学上的应用,著名的是丁渭造殿的例子。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年间,汴梁皇宫为大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限期重建。工地“患取土远”,又远离水道,运输材料困难,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和即将到来的最后期限,他该怎么办呢?经过勘察和思考,他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是在皇宫旧址前大街上挖出宽大渠道,取土烧砖;二是再引开封附近的汴水入大渠道,将上游木材水运至宫门;三是皇宫建好后,用工程遗留下来的碎砖废土填塞河道,“复为街衢”。“丁渭工程”终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丁渭将建宫殿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将各种要素统筹兼顾,发挥了系统良性结构性功能的妙用,解决了烧砖、运输木材、处置建筑垃圾三大难题,高超的建筑艺术赢得汴京官民的称赞。
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在中国军事斗争史上亦有应用,最著名的战例当数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率八十余万众,要与孙权会猎与吴,吞并吴蜀,一统天下的政治企图昭然若揭。强敌当前,吴蜀领导层居高望远,冷静谋划,孙、刘联军迅速形成了对曹水军的共识,曹水军系统有两大部分:一是水军系统整体性功能的组织者、策划者,也是系统内最关键的要素即水军头领;二是系统整体性功能客观承载者:士兵、舰船、兵器;敌强我弱,要想战胜曹军,必须对曹水军系统内的要素和结构方式实施有效破环。周瑜施反间计,除掉了精通水战的水军头领蔡瑁、张允,最直接的损失是使曹水军系统的要素功能受到重创。但更为严重的是,蔡瑁、张允的缺阵,迫使曹操将不谙水战的毛玠、于禁充任水军头领,曹水军的指挥系统陷于困难境地,曹水军的良性结构性功能迅速逆转为恶性结构性功能。这就为曹水军的失败在战略上留下了隐患,孙、刘联军取得了战略上的决定权。在战术上,先是庞统施连环计,曹水军舰船铁环相连;后又黄盖施苦肉计诈降,麻痹曹军,曹军的结构性功能和要素功能又遭重创,孙、刘联军取得了战术上的优势。以上三计,环环相扣,成效明显,曹水军战斗力大大削弱。在孙、刘联军的火攻面前,“铁板一块”的舰船毫无防御能力,舰船上的士兵、兵器自然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跟着遭殃。骄狂的曹操败走华容道,终于品尝到了古代“滑铁卢”的滋味。若不是关羽“义”放曹操,三国历史可能就此改写。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固然有赖天时、地利、人和上的先天条件,但最根本的则是正确合理地运用了系统整体性功能原理,取得了战略战术双重优势,战胜曹军自然也就成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受历史和科学的局限,对系统整体功能原理的认识,古人还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古人高超的辩证思维和对系统整体性功能原理的熟练运用,则是难能可贵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在现代社会,系统整体功能原理运用的更为广泛深入,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之一便是系统观点。
关键词:系统 整体性功能 中国古代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39-02
就客观世界来说,系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小至一个细胞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大至宇宙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里所说的系统,其具体表现形式还不是系统的科学概念。系统的科学概念,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系统为“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
系统由两个关键的部分组成,一是互动的要素,二是一定的结构方式,二者缺一不可,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系统要素功能与系统的结构性功能之和。系统各要素具有的功能之和称为要素功能,系统的结构方式具有的功能称为系统的结构性功能,系统的结构方式有良性结构方式和恶性结构方式两种,与之相对应,系统的结构性功能便有系统的良性结构性功能和系统的恶性结构性功能两种。良性结构方式是指将系统各要素按照科学、合理、效益原则加以配置的形式。恶性结构方式是指没有将系统各要素按照科学、合理、效益原则加以配置的形式。相对于系统要素功能来说,良性结构性能功能是正面功能,是在要素功能上的有益的功能增加;恶性结构性功能是负面功能,是在要素功能上的有害的功能减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要素功能加上良性结构性功能大于要素功能;第二种,要素功能加上恶性结构性功能小于要素功能。研究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系统观念在人类认识史上很早就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思想,比较明确地表达了系统的整体性概念。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把宇宙的演化看成是物质要素“相生相克”的系统。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在中国古代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从体育竞技、建筑、军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在体育竞技上,比较著名的是“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与齐王赛马,赛则必输,甚是苦恼。但孙膑略作布置,便让齐王先喜后惊,输掉了比赛。当田忌向孙膑求教时,孙膑是这样说的:将军同一档次的马均弱于对方,若单纯用同档次的马比,必输无疑;若将军将三马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先放出最低档次的马与对方最高档次的马比,输一场,再放出高一档次的马,赢上二场,最后胜利还是您的。孙膑改变了已方马的排列顺序,便将赛马系统的恶性结构功能转化为良性结构功能,赢得了比赛。孙膑比田忌和齐王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具有了明确的系统整体性功能思想并加以熟练应用。
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在建筑学上的应用,著名的是丁渭造殿的例子。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年间,汴梁皇宫为大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限期重建。工地“患取土远”,又远离水道,运输材料困难,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和即将到来的最后期限,他该怎么办呢?经过勘察和思考,他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是在皇宫旧址前大街上挖出宽大渠道,取土烧砖;二是再引开封附近的汴水入大渠道,将上游木材水运至宫门;三是皇宫建好后,用工程遗留下来的碎砖废土填塞河道,“复为街衢”。“丁渭工程”终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丁渭将建宫殿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将各种要素统筹兼顾,发挥了系统良性结构性功能的妙用,解决了烧砖、运输木材、处置建筑垃圾三大难题,高超的建筑艺术赢得汴京官民的称赞。
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在中国军事斗争史上亦有应用,最著名的战例当数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率八十余万众,要与孙权会猎与吴,吞并吴蜀,一统天下的政治企图昭然若揭。强敌当前,吴蜀领导层居高望远,冷静谋划,孙、刘联军迅速形成了对曹水军的共识,曹水军系统有两大部分:一是水军系统整体性功能的组织者、策划者,也是系统内最关键的要素即水军头领;二是系统整体性功能客观承载者:士兵、舰船、兵器;敌强我弱,要想战胜曹军,必须对曹水军系统内的要素和结构方式实施有效破环。周瑜施反间计,除掉了精通水战的水军头领蔡瑁、张允,最直接的损失是使曹水军系统的要素功能受到重创。但更为严重的是,蔡瑁、张允的缺阵,迫使曹操将不谙水战的毛玠、于禁充任水军头领,曹水军的指挥系统陷于困难境地,曹水军的良性结构性功能迅速逆转为恶性结构性功能。这就为曹水军的失败在战略上留下了隐患,孙、刘联军取得了战略上的决定权。在战术上,先是庞统施连环计,曹水军舰船铁环相连;后又黄盖施苦肉计诈降,麻痹曹军,曹军的结构性功能和要素功能又遭重创,孙、刘联军取得了战术上的优势。以上三计,环环相扣,成效明显,曹水军战斗力大大削弱。在孙、刘联军的火攻面前,“铁板一块”的舰船毫无防御能力,舰船上的士兵、兵器自然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跟着遭殃。骄狂的曹操败走华容道,终于品尝到了古代“滑铁卢”的滋味。若不是关羽“义”放曹操,三国历史可能就此改写。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固然有赖天时、地利、人和上的先天条件,但最根本的则是正确合理地运用了系统整体性功能原理,取得了战略战术双重优势,战胜曹军自然也就成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受历史和科学的局限,对系统整体功能原理的认识,古人还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古人高超的辩证思维和对系统整体性功能原理的熟练运用,则是难能可贵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在现代社会,系统整体功能原理运用的更为广泛深入,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之一便是系统观点。